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拿住丹田練內功,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拿住丹田練內功,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網路 編輯|禪音

打拳貴在精神氣,精神領起勢要驚。精神貫足,內氣充足,內勁渾厚, 拳術的威力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達到冷炸彈脆、見手分離的高級境界,或稱太極功夫。

拳經云:「太極拳中路,功夫最為先」,「不是別有方,只是中氣足」;

拳諺亦云:「一功二膽三技巧」, 「力不敵法,法不敵功」。

所謂拳術的「術」,指的是用的方法,稱術法或拳法,也稱招法或著法。法雖有萬,而萬法歸一,一就是功夫,對太極拳來說就是內氣、內勁或內功,得其一而萬事畢。求內氣、內勁或內功的方法稱功法。

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拳法、功法、養生法」三法合一。

若能三法合一地練習,就能將練太極拳升華到練太極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極拳的內涵、質量及功夫的研究和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動作規範與否的形式上束縛自己。

功法的研究就是內氣、內勁、內功的培養和提高,得此方可言拳,舍此無以為拳。氣為勁之體,勁為氣之用。太極內勁的實質就是意氣相合、神氣合一;太極內勁的物質基礎就是精、氣、神;太極內勁的質量取決於習練者本身的精、氣、神的質量。

所以,欲培養和提高太極內勁,就必須培養和壯大人身三寶精、氣、神。精足氣足神足則內勁自足。內氣、內勁的培養和提高就是修鍊太極內功。以功為本、以養為主、以拳為母的有機結合就是太極功夫的內涵。其關鍵就在於「拿住丹田練功,拿住丹田養生,拿住丹田練拳」。

拳經云:「氣不由中心丹田出發,則氣無所本而失於狂妄,必至失敗,此內勁之不可不研練也;果能研練至此,則神乎其技矣。」練內功要講丹田,練養生要講丹田,練太極拳亦要講丹田。所謂中心丹田指中丹田,其位置在人體正中,即肚臍深處神闕穴內。中丹田是先天元氣之舍,主生化,司呼吸,中丹田不能呼吸則中氣難以達於臍下。古人稱之為「中央戊己土,萬物由此生」。

中丹田之後為後丹田即命門穴,中丹田之下為下丹田即會陰穴深處,中丹田之上為上丹田即兩眉正中深處祖竅穴內。上丹田為天門,下丹田為地戶。天門主神,地戶藏精,氣海蘊氣,出入在命門,運化在神闕。

此丹竅不可不明。行、立、坐、卧不離這個,打拳練功亦不離這個。所以要虛領頂勁神貫頂(上丹田),會陰內收氣下沉(下丹田),虛實轉換全在腰(後丹田),周身之氣歸丹田(中丹田)。能如此,就能拿住丹田練內功,不離丹田運太極。不離丹田運太極,就是以心為主宰,開合出人皆在丹田。想開時,由丹田向外開;想合時,由外向丹田合;想發時,皆發于丹田;想收時,皆收于丹田。

一動,則氣出丹田;一靜,則氣歸丹田;一緊,氣由丹田運四體;一松,四梢之氣沉丹田。進,則氣由後丹田湧向中丹田;退,則氣由中丹田引至後丹田;左轉,則丹田左轉、氣沿帶脈左轉圈;右轉,則丹田右轉、氣沿帶脈右轉圈;定,則上、中、下三丹田一線穿。周身纏絲螺旋圈皆丹田內轉圈之為也。而又要心息相依,息息歸根,根在丹田,道家喻之「無根樹」。

息者呼吸之調,一呼一吸是謂息。心息相依就是心神意念與開合呼吸融合為一,始終不離;息息歸根就是想著丹田的呼吸,聽著丹田的呼吸,看著丹田的呼吸,三性歸一不離丹田。心息相依息歸根,神氣合一在丹田,久之則丹田內生氣生血,氣滿丹田,氣血旺盛,流布周身,榮華四梢,內強外壯,即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體內又如皮囊之中充足了混元氣,內氣充沛則內勁渾厚,剛柔相濟而渾於無跡,臨陣交手時,就能功助拳威,勁貫著中,不發則已,一發如猛虎下山,威勢難擋;疾如閃電,迅似炸雷,乾脆直射地把對方騰空發放出去。

太極拳是內功拳,特別注重內氣、內勁、內功的培養,以功為本的指導思想貫穿於整個拳法套路和功法單式之中。而拿住丹田練內功是求學內功、求學太極功夫的根本所在和核心,舍此別無他途。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力有順逆,站樁的自然養生之道
功夫是身體的語言,唯有千錘百鍊過後才能有所得悟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