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媽媽,他又罵我」,孩子受語言攻擊,家長正確處理讓孩子更強大

「媽媽,他又罵我」,孩子受語言攻擊,家長正確處理讓孩子更強大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在家裡的時候,家長都是百般呵護,一旦上了幼兒園,就開始接觸不同的人,要開始試著獨立去面對一些事情。

艷艷家的孩子最近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艷艷的孩子剛剛上幼兒園,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還算平靜,可是就從最近幾天開始,孩子經常跟玉美說,幼兒園裡有小朋友罵他。

開始的時候艷艷非常耐心的安撫孩子,告訴孩子罵人是不對的行為,可是孩子反應的次數多了,艷艷就漸漸沒有了耐心。

有一次艷艷去接孩子放學,遠遠的就看著孩子哭著從學校里走出來,艷艷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詢問孩子為什麼哭,孩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幼兒園裡的小朋友罵我是蠢豬。

艷艷一聽孩子這樣說,瞬間就來了火氣,她不明白怎麼樣的父母才教出來了這麼愛罵人的孩子,也為自己家的孩子不敢反抗而懊惱,艷艷生氣地對孩子說:人家天天罵你,你就不會罵回去嗎?你是不是真的傻。

孩子彷彿被艷艷的態度嚇壞了,哭也不敢哭,楞楞地盯著艷艷,從這天起艷艷發現孩子越來越沉默,而且再也不跟艷艷說幼兒園裡的事了,事後艷艷也非常後悔,不應該在孩子哭泣的時候還用那種態度指責孩子。

家長往往用錯誤方式,解決孩子被「語言攻擊」

1. 「你不會罵回去?」

面對孩子被別人語言攻擊的時候,很多父母的做法和艷艷一樣,主張讓孩子罵回去,雖然家長的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之所以被人罵到哭,很有可能是孩子沒有罵回去的膽量。

也就是說,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被罵的情況。

所以單純地讓孩子罵回去,可能會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報復,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更重要的是孩子有可能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覺得自己沒有本事,只有被欺負的命運。

2. 「怎麼這麼廢物!」

有一種愛叫怒其不爭,孩子被別人罵了以後,家長第一反應就會是很生氣,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懦弱?受了欺負連還嘴的膽量都沒有,所以家長就會責備孩子,罵他們是廢物。

但是家長這一失去理智的反應,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本來孩子受到欺負,心裡一定是痛苦的,在這個時候他受到了家長的責罵,就會變得更加沮喪。

今後受到欺負以後,不敢再跟父母說,被欺負的情況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自閉。

3. 完全忽略孩子的抱怨

家長心態平和在有些時候不一定是好事,但孩子受到欺負以後,跟家長傾訴,家長不僅沒有在第一時間安慰孩子,反而認為孩子有點小題大做了。

家長要知道大人認為的小事,在孩子心裡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家長的不以為然,不僅讓孩子受傷的心靈得不到安慰,有可能會讓孩子學會用錯誤的方法去發泄自己的情緒。

還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了,得不到家人支持的孩子,今後在面對同樣的情況的時候,可能除了難過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語言攻擊」對孩子是不能忽視的傷害

1. 孩子變得自卑,自閉

家長一定要重視語言攻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比肢體上的傷害更讓孩子感覺痛苦。

因為語言攻擊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持續性的,孩子大腦裡邊經常會想起別人對自己的語言攻擊,就會經常的受到刺激,然後孩子的心理就會形成一種保護意識,不敢去和別人交朋友,也不會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因為他們害怕再次受到傷害的。

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沒有朋友,就會越來越自卑,甚至有可能封閉自己的內心,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2. 嚴重缺乏自信

受到語言攻擊而沒有得到家長重視的孩子,可能會慢慢形成一種「我可能真的是只蠢豬」的錯覺,然後他們會慢慢地喪失自信,會不停的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才會得到別人這樣的評價。

可是孩子並不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只是別人的觀點,自己對自己真正的認知才是對自己的救贖。

語言暴力看似沒有對受害者造成明顯的傷害,但是它對受害者信心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3. 變得有暴力傾向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顯示,模仿是造成孩子具有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經常受到別人語言攻擊的孩子,內心會非常的壓抑,受傷的情緒得不到紓解,就只能通過施暴者的的方式將痛苦轉嫁給他人。

有些孩子在受到語言攻擊以後,家長和老師都沒有及時的重視起來,孩子的情緒可能會變得異常暴躁。出現用語言去攻擊別人的行為是輕的,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動手打人,不僅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和傷害,可能還會引起社會的動蕩。

孩子被「語言攻擊」,家長如何正確處理

1. 堅定站在孩子的一邊

孩子在受到別人語言攻擊以後,家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立場,那就是永遠站在自己的孩子一邊,這等於是給孩子吃了一個定心丸,然後讓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自己講清楚。

家長要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去面對,如果是別人家孩子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和老師或者對方家長進行溝通。

2. 引導孩子去和平解決

和平的去解決和別人的爭端,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能被他人的言語激怒,然後要態度嚴厲地去質問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說自己?

如果對方只是沒有理由的一時性起,那麼就要明確的去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對方:你這麼說我很不高興。即使對方有理由,也要讓對方明白,正確的溝通才能達到他想要的結果。

3. 做好安撫的工作

孩子受到了傷害,家長的第一時間就是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了,當孩子受到別人語言攻擊以後,家長千萬不要跟孩子講什麼大道理。

這個時候打消孩子的顧慮,讓孩子發泄出自己的情緒,把孩子受到語言攻擊以後的痛苦降到最低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

4. 做到不破壞孩子間的「友誼」為前提

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以後,家長要幫孩子去回憶朋友之間美好的過去,讓孩子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這件事情。

讓孩子懂得朋友之間發生摩擦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方可能是一時情急才會罵人,要懂得去寬恕別人的不當行為,也是成長的重要標誌。

孩子受到語言攻擊是很普遍的情況,家長不要小題大做,但是也不能不以為然,家長要在第一時間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教孩子正確的處理問題的辦法。

雖然語言攻擊不會像肢體衝突那樣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但是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在孩子的心裡和思想上,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nee媽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寶寶會有「不安全感」?家長要好好自問,給孩子的無形壓力
育兒路上家長不能「溜號」,孩子注意力集中,人生才不「開小差」

TAG:Ainee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