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內外百家媒體看西江千戶苗寨

海內外百家媒體看西江千戶苗寨

由貴州西江千戶苗寨聯合廣東南方衛視開展了「海內外百家媒體看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活動,活動邀請中國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電視、報紙、廣播、雜誌、網路等百位媒體記者和網路大咖組團走進西江千戶苗寨,展開採風體驗與宣傳報道。

「醉美」西江 酒文化篇

作為客人初到寨口,十二道攔門酒就讓人領略到苗家阿妹的熱情與苗家米酒的熱烈。更有挑戰性的是迎接苗家阿妹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苗家姑娘獨特的敬酒方式,意為情深意長。苗家姑娘們每人手持一個酒海,嘴裡唱著清越的祝酒歌,當客人準備好時,兩三個、四五個、六七個……,更甚者左右兩行姑娘從高往低依次排開,酒杯不斷倒酒,酒從上而下流入客人口中,形成高山流水,或成酒瀑。

最盛情難卻的是敞肚皮吃喝的長桌宴席。千人長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到重大節慶或有喜事,長桌沿古街一字擺開看不到盡頭,刨湯、臘拼、古藏肉、苗王魚、白切雞、野免肉、青岩豆腐、韭菜根等,桌面上擺滿苗族傳統佳肴,美味飄香,令人垂涎。此外,長桌宴上苗家女兒的敬酒亦令人難忘。幾位長相甜美、歌聲婉轉的苗家姑娘在蘆苼的美妙伴奏中逐個給客人敬酒,不分男女,一視同仁。當然對於循規蹈矩的客人,苗女也不會糾纏。但是對於調皮、逗引苗家女的客人,苗家小妹會互相遞個眼色,一個端著酒海,另外兩個便纏著客人,有的挾菜,有的端酒,根本就不容你接手,一個高山流水,幾大碗米酒就長驅直入,順喉而下,讓人防不勝防。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東酉。從家中的每口三餐到辦喜事、喪事,乃至大型的民族節日活動,喝酒是當地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苗族自古就有擁有一整套屬於自己的釀酒工藝技術。苗族文化流傳至今,千百年來的喝酒習慣中更是形成自己的飲酒習俗。

「西江明珠」——人文風俗篇

西江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不管是千戶苗寨還是朗德苗寨,你無法想像這些層層疊疊、精緻古樸的吊腳樓如何沿著陡峭山坡一層一層建到山頂,與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無論白天黑夜,皆呈現出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風景畫,成為名符其實的「生態建築」。整個寨子四面環山,雄壯威武的寨門佇立山前,是非常有震懾力的地界宣言。寨門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全木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憑能工巧匠鑿孔穿榫而成,通常會懸掛牛角銀飾和蝴蝶圖案,這也是苗家的神聖物和崇拜物。

西江戴花苗女最風情, 到達西江千戶苗寨,幾乎苗家所有的女子都是頭上戴花,佩戴著一朵艷麗的茶花髮髻。好一道亮麗的風景!眼前真正的一幅幅明亮濃郁的苗寨民族風情之畫自此打開。這裡的山水風景雋永清麗、意境深邃、寧靜淳樸,讓人陶醉、讓人欣喜。

眼前的千戶苗寨是歷經了無數苦難之後,陽光賜予的一個美麗;是滄桑磨礪之後,歲月饋贈的一個浪漫;而苗族女人穿在身上的更是一部無言的史詩。自古以來苗族人最能夠苦中作樂。因為在新中國以前苗族一直是一個被驅趕遷徙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只得選擇依山而建的隱居生活;他們擁有的都是其他民族不要或不適應生存的地方。

苗族人心中有一束永不熄滅的火焰,屈辱中念念不忘的尊貴和失敗時依然不肯低下的頭顱;幾千年血淚凝聚成的智惠和不倔,使苗族人在無數次遷徙中締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燦爛了自己悠久的民族歷史。再苦再難都不能磨滅苗族人祖祖輩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尤其是苗族女人固執地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那份華麗,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那份妖嬈和美麗,每一個苗族女人走到哪裡都會美到哪裡。猶如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

苗族女子「熱情」多表現於她們的歌聲中。苗族人愛唱歌,每個人似乎都有一種天賦,一開口就押韻合腔。在苗寨不論早晚都可聽到各種美妙的歌聲,她們隨時隨事唱著各種悅耳開心的歌曲。苗族女子歌聲中總永遠夾著笑聲,微笑時也如同在輕輕唱歌。

沈從文的湘西故事,似乎閃現著苗寨人的隱約身影。黃永玉的筆墨丹青,也許採擷了白水河谷青山綠水的自然靈氣。就是宋祖英高亢婉轉的百靈鳥歌聲,似乎也汲取了西江苗寨音樂的清新元素。

澳商駐廣州記者陳仲皋報道

見習編輯:全寶月

往期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灣區 的精彩文章:

北京朝陽將打造永不打烊的「科學會客廳」

TAG:大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