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然·通訊》刊登上海十院徐亞偉團隊研究:天然免疫受體或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自然·通訊》刊登上海十院徐亞偉團隊研究:天然免疫受體或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自然·通訊》刊登上海十院徐亞偉團隊研究:天然免疫受體或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刊登了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徐亞偉和彭文輝教授課題組研究。文章鏈接

動脈粥樣硬化作為諸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且發病率在今後10年仍將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研究的深入,血管重構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面,血管重構也是影響冠狀動脈支架成形術血管再狹窄的重要因素。

該研究則發現,天然免疫受體家族的NLRC5蛋白在冠心病和川崎病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平滑肌中廣泛表達。

通過在NLRC5基因敲除和腺病毒過表達NLRC5小鼠的頸動脈進行結紮構建血管損傷模型,研究發現NLRC5會延緩血管重構和內膜新生。

同樣在體外實驗中,敲減NLRC5顯著刺激血管平滑肌的表型去分化,進而加速其增殖與分化。

機制研究則揭示,NLRC5通過與體內重要心血管及代謝疾病調控轉錄因子——PPARγ形成正反饋,進而調節血管平滑肌的分化、增殖和遷移(見下圖)。

《自然·通訊》刊登上海十院徐亞偉團隊研究:天然免疫受體或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作者認為,該研究成果從全新角度闡明天然免疫受體可能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不僅為冠心病與支架內再狹窄等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也為將來研治療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成果得到加州大學心血管研究所Black教授高度評價,認為該研究將有利於深入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血管疾病研究並對未來血管疾病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該研究得到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Brigham婦女醫院Feinberg教授協助,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為第一及通訊作者單位。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欒培培博士為第一作者,徐亞偉教授、彭文輝教授、庄劍輝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自然·通訊》影響因子為11.878。

來源:Peipei Luan, et al. NLRC5 inhibits neointima formation following vascular injury and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PARγ.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2882 (201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自然·通訊》刊登上海十院徐亞偉團隊研究:天然免疫受體或通過非炎症途徑調控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醫海鉤沉」從實驗室到臨床:一個「明星藥物」的誕生故事
美國心臟協會專家稱,喝紅酒與預防心臟病不是因果關係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