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4000億美金的教訓:比爾蓋茨最遺憾的事,成了華為鴻蒙的指引

4000億美金的教訓:比爾蓋茨最遺憾的事,成了華為鴻蒙的指引

想了解有趣有料的數碼資訊,手機深度評測,數碼選購要點,最新薅羊毛秘訣,動動手指,點擊關注我們。避坑的事交給我們來做吧~

馬雲說,月薪 3W 的男人最幸福,錢太多了一點都不開心。

前不久,比爾蓋茨接受採訪表示贊同,他這些年一直都很煩惱,覺得自己親手毀掉了微軟一個價值 4000 億美刀的機會。

沒錯,蓋茨說的就是手機操作系統,他覺得今天佔據 85% 市場的安卓,本應該是由微軟做出來。

畢竟,微軟做手機操作系統比蘋果、谷歌都要早(1996 年),又有 Windows 桌面系統的優勢,骨子裡的基因就是吃這行飯。

你看,那會自信到都要在發布時給 iPhone 舉辦葬禮了........

緣起1996:微軟沒有對手,卻因錯失諾基亞埋下炸彈

別看今天 iOS 和安卓瓜分了手機操作系統,其實微軟才是最早吃螃蟹的人,早在 1996 年,比爾蓋茨治下的微軟就推出了第一款移動操作系統 Windows CE 1.0。

不過微軟那會還沒有主打「智能手機」這個概念,畢竟當時就是九宮格鍵盤功能機的天下,微軟更願意把它稱為 PDA,掌上電腦。

把筆記本縮小到 6 寸手機大小,鍵盤一定是 26 鍵的,系統和桌面版 Windows 一概照搬,我的電腦、回收站都有。再從高通那採購一塊基帶晶元,能打電話發簡訊,成了,搖身一變初代智能手機。

微軟也很清楚,Windows CE(打字太累,下面統稱 Win CE)最好的發展路線,就是複製 PC 上的 Wintel OEM 模式,自己只管系統研發,然後將系統授權收取高額的授權費,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比爾蓋茨在 1996 年 9 月,就成功拉攏了卡西歐、LG、惠普、飛利浦、NEC 等幾家硬體製造商簽訂協議。但最重要的那個合作夥伴,蓋茨錯過了,他一直試圖拉攏手機大佬諾基亞,當時連合作協議都給簽了,內部代號「鳳凰」計劃,蓋茨第一次聞到了 4000 億美刀的味道。

但諾記在最後時刻理清了思路,明明自己才是這個市場的大哥,為什麼要給微軟交系統授權費甘當「打手」?

微軟不愧是「巨硬」,並不願意在授權費上有分毫的讓步。直到 1998 年 6 月,諾基亞找到了手機界的三巨頭愛立信、摩托羅拉和松下,聯合收購英國 PDA 公司,成立了 Symbian 系統,自立門戶。

錯失諾基亞,在之後的十年里,塞班(也就是 Symbian)才是 Win CE 最大的敵人。

曾經的塞班聯盟

別看諾記的塞班陣營聲勢浩大,但在智能化這個點上要遠落後於 Win CE 陣營,當初代塞班還把隨意換鈴聲作為智能手機的賣點時,微軟已經前瞻性地把藍牙、MSN,以及最最重要的 WiFi 功能整合到 Win CE(2002 版)上。

在諾記事件後,微軟意識到,必須馬上扶正一個正兒八經的手機廠商來為 Win CE 聯盟模範,於是微軟找到了台灣的多普達(也就是後來的 HTC)。多普達不愧是懂手機的,立馬給 Win CE 的手機做出了一個極好的模版:

標配液晶觸屏,一根觸控筆,26 鍵採用隱藏設計。在往後的幾年裡,多普達就是 WinCE 界的蘋果,它們推一款新機,之後一年別家廠商必定是同一個設計風格,就像今天作為智能手機設計標杆的 iPhone 一樣。

Window XP 是 2000 年以後 PC 操作系統的絕對霸主,而微軟發現,已經從 Win CE 改名為 Windows Mobile(以下簡稱 WM)的移動操作系統同樣如此。

微軟移動團隊也把 WM 的成功歸結於和 Win XP 100% 複製讓用戶完全沒有學習成本。這幾年,WM 手機出廠時的壁紙是經典的護眼藍天綠地,左上角的「開始」被完全保留。

2005 年微軟曾委託 Diffusion Group 公司做了調查,智能手機佔據了當時手機市場份額的 10%,而智能手機中,WM 強勢佔據了 80%。按這樣的趨勢下去,WM 很快就要統一手機操作系統市場。

從 WinCE 到 Windows Mobile,經典元素都沒有變

移動操作系統中生代:因為要省5000萬,所以錯過了4000億!

要怪就只能怪微軟命不好了,2007 年,蘋果舉行了初代 iPhone 發布會,喬布斯說,上帝給了我們 5 根手指,為什麼還要用觸控筆?

微軟:???

名場面,喬布斯吊打舊世界4皇,搭載WM的Moto Q排在首位

但從上帝視角來看,那時還叫 iPhone OS 的蘋果系統並沒有顛覆 WM,因為 iOS 就只有 iPhone 可以用,微軟所面對的廣大 OEM 市場還在。

直到安卓之父安迪·魯賓的出現,很少人知道,安迪·魯賓曾是一名出色的微軟員工。

這位大佬在離職後就做出安卓的雛形——一個叫 Sidekick 的圖形系統,曾向微軟尋求合作或收購的可能。

但,2005 年比爾蓋茨決定退休了,這是他第二次摸到了 4000 億美刀,卻還是親手放走了它。

注,作為程序員的終極夢想,他並沒有禿

微軟這時成了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鮑爾默的一言堂。

占微軟 80% 營收的 Windows 和 Office 兩大部門話語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而 Sidekick,鮑爾默根本不認為自家發展了 9 年,無數矽谷頂級精英嘔心瀝血做的 WM,會比一個初生的移動系統差。

後面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研發手機系統極其缺錢的安迪·魯賓,又找上了拉里·佩奇(谷歌創始人),谷歌大手一揮,5000 萬美金,就把系統、公司、連帶安卓之父本人收入囊中。

在鮑爾默的帶領下,到了 2007 年,WM 6 的 PC 化到達了頂點。

微軟在開發文檔里直接提供了高度兼容 Windows 的 API 開發介面,也就是說,桌面 Windows 的軟體,可以很容易地遷移到 WM 上,從而在一夜之間讓 WM 6 擁有數以十萬計的桌面級軟體。

但鮑爾默先生顯然沒搞清楚一件事,當時最最頂級的智能手機,基於 WM6 的 HTC Diamond,也只是一台擁有 528Mhz 單核處理器,512M 運行內存的手機,開幾個網頁就到了性能極限,又有哪些桌面軟體經得起折騰呢。

直到Windows 10,微軟還意圖用UWP把手機和PC大一統

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夢在向閻王報道的路上一路狂奔。

從 2007 到 2009 年,WM 連著升級了 3 個版本,從 WM 6.0、WM6.1、到 WM6.5,都沒有擺脫觸控筆 PC化的設計方向,一步一步淪為一人一本和 8848 那樣的的商務利器。

同樣的 3 年時間,我們來看看安卓做了哪些改變,你就會發現微軟,死得一點都不冤。

最初的安卓原型機,是這個樣子滴,WM 系的全鍵盤,iOS 式的大圖標,整一個就是四不像,難怪鮑爾默不願意花這 5000 萬。

第一代安卓原型機,Sooner,現收藏於谷歌博物館

但只過了一年,2008 年穀歌想起來,當年微軟從 0 做起,也少不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手機廠商幫忙解決硬體問題。

這次幫谷歌實現手機夢的,依舊是一家台灣公司,只不過它的名字已經從多普達變成了 HTC。

HTC 厲害啊,把當年在 Win CE 做減法的思路帶到安卓上。一下子把全鍵盤做成了側滑蓋,正面只留了軌跡球和安卓 4 天王鍵。

谷歌也在 1 年內,從模仿 WM 快速轉成了模仿 iPhone OS!

安卓 1.0 內置 Gmail,炫酷的谷歌地圖,視頻應用 Youtube,甚至是 Android Market(裡面幾乎是空的!)

顯然,谷歌在 HTC 身上,得到了和 10 年前微軟做 Win CE 起步時一樣的結論:

開源系統要做大,必須和靠譜的 OEM 廠商灑血為盟!

從 2007 年 11 月開始,谷歌開始跑馬圈地,把原本的 WM 扛把子 HTC、摩托羅拉、索尼、三星全都拉了過來,組成一個《開放手機聯盟》,頗有點聯合國五常的味道。

等到 2008 年 HTC G1 一炮而紅後,安卓的復仇者聯盟日益壯大:

連 T-Mobile、中移動、中聯通這樣的網路運營商,和 ARM、英特爾、高通這樣的晶元巨頭都加了進來。

可以說,除了微軟和蘋果,手機界的資源鏈全被谷歌整合在開放手機聯盟里。(抱歉,諾基亞也不在裡面,特此聲明)

其實在 2008 年,WM 系統依舊佔據著全球智能機 40% 的市場份額。

反觀谷歌,在 2008 年安卓的佔有率只有 3.9%,還是個弟弟。

但只過了一年,谷歌自己的 Nexus One(太子),摩托羅拉 Droid(74 天賣了 100 萬台),三星 Galaxy S(70 天賣了 100 萬台)相繼爆火,安卓這幾台大爆款比 iPhone 還好賣。

這一年(2009 年),安卓的市場佔有率是 22.7%,iOS 是 14.4%,而 WM,一下子掉到了 8.7%。

從左到右分別是:Nexus one,Galaxy S,Moto Droid,初代三劍客

微軟癌後期:生如夏花,死前也要放個 50 億美刀的煙花

連續 3 年用心打磨 Windows Mobile 後,微軟終於決定要揮刀自宮,重新做人。

不過拖延症是改不了的,說是要改革,直到 2010 年,安卓此時的市佔率已經達到了 44.8%,微軟才拿出了 Windows Phone 7(WP7)。

先不說瓷磚式首頁好不好看,是真的特別,一眼就能分辨出 iOS、安卓的區別。

而微軟到了落難的時候,終於又想起了以前幫著做手機的小弟們,HTC、戴爾、三星、LG,首發 WP7 的機子就有 10 多款。

但微軟跟大夥的革命情誼,也就止於這 10 台機子了,因為微軟在託人情的時候,還沒忘收別人「保護費」........

微軟 CEO 鮑爾默,是個極其重視利潤和財務報表的人,所以 Windows 授權費是原則和底線,掛在 Windows 部門下的 WP7 自然不能例外。

WP7 和 iOS 都是閉源系統(安卓是開源系統,這意味著免費),每台搭載 WP7 的手機要收 25 美元授權費。

鮑老哥,我看你是在為難我.......微軟為了保持競爭力,一邊要求幾家手機廠商同樣配置的手機要比安卓版便宜(是的,廠商為了節省成本,WP7 版和安卓版通常是同一個模子同配置),一邊還要收授權費。

直到 2014 年,微軟才發現「已經沒幾個人願意交保護費了,全跑去做安卓了」,大手一揮宣布,Window Phone 以後免授權費。

人在最危難的時候,都會想起過去自己的殺手鐧,把希望寄託於經驗之上。

微軟(鮑爾默)也是個記性很好的人,召集高層開了好幾次會,得到結論:這場仗要想贏,必須把行業老大拉下水。

當時的老大,還是諾基亞,還沒蘋果三星什麼事。

要把老大拉下水,你得有個內應啊。這個天選之子就是——埃洛普,前微軟 Office 老大,2010 年起受諾基亞董事會邀請擔任諾基亞 CEO,加盟簽名費高達 600 萬美金。

在微軟之前,其實谷歌也找到了諾基亞,但被埃洛普果斷拒絕。最終在 2011 年和微軟達成協議,共同開發 Windows Phone。

谷歌副總裁岡多特拉得知消息後在推特上嘲諷了一波:兩隻火雞湊在一起,就能成鳳凰了?

鮑爾默時期,微軟的企業文化叫,達爾文精神:優勝略汰,不能賺錢的部門通通裁掉。

而 Windows Phone 呢,在微軟就是個弱勢子部門,掛靠在 Windows 之下,沒有獨立決策權。

微軟把諾基亞騙上船以後,說是聯合開發,但微軟內部根本不捨得往 WP 上投資源(不賺錢)。

後來諾基亞員工回憶,WP 早期微信、支付寶、微博都沒有,還是諾基亞出面賣人情求著大廠們開發的,微軟的核心始終是佔據了 80% 利潤的 Windows 和 Office。

早期 WP 用戶大戰支付寶事件

諾記那時,其實在材料上(今天仍被視作模範的聚碳酸酯),屏幕(最早用上 2.5D 弧形屏,蘋果直到 iPhone 6 才有),4000 萬像素和卡爾蔡司鏡頭(想想今天用徠卡的華為)。

就這樣的誠意,諾基亞賣得最好的 WP 的機子,竟然是 Lumia 520(百元機),藉助運營商的友情幫襯賣了 100 萬台,但那時山寨機尼彩一個月都不止賣 100 萬。

營銷就更不用說了,諾基亞曾做過的不跟隨,WP 時代一個能記住的廣告都沒有。

到了 2013 年,微軟又做出了一個更加錯誤的決定,但這個決定在當時的 CEO 鮑爾默看來,可能是微軟在移動端不輸給蘋果、谷歌最後的機會。

在諾記和微軟的蜜月期,也就是 2012 年,諾記「破船也有幾斤釘」,整個市場佔有率仍然在 30% 左右,而微軟的 WP,彼時也沒有涼透,市場份額在 8% 左右。

想想過去帶著多普達/HTC 這種不入流的小弟都能成,鮑爾默潛移默化地認為,把諾基亞收了,徹底斷了它們做安卓的心。

這年穀歌仍然跟諾基亞董事會秘密接觸,意圖甩開諾記 CEO 埃洛普投入安卓懷抱,如此這樣 WP 就能一舉翻身。

這就是鮑爾默願意花 71 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理由。比爾蓋茨終於站了出來,和全體董事會反對這項收購,把 WP 的資源往諾基亞 Lumia 身上傾斜,就會導致別家廠商的猜忌,斷了微軟經典 Wintel OEM 廠商模式的路。

鮑爾默不惜和蓋茨冷戰以達成這筆收購,當然收購還是成了,老鮑在 2013 年就為此付出了代價,因為董事會對 WP 失敗的質疑而選擇了離職。

鮑爾默離職,印度裔 CEO 納德拉上位,就徹底宣布了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的徹底失敗。

反正那 70 多億也不是自己花的,一點都不心疼,嫁過來的諾基亞被裁員 1.8 萬就地解散。

微軟甚至還呼籲大家別用 WP 了,遷移到安卓和 iOS 吧,我們已經為大家開發了各個系統專屬的微軟全家桶 App!

這算是官方宣布微軟移動操作系統夢碎了。

寫完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之路,我理解比爾蓋茨的痛苦:

從 1996-2019,回過頭來在三個時期,三個重要節點上,微軟哪怕抓住一個機會,代替安卓的可能就是 Windows Mobile。

但這 4000 億美金,恐怕還是進不了微軟的口袋。

聰明如蓋茨,想必一定知道不斷推動微軟做這些決定的,是這個公司最原始的商業思維和基因,而不是個人的情感。

你看納德拉在上任後推行「云為先」,微軟的市值同樣從 6000 億漲到了 10000 萬,這不恰好也賺了 4000 億美金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herpaMan 的精彩文章:

華為Mate X 2概念圖曝光:雙摺疊屏設計很「誘人」

TAG:Sherpa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