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煉油廠被炸!伊朗油輪被攔!敘利亞極度缺油 老百姓已有凍死凍傷

煉油廠被炸!伊朗油輪被攔!敘利亞極度缺油 老百姓已有凍死凍傷

利刃/TONE

在美國和歐盟默契一致地通過"史上最嚴厲"的敘利亞制裁法案之後,敘利亞的石油貿易、重建援助、國際結算等通道又被強行封死。

而這對敘利亞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自2018年冬以來,敘利亞正經受著相當嚴重的能源危機,民生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氣都處於極度短缺狀態以至於不得不"限量供應",而西方的制裁無疑加重了情況的惡劣程度。

但無論是在明面上的表態,還是暗地裡的行動,西方國家顯然並不滿足於單純的制裁:從在紅海攔截為敘利亞運送燃料的伊朗油輪,再到對敘利亞的能源基礎設施進行精確打擊,一場全面而致命的能源戰似乎已經拉開序幕,且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圖為在五月初被以色列空襲重創的霍姆斯煉油廠,被摧毀的油罐濃煙滾滾。

杯水車薪:敘利亞能源基礎設施的重建

在敘利亞內戰開幕之前,敘利亞曾是一個能保持油氣自給,並實現餘裕出口的產油國,戰前敘利亞石油產量達到每天39萬桶,天然氣產量則達到每年78億立方米,其中供應自用和出口的份額接近五五分成。

但現如今,敘利亞全國的石油總產量已經降至每日2萬桶左右,而敘利亞國內的石油需求量就高達13萬600桶——而根據國際貨幣資金組織的估計,即便不考慮一部分油田被庫爾德武裝佔據的問題,2015年的敘利亞也需要270億美元的資金來修復油井、泵站以及煉油廠等基礎設施。

圖為被極端組織摧毀的敘利亞石油泵站。

而在2019年俄羅斯全面接手敘利亞石油系統重建之後,重建所需的資金數字頃刻間飆升到350-400億美元,戰爭對石油工業的強破壞性可見一斑。

當然,俄羅斯石油工業確實具備全面恢復敘利亞油氣生產的能力,但問題是俄羅斯自身也受困於制裁措施帶來的銀根短缺,而且敘利亞眼下也並不適合搞什麼大規模的重建——特別是在西方國家"加緊用力"的這半年。

火上澆油:被針對的敘利亞能源鏈條關鍵節點

不可否認的是,在內戰中敘利亞政府軍和叛軍都曾針對性地摧毀雙方的能源基礎設施,包括俄羅斯空天軍也曾對叛軍和極端組織的油站、油田發動空襲,但這些行為都基本發生在戰線附近,其根本意圖是摧毀對方在前線的能源補給能力,繼而限制對手的兵力、武器和補給調動,在戰役上佔據"我能動敵不能動"的主動權。

圖為排隊等待加油的敘利亞麵包車群。

但在敘利亞政府軍"大局已定"的今天,來自美國、以色列等西方國家的空襲、特種襲擊等戰爭手段卻再一次針對起敘利亞能源鏈條上的關鍵節點:

在2019年5月初,敘利亞兩大石油煉化中心之一的霍姆斯煉油廠遭到以色列空襲"波及",數個油罐被直接摧毀;

而在短短一個月後,和霍姆斯煉油廠地位並列的巴尼亞斯煉油廠海底管道又遭到"神秘勢力"的精準襲擊,導致伊朗進口石油的煉化進程再度中斷——從潛水爆破作業必備強大的訓練和支援能力(實際上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就專精於潛水爆破科目)這一角度來看,能夠對巴尼亞斯煉油廠管道進行襲擊的必然是國家勢力,而非什麼業餘的"極端組織"能夠染指。

圖為潛水作業訓練中的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員,其原名正是"海軍作戰爆破隊"。

暫時拋開"誰幹的"這個問題不論。在這兩次針對敘利亞石油煉化體系的襲擊之後,敘利亞國內的成品油氣供應必然是進一步縮緊——目前敘利亞唯一還算穩定的外部石油供給就是來自伊朗的原油,這兩次襲擊可謂是正好砸在了這條"救命稻草"的軟肋上。

即便霍爾木茲海峽緊張至此,美國和以色列也還不敢對出入蘇伊士運河的伊朗油輪直接動手,但摧毀敘利亞將原油轉化為成品油的工業中樞,倒也一樣能達到讓敘利亞人無油氣可用的惡毒目的。

火中取栗:敘利亞能源混亂當中,西方想得到什麼?

在美國和歐盟的語境當中,敘利亞從2018年冬以來面對的油氣短缺都是"敘利亞政府的錯",繼而導致的經濟不振、民生凋敝、乃至於老弱病殘因無取暖而凍傷凍死,敘利亞政府都應該無條件負全部責任。

圖為2018年聖誕節前後等待天然氣供應的敘利亞民眾。

至於這個困境要如何解決,"貼心"的美國和歐盟早就把"標準答案"講得很清楚,那就是敘利亞內戰必須通過美國和歐盟規定的"政治和解路線"來解決。

當然,這個"政治和解路線"是非常冠冕堂皇的說法,具體實行下來無非就是"敘利亞政府換人",然後把位子移交給歐美看順眼的敘反對派。

至於敘反對派是如何地不得人心,乃至於絕大多數敘國內派別都在"內訌"中被極端叛軍攻滅,只剩下一個在海外發聲的象徵性組織,美歐對此很顯然並不關心;至於在那個缺乏油氣的寒冬中受冷挨餓的敘利亞人……只要西方媒體不報道,這事不就是沒發生過么?

玩火自焚:燃燒的罪惡"黑金"最終又將吞沒誰?

就從眼下來看,包括土耳其在內,所有參與過催生敘利亞內戰的西方國家上層幾乎都是這場戰爭的得利者。

眾所周知,接近於控制整個敘利亞東部的庫爾德武裝是由美國人支持,或者說庇護和控制——而幾乎百分之九十的敘利亞探明石油儲量都位於敘利亞東部,這意味著至少25億桶的石油已經完全位於美國的掌控之下,至不濟也能拿來成為對敘利亞政府日後談判的重要籌碼。

圖為被摧毀的巴尼亞斯煉油廠海底管線,它是連接港口油輪的關鍵通道。

而在公開的入侵敘利亞行動幫助下,土耳其也從敘利亞手中奪得了部分基礎設施良好的油田,這部分油田甚至一度使得土耳其現總統處於輿論上的不利地位,因為這些油田的收益本身並沒有"入賬",似乎成為了某些人的私有財產。

但平心而論,在幾年前敘利亞不得不向外"輸出"混亂的內戰頂峰,整個西方世界都不免被極端主義和各類襲擊波及,用能源戰這個骯髒手段把敘利亞逼上另一條"焦土絕路"真的對西方有利么?是所謂的"面子"更重要,還是平息這一火藥桶的事態最為緊要?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日本剛剛找到了失事飛行員,黑匣子都摔碎了,背後實情將成迷
越南國產穿甲彈亮相:獲國家頂級大獎 但卻無法擊穿二戰坦克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