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董卿:中年女人的逆襲

董卿:中年女人的逆襲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1

提到董卿,我們會想到她的端莊優雅,學識淵博,說話大氣。

有時候,她的形象甚至超越了一個主持人,代表了東方女性的美。

舉手投足之間,散發著一種氣質,和一種難以言說的文化內涵。

有人說,董卿這麼優秀,是老天賞飯吃。

但實際上,舞台上的光鮮亮麗,源於她的努力、堅韌。

各種高光時刻,背後是幾十年的寒窗苦讀,給她撐起的一片天。

02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出身貧苦農村,靠著不懈的努力考進復旦大學,畢業後成為報社總編輯。

他一生篤信:人的命運要靠讀書來改變。

所以,從小他對董卿的教育極其嚴苛。

剛認字的時候,要求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背誦。

大一點,就列出書單,嚴格控制每天的閱讀量。

平時不允許董卿多照鏡子,也不準媽媽給做新衣服。

他認為,女孩子不能放過多心思在打扮上。

「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在爸爸的高壓政策之下,董卿度過了相當晦澀的童年,

她回憶道:「最開心的時候是爸爸出差,那我才能做自己的事情。」

董卿是文體愛好者,喜歡參加演講比賽、唱歌跳舞,願望是當一名演員。

但父母都不贊同女兒從事文藝工作。

處處受到打壓的董卿,對父親一直心懷怨恨。

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教育讓她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而這個習慣,也造就了後來的她。

圖片來源 | @CCTV朗讀者

03

成年後的董卿剋制不住文藝的心,不顧家裡反對,考入浙江藝術學院表演專業。

畢業後,董卿陪一個朋友去浙江電視台應聘主持人。

結果朋友沒考上,自己卻意外被錄取了,誤打誤撞得到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工作兩年,順風順水,既做主持又做編導,生活也是十分愜意。

很快,董卿覺得無趣,希望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在朋友的介紹下,董卿入職了上海東方衛視。

初來乍到的她意氣風發,想著能更上一層樓。

可換來的卻是同事的冷臉,沒人理她,也沒節目可做。

每天只負責聯絡、催場、跑前跑後、做劇務,璀璨的舞台,根本不屬於她。

這讓董卿感到無比失落。

日子閑著有些無聊,董卿想到了讀書,就去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編導系。

別看現在董卿光彩照人,在美女如雲的藝術院校,她不過是人群中的一隻「醜小鴨」。

「同學一個比一個漂亮,老師教我們芭蕾的基本動作,只有我跟不上節拍。」

「最難過的還是周末,周圍女同學都有男生追求,我只能一個人在寢室里看書排遣寂寞。」

那時的董卿被自卑困擾,在難捱的歲月里,是書籍給了她力量。

終於,董卿順利讀完本科,受邀主持一檔新節目《相約星期六》。

討巧的節目樣式,加上董卿清純的主持風格,讓她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董卿站上了屬於自己的舞台,第一次嘗到了名氣的滋味。

04

充滿野心的董卿並不滿足於此,她想找到更大的舞台。

於是把心一橫,放棄小有名氣的東方衛視主持人職位,去了面向全國的上海衛視。

她心想,這一次應該會順利了吧。

可到了新單位後,董卿後悔了。

每天就是串聯節目,收視率一塌糊塗,剛開始還有勁頭,但很快她感到了失落。

平時上班跟玩兒似的,來了,點個名,就可以走,這讓董卿十分焦慮。

又一次,讀書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為了調整心情,董卿開始研讀《紅樓夢》、《西廂記》,還有《唐詩宋詞》,只要與現實無關的,她都讀。

讀了半年書,工作還是沒有起色。

古典文學的滋養,平復了董卿的浮躁,也讓她想清了方向。

她繼續提升學業,報考華東師範大學,成為中文系古典文學的研究生。

當年,主持人崔傑感嘆:「董卿繼續深造的選擇很正確,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學校的導師也透露:「在董卿身上,我看到了一顆平常心,這對主持人來說很難得。」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畢業那年,上海衛視改革成功,收視率蒸蒸日上。

董卿也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檔節目。

一次去超市買東西,有營業員認出了她,還興奮地說出了幾個喜歡的節目。

2000年,董卿受邀主持「上海-悉尼雙向傳送音樂會」。

流利的英語,大氣的風格,震住了所有人。

從此,董卿一戰成名。

2001年,強大的實力讓董卿一舉獲得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獎項——金話筒獎。

而且,是全票通過。

憑藉這個獎項,讓董卿也進入了事業的極速上升期。

董卿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讀書可以給人以力量,更能給人快樂。

05

金話筒獎的一位評委,對董卿非常賞識,邀請她進入了央視。

從那時起,董卿獲得了大量國家級活動主持機會。

2005年,董卿第一次站上春晚舞台,大氣溫婉的形象和頗具氣質的颱風,瞬間收穫廣大觀眾的認可。

越來越多的工作接踵而至,最忙的時候,一年要主持了130台節目。

但董卿沒有因此膨脹,繁重的工作依然沒有阻擋她讀書學習的腳步。

期間,董卿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

在知識的充實下,董卿釋放出了更大的光芒:

成為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持人,乃至實至名歸的「央視一姐」。

強大的心理素質、靈活的頭腦和機敏的反應,更成了她的標誌。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金色三分鐘」救場神話。

2007年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接近零點時,現場突然出現兩分半鐘空檔,導演馬上安排董卿救場。

董卿開始大方自如地自由發揮,耳麥里突然傳來導播的誤判:

「不是兩分半鐘,是一分半鐘!」

董卿連忙調整語序,準備結束語。

而此時,導播再次傳來更正:

「不是一分半鐘,還是兩分半鐘!」

董卿臨危不亂,走到舞台兩頭給觀眾深深鞠躬。

用即興的排比句把時間填得滿滿當當。

肢體停頓讓她控制住了節奏,加上流暢的語言表達,讓這次救場成為了主持界的一個完美案例。

06

有人說,看董卿主持節目,十分賞心悅目。

在適當的場合,正好的時間點,董卿總能說出最恰當的話語來,讓人讚歎之餘,不禁佩服董卿淵博的學識。

這一切,都歸功於她長年累月的讀書習慣。

董卿在一次訪談中說:「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會感覺像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正因為有了文化的積累,董卿總能展現她的大氣、睿智、處變不驚。

但光紙上談兵也不行,還要學以致用。

對待每一個節目,董卿都非常認真。

每次拿到主持稿,她都先一遍一遍地校對、背誦,提前準備許多可能用得上的橋段和語料。

甚至會細緻到每句話的斟酌、表情的把握、衣飾的挑選。

在青歌賽準備期間,董卿早上7點就坐在書桌前看資料,一直到晚上一兩點,期間不吃任何東西,餓了喝口水,急了上個廁所。

每天大聲朗讀,背誦,聲音穿透了整幢公寓樓。

節目開播後,董卿更忙了。

據工作人員回憶,每天下午2點到央視以後,董卿馬上到後台做準備,下午四點綵排,十點直播結束。

緊接著,去會議室核對第二天的考題、節目設置,各種細節,回到家已經是兩三點了。

踏進家門的董卿,即使疲倦,但也不會馬上休息。

她泡一杯咖啡,拿出台本,繼續背詞。

非常人能及的努力,成就了青歌賽,也成就了董卿自己。

我們只看到董卿台前雲淡風輕,卻不知幕後的負重前行。

而這一切,才是董卿在節目上能「出口成章」的有力保障。

07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董卿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褒獎。

但生活就是這麼弔詭,每當你一帆風順,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你摔得很慘。

2008年春晚,董卿在介紹相聲《新五官爭功》表演者馬季的兒子馬東的時候,一時口誤,說成「馬先生的兒子馬季」。

直到晚會結束,她才知道自己的失誤。

董卿的眼淚瞬間決堤,後來還因為這件事哭了整整3天。

也許在普通人眼裡,口誤是常有的事。

但在春晚這個特殊的舞台,每個節目,每個場景,甚至是稿子里的每一個字,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反覆排練,力求精益求精。

在十幾億人的眼皮底下,任何小毛病都會被無限放大。

那段時間,鋪天蓋地的謾罵更是讓董卿差點招架不住。

即使已經對馬季父子致以最誠懇的歉意,但部分網友還是不買賬,

董卿的形象一下子跌落谷底。

2010年元宵晚會,董卿再次犯錯,將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中的「晝」念做「書」。

這被劇作家魏明倫發現後傳播給了有關媒體。

全國網友對她口誅筆伐,甚至有人針對她的形象、能力,用不堪入目的辭彙進行謾罵。

這段暗無天日的日子,董卿飽受爭議,她哭過、委屈過、抑鬱過。

她感覺站在舞台上,已經不那麼忘我,不那麼興奮了。

無數個夜晚,她都坐在書房沉思:

「自己可能要迎來人生中漫長的修整期。」

時間有多長,她也不知道。

08

海明威在《真實的高貴》中有一句話: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歷經挫敗的董卿,痛定思痛,她意識到自己文化知識底蘊欠缺。

「主持人不是演員,而應該是一位文人。」

於是,她毅然放下一切,暫別央視舞台,只身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

有網友諷刺說,董卿此行不過是為了圖個虛名。

但她知道,這是一趟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人生的征程,也是人到中年的一次逆襲機會。

沒有鎂光燈,離開了緊盯著自己的目光,董卿找到屬於自己的深造時光。

重新進入校園的董卿,每天7點起床,吃早飯,然後去上課。

有時候只有半天課,她就泡在圖書館,或者參觀一些博物館、看一些演出。

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董卿也不忘拿起中國古典名著和詩詞佳篇。

這段日子讓她內心平和,充滿溫暖。

在董卿看來,只有詩書才是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

09

2年後,董卿學成回國,受邀擔任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

當時,不少人以為她只是一個走流程的普通主持人。

誰知一亮相,竟成了一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女子。

節目中,董卿對優美的詞句信手拈來,點評都是用古文詩詞。

當名家念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董卿對上:「月如無恨月長圓。」

選手遺憾退場,董卿送上一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一對父女用詩詞創作歌曲,董卿為之感動,竟脫口而出外國是人葉賽寧的《我記得》。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著實讓人驚嘆,甚至有人懷疑她用了提詞器。

董卿的清新雋永,也正應了那句古語:

「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10

如今的董卿,高貴,典雅。

在《朗讀者》的舞台上,董卿衣著純白色的西裝,妝容毫無瑕疵,短髮乾淨利落。

那緩緩一笑,簡直優雅了全場觀眾。

董卿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節目中,董卿總是將身體前傾,認為這才是傾聽時該有的姿態。

即使工作人員舉著「坐回去」的大紙板提示董卿,她也不管不顧。

儘管,那樣可以讓她更加好看,更加上鏡。

她說:「鏡頭上的臉是否好看,並沒有那麼重要。」

上過節目的嘉賓,無一例外誇讚董卿為人體貼,善解人意。

人們都說董卿漂亮,實際上,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知性美」。

圖片來源 | @CCTV朗讀者

她一直堅信,精神世界的滿足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終生學習的女人,魅力無窮。

真正的美,從來不是單單指外貌。

三毛曾經說過:「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董卿的眼睛裡,是有光的。

每一望皎然的優雅,都是書香的芬芳。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精品熱銷好物推薦——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想有一間茶室,安魂養心
從非洲棄嬰到全美偶像,11歲男孩用鉤針逆襲人生

TAG:手藝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