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文|胖墩兒奶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的一天,東東的父母帶著他去一家餐館吃飯,因為來到了一個讓他感興趣的環境,這讓他興奮不已,一邊大叫一邊圍著大廳跑動。

媽媽告訴他可以參觀但是不要影響到周圍的人,這讓東東覺得很掃興,於是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座位。吃飯的時候,因為媽媽讓他多吃點青菜,讓他很不情願,一甩手把筷子扔到了地上。

東東的爸爸發火了,大聲吼他:「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調皮還不聽話,下次不帶你出來了……」

爸爸還在說著,但是東東始終噘著嘴,犟著頭,一句都沒聽進去。見勢,媽媽打斷了爸爸,沒讓他繼續說下去。

媽媽轉而開始對東東「好言相勸」:「在公共場所大聲吵鬧是不文明的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你開心了但是周圍的人會不喜歡你製造出的噪音。讓你多吃青菜是因為想讓你營養均衡,這樣才能身體健康,個子也才能長得高。」

最終東東還是悶悶不樂地吃完飯回家了。

回到家,東東的爸爸和媽媽就孩子之後犯錯該不該批評展開了討論。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相信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類似的煩惱,他們對於孩子犯錯後是否該批評多半持兩種意見:

1.該批評

孩子犯錯後,如果不嚴厲對待,不給他一個教訓,孩子就不會意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批評能讓他對類型的錯誤保持一個警惕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現「明知故犯」的問題。


2.不該批評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犯錯後不該批評,他們的理由是孩子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如果對他們的錯誤嚴厲批評,會損害孩子的積極能動性。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他們犯錯後進行批評,很有可能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以上家長的兩種做法都較為極端,一味地批評孩子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但是,不批評孩子的家長難免有「放縱」之嫌,也不利於他們樹立責任意識。

所以,孩子犯錯了,應該適度地批評。因而應該如何批評,批評的力度該如何把控成為了首要的問題。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批評孩子,不妨可以試試三明治效應

所謂三明治效應,從字面上看,表意即三層合一。

這三層的組成分別是:

  • 第一層是認同、賞識、肯定對方的優點和積極面;
  • 中間這一層夾著批評、建議或是其他觀點;
  • 最後一層是鼓勵、希望、支持和幫助。

這三點總結起來就是說,即使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也不要只是抓住孩子犯錯的點不斷指責,而是要結合孩子之前的表現,先是對他以前正確的行為予以認可,再回到當前這件事情上,形成一個正誤對比,指出他所做的不妥之處,最後,對孩子明確自己的期待,讓他擁有責任和擔當意識。

前一陣發生在一個8歲孩子身上的事情:就因為書店店員一句善意地提醒,讓他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朗讀英語,就遭到桐桐沒有禮貌地辱罵:「你讀過書嗎?你知道什麼是英語嗎?我就要在這裡讀你管得著嗎?」面對孩子無理的話語,店員沒有辯駁,而是始終面帶微笑。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可以運用三明治效應對孩子進行教育:

01.對孩子正確的地方予以肯定

首先,家長應該肯定孩子愛學習,愛讀書的行為,表明自己為他能夠自主學習而感到高興和欣慰。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放下戒備心態,同時也讓家長與孩子站在同一角度。

02.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

其次,明確指出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在這件事情中就是批評他對店員不尊重的行為。告訴他,真正愛讀書的人一定是有修養的,是明白人人平等的。

而且,一個人的內涵也是外在行為道德的體現,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這是最基本的道德。讀書的作用在於明理,如果連做人最基本的原則都失去了,再多的書也失去了它的意義。

或者是給孩子假設場景,當他們在安安靜靜沉醉於書中的時候,突然有人很大聲在朗讀,你會覺得精力還能集中嗎?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這樣的「同理心」假設有助於孩子設身處地地去考慮,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03.家長表明對孩子的期待

最後,前面的批評難免會使孩子有些逆反和沮喪。這時,家長就要適時地鼓勵孩子,讓他明白你的目的並不在於教訓他。家長可以對孩子說譬如:「我知道你是個懂事明理的孩子,所以覺得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也希望你能夠勇敢地去承認錯誤。畢竟,人無完人,知錯能改就還是好孩子。」如此一來,可以安撫孩子的反抗情緒。

我相信孩子在你說完這些話後會正視並反思自己的錯誤,最後說出那句發自內心的「對不起」。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就好比孩子在同伴的慫恿下去砸鄰居家的窗戶,家長運用三明治效應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犯錯了,但是家長給他們傳遞的思想應該是:我知道你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但是現在你沒有堅定自己的立場和同伴一起去搞破壞,這是很不應該的。但是,我相信你會自己承認錯誤,並對行為負責。

如果孩子在犯錯誤後已經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在家長的肯定和鼓勵下就會主動去想辦法解決。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成了「大難題」,家長不如試試「三明治效應」

所以,想讓孩子接受家長的批評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家長掌握了三明治效應之後,也不能強求它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需要一定的耐心去見證孩子的改變。

家長嘗試多誇誇孩子,運用表揚、肯定、鼓勵的心理暗示作用,多對他說「你真棒」。

需要批評時不是一味地責罵,而是充滿尊重,採用三明治效應的結構,在肯定的氛圍中指出孩子做法的錯誤之處,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大膽、自信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今日互動:你的孩子犯了錯,你會正確的批評他嗎?歡迎評論分享

————————

在育兒生活中,有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胖墩兒奶爸都願意為您出招,旨在為寶寶的生長提供一臂之力。

我是胖墩兒奶爸,一位願意分享自己育兒知識的奶爸。也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進行點贊,轉發及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