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在的韓國,它跟中國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有關係嗎?還真有關係!

現在的韓國,它跟中國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有關係嗎?還真有關係!

提起韓國,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便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那個小國家,它也叫南朝鮮。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韓國,它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既然兩者都叫韓國,那現在的韓國,它跟中國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有關係嗎?你別說,還真有關係!

事實上,據史料記載,現在的韓國,就是中國歷史上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族系遷徙過去的。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到了周成王姬誦時,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

因在晉水,後改成晉,也就是大名鼎鼎晉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韓國的先人韓武子(韓萬)為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春秋晚期時,韓城的第7代統治者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也是這個時期,晉國開始被6大家族控制。

後來,6大家族范氏,中行氏被兼并,留下了智氏,趙氏,魏氏,韓氏4大家族,其中又以智氏實力最為強悍。隨後,趙氏,魏氏,韓氏聯手滅了智氏後,瓜分了晉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天子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

中國也由春秋時期進入到戰國時期。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始皇所滅。原韓國人大部分進行了遷徙,且遷徙過程中,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從陝西岐山縣周圍向陝西韓城遷移;第二,從陝西韓城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從河北固城向朝鮮半島北部移動。

因為當時在朝鮮半島北部是箕子朝鮮,所以絕大部分的原韓國人都成為了箕子朝鮮臣民。公元前194年,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建立衛滿朝鮮。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滅了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了著名的漢4郡。

而在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滅亡之時,好多生活在這兩地的原韓國人又遷移到了朝鮮半島南部,與當地的土著結合,建立了馬韓、辰韓、弁韓,其中辰韓又叫秦韓。也正是因為有部分原韓國人遷徙到了朝鮮半島南部,才讓那裡出現了以「韓」命名的國家(或者說是部落)。

《史記》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而《三國志·魏書》和《後漢書·東夷列傳》也這樣寫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

也就說,現在的韓國之所以叫韓國,是因為原中國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人遷移過去的原因。《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這是「韓國」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後來,原韓國人與當地土著結合生下的後代,反而將漢4郡奪了過去。

以至於中國完全失去朝鮮半島。不過,自馬韓、辰韓、弁韓之後,朝鮮半島的國家沒有一個以韓國作為國名直到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熙開始,才將國號由「朝鮮」改為韓國。李熙說:「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及高麗時吞併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合三韓……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北朝鮮,也就是現今朝鮮;一個是南朝鮮,也就是現今韓國。這種情況跟以前的南越和北越是一樣的。(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袁說史 的精彩文章:

這種動物一生只需進食一次,此後僅靠陽光便能飽食終生,直至死去
圓周率已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TAG:袁袁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