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黃煌: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黃煌: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導 讀:「初學者學中醫難,難就難在不熟悉規範,難就難在不會選擇。學中醫為什麼要讀經典著作呢?說白了,就是為了培養一種明辨是非、鑒別優劣的眼光,培養一種選擇的能力。」

黃煌老師這段話有沒有說到你的心裡去?原來學習經典最大的意義是「選擇」!大家想想讀《論語》《老子》的意義是不是一樣呢?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在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類學生「讀經」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學中醫,到底哪些是必讀之書?

根據本人主持的課題組於1998年對全國330位名中醫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高居前列。

清代醫家徐靈胎先生晚年所著的《慎疾芻言》一書中開具的必讀之書為《靈樞經》、《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千金方》、《外台秘要》、《醫宗金鑒》。可以認為,《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等為代表的漢唐古醫著,就是中醫的必讀之書。

讀經典,也就是要讀這些古代醫著。

學中醫為什麼要讀經典著作呢?

說白了,就是為了培養一種明辨是非、鑒別優劣的眼光,培養一種選擇的能力。

初學者學中醫難,難就難在不熟悉規範,難就難在不會選擇。

《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等古典醫著,不僅僅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結晶和生活智慧,更是中醫的基本規範,是經過長期實踐驗證而公認的醫學標準。

用徐靈胎先生的話說,「果能專心體察,則胸有定見,然後將後世之書遍觀博覽,自能辨其是非,取其長而去其短矣」。

徐靈胎先生學醫是強調學經典的,所以,他看問題就十分深刻。

清代初期,江浙一帶風行陰陽五行生剋學說,濫用補藥,陰虛六味地黃丸、陽虛八味地黃丸,成為定例。人家看不出問題,但徐靈胎先生看出問題來了。

他寫了本書《醫貫砭》(按:此為批駁趙獻可的《醫貫》所作),對這本宣傳陰陽命門太極學說的暢銷書進行了尖銳地批判。

指出其問題就是醫學的簡單化,是以哲理替代醫理,其後果是導致千古良方失傳,醫學發展失范。

我當年正是在琢磨命門學說時讀到此書,頓感震撼,這才有所醒悟,遂廢這種學說而轉入經方大道。

現在為什麼要提倡讀經典?

其意義有三。

一是拒絕神秘,回歸樸實。

中醫的歷史長,幾千年來神秘文化不斷滲入,給人帶來不科學的錯覺。

但是漢代的醫學卻十分樸實,具有古代唯物主義的精神。

比如經方的配伍、用量、煎服法以及對方證的描述,都是十分精細和準確,是後世醫方所無法比擬的。那些神秘兮兮的理論和用藥,不屬於中醫。

而當前的中醫界,不斷有將中醫神秘化、玄學化的聲音和做法,提倡讀經典,就是強化醫學自身的科學精神,回歸樸實的自然科學之路。

二是修正思路,回歸本源。

從臨床看,現在許多中醫的思路有偏離傳統思路的傾向。

比如治療失眠,往往想到安神葯;治療浮腫,往往想到利水葯;治療久病,往往想到正氣虛而用補益葯。

這種思路,與古代醫學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中醫自有中醫看病的角度和方法,研讀經典,可以讓我們的思路得到調整,知道中醫應該是那樣看病的,是那樣養生的,從而進一步發揚中醫的優勢和特色,提高臨床療效。

讀經典,就是強調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訓練。因為這是中醫的本源所在。

三是傳承經驗,回歸臨床。

中醫學的特性就是經驗性強,對臨床的依賴性強,從經典的研讀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

經典中的理論和經驗,都是幾千年實踐的經驗結晶,是當今開發利用的重要資源。強調經典,就是要讓我們在進行醫療教學研究中,必須注意傳承幾千年留下的寶貴經驗。

比如,經方的開發和利用就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不僅要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經方,而且要面向市場大力開發經方。同時,提倡經典的研讀,可以糾正當前中醫研究大多脫離臨床,教學也大多停留在書本的不良傾向。

綜上所述,現在我們提倡讀經典,不是一般的讀書活動,而是一次思路的調整,一次視野的開拓,還是一種積極的引導!

引導中醫大學生們關注經典,關注醫學基本功的訓練,關注中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

青年大學生應該如何讀經典?

一是要將讀經典與學好大學課程結合起來。

讀經典的「讀」,與讀小說的「讀」是兩個概念。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來說,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研究更為帖切。為何?

經典是當時的實證的記錄,經典為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文獻研究的原始資料。我們利用這些古代記錄的資料,來研究疾病,研究人體,研究古代醫學認識人體和治療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經驗。將古人沒有說清楚的東西說清楚,將比較模糊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這就是我們的任務。

而要研究,必須要有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現代科學的方法和知識。生理、解剖、病理、診斷、統計要學好,因為古代醫學的研究對象與現代醫學的研究對象都是人。

馬克思主義原理、自然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也要學好,因為中醫本身就是一部歷史,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更是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

所以,讀經典與目前大學學習的課程是沒有矛盾的,要讀好經典,必須有科學的頭腦,有堅實的現代科學知識基礎。否則,就是熟讀傷寒內經,頂多是個活字典而已。

需要指出,提倡讀經典,並不是要否定現有的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

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藥學等教材,產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雛形是對經典的闡釋、提煉和加工,但由於種種原因,教科書還不是很成熟的,還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之中。其中有些內容與經典著作的理念有些偏移。

所以,目前的教科書還不能替代經典著作,我們還要提倡讀經典。但作為中醫入門的階梯,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可以幫助我們熟悉中醫的術語,了解中醫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是讀經典的基礎。

所以,讀經典與中醫學基礎課程相互不矛盾,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關係。

二是要將課堂聽講與課後自學結合起來。

課堂聽講是學習經典的階梯,應當高度重視這些課程的學習,因為大部分同學一生可能只有這一次能全面地聽老師細細講解經典。

作為課堂學習的目標和壓力,建議同學們在剛開始學習時要背誦一些重要的原文和經方,如果沒有這個要求,恐怕要深入了解經典著作是比較困難的。

但讀經典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要讀懂,那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後不斷的思索和閱讀,特別是在實踐中多應用,多體會,陳修園先生說「愈讀愈有味」,就是這個意思。

我在碰到臨床難題時,常常翻閱《傷寒論》、《金匱要略》,往往會有所啟發。我覺得,《傷寒論》、《金匱要略》是用來翻的,而且要常翻,如果哪天將書翻爛了,你對經典的認識也能上一層次了。

三是要將經典原文與後世研究成果結合起來。

經典是不全面的,經典是片斷,經典沒有把話說完,因而經典的闡釋成為傳統的研究領域。

比如《傷寒論》的研究著作,我國有三百多種,日本現存著作也有四百種。如果就經方來說,則後世的應用經驗更為豐富,近代以來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的論文數千篇。在讀原文的同時,結合後世研究的成果,就會更深地理解經典和發展經典。

所以,要注意收集有關研究資料,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請教。建議在校期間,能寫兩三篇有關經典研究的讀書筆記或綜述。

版權聲明

本文「《黃煌經方沙龍(第2期)》」輯/山柰。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女醫探秘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