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世界最強職業教育,不是德國,是瑞士

世界最強職業教育,不是德國,是瑞士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小國瑞士沒有天然資源,許多農產品是進口而來。除了林業、畜牧業等可以從大自然取得之外,不靠卓越的人力運用,瑞士其實一無所有。

很多人認為,瑞士一切盡善盡美是理所當然,卻在經歷一件小事之後,才明白盡善盡美的背後,是由什麼樣令人讚歎的工作所支撐。

有天清早在蘇黎世機場下機後,目睹一位擦電動手扶梯的先生,如何專註地把濕抹布塞入凹槽,以便把難以夠著的灰塵仔細清掉。就在那時,他突然明白瑞士成功的重要原因!

瑞士本身和各國合作研發,專註與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必備條件;但是瑞士最讓對手驚嘆的做法是,把「專註」與「做到最好」,嵌入九年義務教育以後的職業教育體系里。

也就是,這個精緻小國嚴格要求它的青少年,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而且要做到最好!

把「幫孩子找出興趣」作為重點目標

瑞士自古即有同業工會(Zunft),以增進技術並且培養下一代為主要目標,正是現代人所說的追求卓越與永續經營。這一古老的職業聯盟傳統,結合學校制度,便是瑞士當今得以高度發展的重要緣由。

要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自身意願」是關鍵。而自身意願其實是興趣的延伸,於是瑞士政府把「找出孩子興趣」,當作選擇職業的重點工作。原則是「讓正確的人在正確的位子上,才能最大化地發揮自己」。政府一直「處心積慮」幫助青少年找出興趣?

在瑞士,孩子接受完義務教育之後的走向,即往後的人生規劃,是家長及孩子本身必須專註的重點,而這專註在第八年級便已開始。除了確切認清往大學學術方面發展的性向之外,進入職業教育體系不但是普遍的選擇,國家也大力介入,因為國民的生涯發展和國力息息相關。然而國家介入的方式不是「分配、指派工作」,而是搜集、列出職種,並幫助孩子找出適合自己的職業。

各個地方政府的「職業、就讀與生涯諮詢」(BSLB,Berufs-, Studien- und Laufbahnberatung),便是這麼一個機構。專門人員可以幫助尋求協助的八、九年級生找出興趣、傾向、能力、天份,回答他們關於各種職業的詢問,介紹不同職校的上課內容,以及和他們一起計劃可以執行的各個步驟,以便做出最後決定。

BSLB希望尋求協助的青少年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輔導,也歡迎家長在場。諮詢時間因人而異,並不設限,互動內容則全程保密。而且BSLB保持中立,不規勸、不督促、不誘導。

如果我是個手藝人,我會……

BSLB將各種工作場所名稱納入26個字母,例,A:Alters- und Pflegeheim(養老院)、Auf dem Feld(田地上);B:Bijouterie(珠寶店)、Bühne(舞台);L:Lackieranlage(油漆機具廠)、 Lagerraum(倉儲);S:Steinbruch(採石場)、Spital(醫院);W:Wald(森林)、Werbebüo(廣告公司)……,長長的單子,約列出200個場所。受輔導的青少年需要先知道,自己喜歡在什麼地方、什麼場所、什麼氣氛下工作。

職業能夠和興趣結合,是最理想的狀態。為了找出個人興趣所在,BSLB也設計了不同的方法。例如,專員會要求尋求協助的青少年:

.不要帶錢去逛街,留心自己進了什麼店,什麼樣的櫥窗設計引起你的注意。進了店裡,把喜歡的物品名稱記下。

.查看自己最近瀏覽的網站,並回想當時找了或看了什麼。

.在隨處可得的廣告單上找出喜歡的產品,並說明這些產品對你的用處。

.寫下自己願意多了解哪些從收音機聽到的消息,或在電視節目里看到的訊息。

.回想去年在圖書館借了什麼書。.剪下報紙上你認為有意思的文章。

另一設計是,專員給接受協助的青少年一張印有問題的紙,讓受助者及其同伴進行一場幻想之旅。這是個讓受助者擔任不同角色的「測試」,他必須快速回答,並請同伴記下答覆。若答不出,同伴就進行下一個提問。例如:

.如果我是一隻鳥,我會…….如果我是藝術家,我會…….如果我是一棵樹,我會…….如果我是一個發明者,我會…….如果我是收音機,我會…….如果我是個手藝人,我會…….如果我是一朵花,我會…….如果我是個魔術師,我會…….如果我是只動物,我會…….如果我是調味草,我會…….如果我是個戰士,我會…….如果我是瓶中精靈,我會…….如果我是種App,我會…….如果我是一部機器,我會……

有時候,找出興趣需要時間;在尋找期間,也可能改變興趣。青少年應該和父母、長輩及朋友討論,並讓他們看、讀在BSLB幫助下所做的活動及選擇。這些種種都要忠實記錄。

16歲就可以去實習工作,培養成專門人員

BSLB也列出22大種職業類別、每種職業要求的條件,以及確切的職業名稱。例如:

大自然(喜歡在戶外工作,喜歡動植物,且必須有強健的身體;可考慮園藝、守護森林、照顧動物)、

營養(對食品製程感興趣,細心並愛乾淨;可考慮食品技師、糕餅店技師、奶製品技術人員)、

紡織(對時裝感興趣,有雙巧手;可考慮製作居住空間紡織品、設計與製作不同行業的服裝)、

交通工具(對交通工具感興趣,弄髒手無妨,能夠負起責任;可考慮摩托車技師、農業用具技師、汽車技師)……

在孩子八到九年級時,有至少一年半充裕的時間,可以了解自己的性向,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並利用放假期間,親身體驗可能從事的工作。

BSLB也教導青少年,如何有禮貌且有針對性地寫出給店家、廠商、工場觀摩或實習的信。他們更提供願意接受實習生的企業名單,青少年在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便有機會以3天或一周的時間,到各個企業去了解職場的要求與挑戰。

畢業後,他們可以一邊工作(約是一周4天),一邊在企業推薦的職校讀書(可能是一周1天),如此,青少年能靠一己之力,在16、17歲時得到穩定的收入,企業則能以較少的工資,獲得必要的基礎工作。3或4年職校畢業與實習完成之後,便是懷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員,可以受聘於企業,或者自己成為企業主,更可以繼續深造,就讀高校,成為高階技術人員。

無論是專門人員或高級技術人才,他們是遍布各個領域的基礎架構,在這個架構上建立的國家,便是當今世人所看到的瑞士。

別讓性別,局限你的職業想像

那麼,無法納入這一架構的人怎麼辦?

有些孩子因為在校成績不理想、缺乏動力、得不到家庭支持、身體或精神患病而找不到興趣,也對職業沒有任何想像,或者中斷實習與就學。BSLB針對這些年輕人提供「私人教練」,也就是特別的個人輔導員,並把受輔導對象的年齡提高到24歲。

個案處理的先決條件是:受輔導者本身必須有強烈的意願(未成年者必須有家長同意),「教練」會要求受輔導者和他緊密合作、遵守約定,並執行雙方彼此同意的改善步驟。

另一方面,瑞士在2001年開始實施「女兒日」,讓小學女孩去爸爸工作的場所觀摩一天,以便了解「為什麼爸爸在看電視新聞時,就已經累得睡著了」。真正的用意,不但是鼓勵女孩「走出家門」,更要讓她們知道,男人的工作和自己的想像多麼不同,甚至是她們從未想像過的。後來又增加了「兒子日」,讓國小男孩去媽媽的職場見習。

不論「女兒日」或「兒子日」,這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要強調「職業不認識性別」。因為通常男、女性在就業時,只考慮典型職業,比如男性不考慮醫院裡的護理工作,女性不考慮建築工地的工作,而無形中丟棄了一半的職業可能性,很可惜。

2010年起,瑞士合併「女兒日」與「兒子日」,推出全國性的「未來日」(每年11月的第二個星期四),鼓勵男孩觀看女性家人、親戚、朋友、鄰居的工作,也鼓勵女孩去了解男性親友的職場情況,甚至提供願意接受小孩參觀的各種行業(自己親友的畢竟有限),藉以消除面對選擇職業時的自我設限,進而更不受拘束地發揮自己。

而這些種種,都還只是進入職校前的準備工作。不同職業自然有不同的要求,至於職校實習生受到什麼教導,以及他們在實際操作時面臨什麼挑戰,希望往後能提供讀者更多觀察。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魯曉芙 的精彩文章:

賠錢!眼看貸款到期,機智的希臘果斷對德國說
本周末華為幫助西班牙5G上線!全球僅僅4個國家禁止華為

TAG: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魯曉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