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著名滿洲作家趙大年先生去世

著名滿洲作家趙大年先生去世

根據有關媒體報道:原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一級作家,滿族著名作家趙大年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7月1日6時0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

如果說滿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開創京味文學,其後繼者可以說就是滿族作家趙大年、葉廣岑等。有人說還有王朔,要依我看,王朔雖也是滿族人,也從小在北京長大,但他不屬於京旗,是部隊大院長大的,與京旗文化還是有區別,而且王朔不受拘束,有點痞氣,所以說痞子文學更準確。而看趙大年、葉廣岑等人作品,就可以看到老舍京味文筆,在王朔的作品裡是看不到的。但趙大年本人對王朔評價還是比較高的,趙大年說「王朔寫的小說,口語運用得非常好,連書名都是口語。」他認為王朔和老舍有一些暗通的東西,比如兩人都不寫大人物,王朔筆下連個支部書記都沒有,老舍寫的也都是城市平民。

趙大年是屬於愛新覺羅家族的紅帶子,就是皇族中的遠支。遠支的後裔在改漢姓的時候就選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的肇祖的肇字為姓,如前中國男子足球隊隊長肇俊哲,就屬於紅帶子家族。

趙大年的先人叫肇浩,就是以肇為姓。因為趙大年出山於1931年,正好是九一八那年。國民黨不敢惹日本人,奉行不抵抗主義,而對滿族人則更嚴重迫害,污衊滿族人都和滿洲國有關。趙大年正好生活在反滿浪潮中,擔心肇姓還是透露出滿族信息,於是姓氏就把肇改為同音的趙。

趙大年寫的《公主的女兒》,被認為就有家族的影子,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滿族生活。《公主的女兒》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一等獎、中國首屆滿族文學一等獎,該作品可以說就是趙大年的代表作。後拍攝電視劇,作品還翻譯了英、法、日、韓等多種文字。

趙大年的生活坎坷,他屬於京旗,生在北京,他的母親跟老舍的最初工作一樣,擔任北平第38小學的校長。趙大年到天津上學,先上的南開中學,抗日的時候曾遷移到重慶上學,所以趙大年會說一口流利的四川話。趙大年最後是在天津扶輪中學畢業。1949年參加了人民解放軍,部隊文工團曾擔任過歌劇演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五年的戰地生活。「文革」中被下放農村,後又在北京市農機研究所工作十年,北京市農機局工作八年。改革開放後,趙大年才開始進行文學創作,49歲才調到作協,成為專職作家。

趙大年作為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創作的作品很多反映的是北京滿族的生活。

趙大年多次參加北京的滿族活動。2010年由北京市作協、北京市民族聯誼會聯合主辦的滿族作家趙晏彪新創作的長篇人物傳記《衡煥儒風雨六十年》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衡煥儒風雨六十年》一書寫的就是北京西紅門鎮書記衡煥儒(滿族,退休後成為滿族企業家,並籌備全國滿族企業家協會)帶領西紅門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趙大年參加了座談會,他就講到侯寶林和郎平開始都不敢說自己是滿族,那些年代,滿族人都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族。趙大年談到自己本人,小的時候一直寫漢族,他長大後,也是報的漢族民族成分參加人民解放軍,後來參軍十年回到北京,他大爺才告訴他,咱們家是滿族人。

趙大年的文學作品也是以北京滿族為主,成為京味文學代表人物。他說最欣賞的是與他同歲的鄧友梅。他認為,鄧友梅是老舍之後寫得最好的京味作家,他的《那五》《煙壺》等寫北京滿族的作品,都是難得的京味文學佳作。

趙大年也很重視比較受大眾歡迎的清宮劇,他就比較欣賞大受歡迎的電視劇《甄嬛傳》,他說「它有點像《紅樓夢》,沒有大場面,都是生活中的細節,但是這些細節細細琢磨,也是驚心動魄的。」趙大年讚歎這部作品出自一位年輕作家之手,他說:「寫後宮生活的作品不少,但這部寫得那麼細、那麼深,她怎麼能知道這麼多?」

據《滿族文學》雜誌社回憶,趙大年一直支持滿族文學工作,去年底,趙大年先生囑咐女兒趙文華女士把其最新創作的中篇小說《泉水潺潺》交給《滿族文學》發表。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一個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容妃,為何成了扎在康熙心頭的刺?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