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魏大臣主動請纓去平亂:三千「瞎巴」足矣,皇帝:啥意思

北魏大臣主動請纓去平亂:三千「瞎巴」足矣,皇帝:啥意思

北魏大臣、著名學者董紹,字興遠,生年不詳。

少好學,頗有文義,以博士身份歷任殿中侍御史、國子助教、中書舍人等官職。

孝明帝元詡在位時期,董紹任洛州刺史,期間喜好搞一些小恩小惠,在境內頗得人心。

董紹曾因寫過《御天馬頌》,獲得皇帝的賞識,被賞賜帛八十匹,升任龍驤將軍。

董紹還善於審時度勢,分析問題很准。

南梁大將曹義宗、王玄真進犯荊州,魏將裴衍、王羆[pí] 出兵迎敵。

董紹認為裴、王二人的糧草供應不上,必敗無疑。

結果,不出意料。

董紹詩文也寫得超贊,說話喜歡文縐縐,引經據典,不管對方是否能弄懂,時不時就語出驚人。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月,南齊宗室蕭寶夤[yín](齊明帝蕭鸞第六子,東昏侯蕭寶卷同母弟)在長安謀反,自稱大齊皇帝,改元隆緒。

董紹上書朝廷請求出兵征討,其中說了一句:「臣當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

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臣願率瞎了眼的巴中士兵三千人,活剝生吞了這蜀地的小兒!

孝明帝元詡聽到這兒,有些莫名其妙,就問身邊的黃門官徐紇[hé] :「這巴人果真都是瞎子嗎?」

徐紇回答說:「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這不過是董紹的豪言壯語而已,意思是巴人勇猛善戰,面對敵軍就像沒看見一樣,毫不畏懼,其實巴人並不是瞎子。

「帝大笑,敕紹速行,又加平西將軍。以拒寶夤之功,賞新蔡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孝明帝元詡聽了徐紇的解釋之後,哈哈大笑,詔命董紹立即出兵迎戰蕭寶夤。

孝昌四年(528年)正月,董紹平定了蕭寶夤的叛亂,因抗敵有功,受封新蔡男爵,食邑二百戶。

董紹晚年不得志,鬱鬱寡歡。

曾與賀拔岳在高平牧馬,大放悲歌:

走馬山之阿,馬渴飲黃河。

寧謂胡關下,復聞楚客歌。

大統四年(538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在位時期,董紹因誹謗朝廷獲罪,被宇文泰誅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土豆,你啥時候來中國的?咋來的
此珠與和氏璧並稱「春秋二寶」,秦始皇死後下落不明,在墓里?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