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事皆有初,欲善終,當慎始

萬事皆有初,欲善終,當慎始

【01】白袍點墨」和「轎夫濕鞋」

近日讀到「白袍點墨」和「轎夫濕鞋」二則故事。

一則講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雲的將軍,被朝廷派到廣西做總兵。他聽說廣西當地有送禮受賄的風氣,就問衙門裡老吏鄭牢:我是不是該入鄉隨俗呢?鄭牢說:您到廣西做官,就如「一襲白袍」,千萬不能入鄉隨俗,不然,「白袍點墨」,就永遠洗不幹凈了!山雲又問:如果不收禮,當地人不高興怎麼辦?鄭牢說:朝廷嚴懲貪官,要殺頭你都不怕,反倒怕那些人不高興?山雲接納了鄭牢的建議,在廣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潔操守始終未變。

另一則說的是:明代張翰初任御史,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廷相,王廷相給張翰講了一個乘轎見聞,說他乘轎進城遇雨,一轎夫穿了雙新鞋,開始時小心翼翼地循著乾淨的路面走,「擇地而行」,後來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坑裡,由此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翰聽了這些話,「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此後,他一直從嚴要求自己,名留青史。

「白袍點墨,終不可湔」和「轎夫濕鞋,不復顧惜」這兩個故事,旨意是初之不慎,後患無窮;既能慎始,必能全終。

【02】欲善終,當慎始

萬事皆有初,欲善終,當慎始。「慎始」,是古人修養身心、完善人格的一種自省和防範。《禮記·經解》中說:「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慎始,是戒慎於事情發生之初,一經發現不良思想苗頭和出格行為,便自覺積極地制止,避免誤入歧途。

蘇軾《思治論》中有言:「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倘若不能慎始,就會一失足成為千古恨。「一錢罷官」的教訓頗為深刻。大意是:康熙年間,吳生因貪掉在地上的一枚錢,被一老者發現。後來,吳生應試合格,被選派到常熟任縣尉。當按例謁見巡撫時,被罷官。原來當年那位老者,就是江蘇巡撫湯默庵。「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吳生抵不過誘惑,葬送了前程。

始與終、末相對,是開始,也是最初。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什麼事總是得從頭做起,逐步進行而成,而這開始,也就顯得無比重要。萬事萬物的開始,都對其發展、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故君子慎始,對事物、行為的開始都要慎重以待。做事做人,要善始——開始就要做得很好,也要慎始、重始—一開始就慎重。

慎始,就是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人生的第一次。萬事開頭難,做好開頭更是難上加難,而這開頭,又關係著最後的結果,善終於始,慎終於始,如果在結束之時想要得到好的結果,開始的時候就要做好、就要慎重。《左傳》里說「慎始而歌終,終以不困。」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修身養性,都要善始,小心翼翼開始,都要慎始,謹慎行事。開一個好頭,形成一個好習慣,把准好方向,走好開頭的路,並堅持下去。

清代劉蓉寫過一篇小短文,說自己小的時候在屋裡讀書,思考的時候會繞著屋子走。屋子裡有個凹陷的地方,每次走到這裡腳就好像被崴了一下,但是時間久了,他也就習慣了。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進來看到這個情況,說:「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人填平了,等劉蓉再次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卻突然被嚇一跳,差點跌例,好像地面的土高起來了,這樣好幾次之後,方才習慣。這個故事說的是習慣,但也點出了開始的重要:「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習慣的養成,與一開始的行為有關,養成好習慣需要時間,改掉壞習慣也需要時間,與其在日後慢慢改掉這些習慣,倒不如慎重對待開始,時刻警戒自己,一發現不好的習慣或做法,就及時制止。

事實上,對於開始,在理性之外,人們總是滿懷希望和熱情。種子開始發芽,青草開始生長,花朵開始綻放,鳥兒開始飛翔,故事開始,夢想起航,一切都充滿驚奇和希望。面對腳下的路,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故事開始的地方,在夢想起航的地方,苟慎始、重始、善始,自強不息,亦何遠而不屆哉?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張亮),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莊子:積極的人生學會「做減法」
莊子:學會忘記,是一種福氣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