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清朝安南進貢看古代越南人來一趟中國有多難,真要跨越半個中國

從清朝安南進貢看古代越南人來一趟中國有多難,真要跨越半個中國

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都是屬於宗藩關係,周邊鄰國都是中國的屬國(朝鮮和越南歷史上還曾是中國的郡縣),當時各國官方與中國的交往稱為封貢關係。古代中國屬國朝貢中國,都是需要按照中國朝廷的貢期、固定的貢道前往中國。在明清時期固定朝貢中國的藩屬國中(朝鮮、越南、琉球最為固定),越南的貢道最長,需要跨越幾乎整個中國,那麼古代越南人去一趟中國到底有多難呢?

越南自從獨立為一國之後就向中國朝貢

越南在秦漢之後成為中國的郡縣,漢朝時期稱為交州,設立有九郡。唐朝時期為了穩定邊境,在交州設立安南都護府,唐末和中國內地藩鎮一樣,安南地區也設立靜海軍節度使,正因為藩鎮割據的原因,安南軍閥土豪趁亂自立,並在宋朝獲得認可。宋朝之後,安南正式自立為一國,初期宋朝和安南的關係類似中央和藩鎮,安南丁朝到陳朝初時期,君主都需要向宋朝求封為靜海軍節度使,宋朝則冊封其為節度使和郡王爵位。

南宋初年宋朝開始承認了安南為一國,正式冊封當時李朝的君主為國王,這樣就建立了中國和越南的宗藩關係,南宋之初固定的宗藩關係一直被後來中越兩國的朝代所沿襲,一直到清末1884年中法戰爭結束,法國殖民越南,中國與越南的宗藩關係結束,兩國之間的宗藩關係可以說持續了近千年。

昔日鎮南關

明清時期越南入貢中國的主要貢道

明代開始中越之間的宗藩封貢體制臻於嚴密,成為中越官方交往固定模式。清代朝貢體制直接承繼明代。明朝時期開始,越南前往中國朝貢都有嚴格的要求,會固定好貢期,如三年以貢,也會固定好入貢的貢道,如越南使臣自鎮南關入。清朝時期,這種制度更細緻,朝貢需要提前告知,越南向清廷遞交表文與貢物。

《大清會典》就記載清初順治元年對朝貢有規定:

外國朝貢,以表文及方物為憑。該督撫查驗的實,方准具題入貢。

只有清朝允准之後,商議好貢期、貢道和朝貢規模,越南人才可入貢。安南君主入貢必須按清朝規定的貢期、貢道和朝貢規模到北京。

現代友誼關,以前是鎮南關,曾是越南使臣進入中國第一關

對於越南入貢的貢道,清初康熙四年(1665年),清朝就議准安南貢道由廣西太平府鎮南關入,貢道路線為從鎮南關進入廣西憑祥州,穿越廣西後,經湖南、湖北、河南、直隸(今年河北)最終到達北京,這條貢道全部為步行的陸地,可以說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內地,越南人需要足足走上數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抵達北京。

對於清朝給定的貢道,安南國曾有過怨言,因為清朝給出的貢道都是陸路,行進不便而且顛簸勞苦。當時安南國曾提出能選擇平穩的水路,提出從漢口(今武漢)長江順流東下,沿京杭運河北上。安南國王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朝貢時就向清朝提出這條由水路進貢的要求,但被清朝或許覺得麻煩,而不願變更貢道,於是以「往回從未由水路行走之例」的理由拒絕安南要求。

安南使臣繪製進貢地圖局部

安南人入貢太累,所以對於貢道改變一直都請求改變。安南於是在雍正二年(1724),趁遣使歲貢祝賀雍正帝登極時再次要求能從水路入貢。當時雍正剛剛登大位,為顯示其懷柔藩服之意,最終破例答應安南方面請求,許可安南可以自水路來自水路回。

《大清會典事例》對此貢道有記載:

安南國貢使進京,廣西巡撫給予堪合,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江南、山東、直隸水路行。回日由部照原堪合換給,仍由水路歸國。

這條對於安南人來說便捷的貢道最終因為雍正的破例成為安南國後黎朝派出的使團之後沿襲的貢道,自雍正二年到後黎朝滅亡,數十年間安南人就從此貢道北上進入北京。在越南後黎朝使臣陶公正、阮輝瑩、丁儒完等人留下的入貢紀錄來看,安南後黎朝進貢使團在中國的行程,大致為:

自中越邊界的鎮南關入太平府,經憑祥州陸行至寧明州,接著登船沿左江、鬱江水系舟行至梧州,再溯桂江而上至廣西省城桂林。繼續沿灕江、靈渠、湘江、洞庭湖至長江,後東折順流抵揚州,利用大運河等水路達山東濟寧,此後陸行經河南、直隸,最終進入北京城。

阮輝瑩繪製的《皇華使程圖》

黎顯宗(景興1740-1786)時期入貢的安南使臣阮輝瑩還繪製了《皇華使程圖》,把從鎮南關到北京的這段貢道畫下來,其中有廣西湖南等地山水風景、迎接使節團的儀式、名勝古迹、使程的考察等。

乾隆時期安南國王入貢的特殊貢道展示滿清統治下的」盛世「

1789 年,越南阮惠滅後黎,建立西山阮朝。當時為了建國,阮惠與清軍進行了清越戰爭,之後阮惠為使得政權穩固,最終和清朝和解,恢復了安南和清朝是朝貢關係。

為了更好修復與清朝的關係對付國內反對西山的勢力,阮惠在受封為安南國王后,親自以國王身份進入中國朝貢,向乾隆皇帝祝壽。由於這是越南朝貢歷史上從沒有過國王親自朝貢的例子,清朝十分重視。當時清朝在設計阮惠入貢的貢道上頗費心思。

負責阮惠進京事務大臣福康安擬定一條全新的貢道讓阮惠入北京,當時福康安給乾隆奏摺為表示這條新貢道展現了清朝最好的地帶,可向阮惠展示清王朝富庶繁榮和山川風物壯美的盛世場景。

《欽定安南紀略》對此有記載:由南寧徑抵梧州,順入粵東肇慶府境,由封川、德慶、三水、佛山一帶至廣州省城,海舶連牆,城隍壯麗,煙戶市厘,且滿漢官兵眾多,氣象更為雄壯。由省城、韶州、南雄一帶水路至江西省城,所過梅嶺等處地方,山川雄秀,人物殷稠,俱有可觀。地方較為富庶,且可車馬遺行,一車之載可抵數十夫之力,既可節費,亦可節勞。

阮惠入貢大致路線

安南國王使團入京最終走就是這條貢道,不過阮惠回國,乾隆帝為了節省送別阮惠使團的人力物力,要求回程走陸路。

乾隆帝諭令當時這樣說:

該國王京,既山廣東、江西一路行走,則自京回國,應令由湖北直抵湖南長沙坐船,從水路至廣西桂林省城前進,不特江西、湖南二省,既可分力應付,而長途往返多行水路,尤足資便。

此次安南國王入貢,安南使團得以走不一樣的貢道,也使得許多安南使團大臣對貢道上的中國地方記載頗多。如留下記載廣東、江西等地的詩歌就有:入貢時有《經五險灘》、《蒼梧江次》、《赴廣城公館》、《踰梅嶺》、《題滕王閣》、《江西起旱》《武昌驛寄吳兵部》、《河南道中二首》等。回國時有包括《涿州城三義廟》、《宿許州追憶曹瞞故事》、《漢水舟程》、《次長沙懷賈傅》、《桂林江程書寄吳兵部》等。

不過阮惠所走的貢道就走了一次,之後安南使臣入貢依然只能走之前黎朝時期陸路。只是在需要購買製作王室服飾南京錦袍,清朝會特例許可安南使臣走長江水路路過南京。不過這個特例十分繁瑣,要「應令先期呈明督撫具奏,方准其改由江寧水路行」。西山朝存在極短,所以其實特例並不多,在西山朝阮偍入貢的《皇華圖譜》中就只是記載陸路:「癸丑春,皇上龍飛之初年也。某奉充求封使……凡經粵楚朱魏鄭趙燕之墟,計程一萬二千二百餘里,來辰又多一倍。宵征夕發不已於行,不比前度賦金陵題赤壁之從容也。」

朝貢路線圖之一

阮偍記載來看,安南使臣依然希望從漢口順流而下到江南,因為此水路行程暢快舒適,且當地景色秀麗、人物繁華、歷史遺迹眾多,是賦詩抒情的絕佳之處,可惜清朝所定之貢道無法改變,安南使臣並不能如願以償。

越南末代王朝阮朝入京的貢道

西山朝之後,越南末代王朝阮朝建立,阮朝建立之初就向清朝派出使團維持朝貢關係並受封新國號為越南。首個使團由明鄉人鄭懷德和黃玉蘊、吳仁靜押送清海匪走海路,繞雷州半島,在廣東虎門登陸,繼續前行至廣州。在粵寓留數月之久,後在「冬月由廣東水程往廣西省會請封使取路進京」。兩個使團在廣西桂林匯合後,一同由路路北上入京。

阮朝時期由於都城遷移到了中部的承天府順化,所以當時阮朝的越南人希望能改變貢道,於是越南使臣在道光八年(1828)上書清禮部,希望越南貢臣能直接從廣東水路進京,而不是舟車勞頓從中越廣西邊境的鎮南關進入。

阮朝請求更改朝貢路線

越南方面稱「由國城越海抵廣東,沿水路行,不由鎮南關入」,不過清朝方面表示「事涉更張,實不可行」,事後道光帝得知後更是直接表示貢道是定製,不可隨便改變,「外夷各國進貢,或由水路,或由陸路,定製遵行,未可輕言改易」,並表示以後這樣的 請求以後越南方面的這類請求再不要討論。

其實明清時期,越南入貢的貢道自鎮南關入廣西,走湖南都沒有爭議,爭議就在於湖南之後到漢口,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走河南腹地的陸路,這條路是陸路,十分難走,安南人吃不消。而另一條則是走長江水路,在南京轉入京杭大運河到山東走陸路,這條路坐船,相比順暢很多,安南人十分想走。然而由於清初制定的路線是走河南的陸路,水路只是特例,所以導致清朝一貫遵從定製,並不輕易改變。

總之,古代越南謹遵宗藩體系,從廣西進入中國,跋涉大半個中國朝貢中原王朝,可以說來一趟中國十分不容易。而且明清之後由於朝貢關係的制度化,這些朝貢的越南人並無法自己決定入貢的貢道,需要遵守中國王朝的規定。就算是條件艱苦,這些越南人也需要遵守。

參考資料:《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

論文《清代越南使臣在華活動研究——以《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為中心》、《明清時期的桂越交通貿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越南是最晚廢科舉的國家,1919年前阮朝士大夫可穿明朝服飾
1885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清朝在東南亞藩屬體系逐漸瓦解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