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遺址文化保護與開發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遺址文化保護與開發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所體現的生態文明是「生態」和「文明」兩個維度的契合。古遺址的存在為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習俗、民族信仰,提供了生活、祭祀、戰爭、娛樂、狩獵、藝術等多方面的實物資料,各個地區古代遺存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是民族歷史文脈的物質體現。燕州城山城是東北地區保存較好的山城遺址之一,坐落在遼寧省燈塔市西大窯鎮官屯村,曾稱白岩城、岩州城,俗稱燕州城。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遼陽、燈塔兩級市政府及文化部門開展了許多工作,努力推進燕州城山城的考古發掘及保護開發工作。

燕州城山城文物保護形勢嚴峻,亟須保護規劃統籌安排。2014年對1840米城牆中的145米進行了維修,維修長度不足城牆總長的10%,仍有大量城牆受各種自然、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北城牆多處垮塌,保存條件堪憂。因此,下一階段保護工程亟須對各處城牆開展全面、系統評估,在充分總結已有保護工程的成效基礎上,制定分階段實施策略,有次序、分重點實施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同時,還需加強對城址周邊用地、動土行為的協調和管控,在滿足村民自身需求的同時,防止地下遺存被破壞。此外,尚需與水利部門協商制定防洪措施,保護低地文物不受洪水破壞。

遺址保護與村莊發展存在矛盾,亟須規劃協調引導。生態意識的缺乏成為影響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主觀因素。燕州城山城與周邊村莊發展、村民的生產生活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村莊建築佔壓遺址,建築風貌與城址環境不協調;村民耕種、放牧、種樹等活動對地下文物造成較大破壞;同時,因文物保護需求,傳統開山採石等產業形式被禁止,村落建設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也受到諸多限制。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保護規劃予以協調、引導,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規定。通過合理引導符合文物保護要求的城址利用方式,促進保護成果惠及周邊社區居民,推動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展示利用體系尚未建立,亟須綜合規劃。燕州城山城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和旅遊發展價值,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大意義。現有未加組織的自發參觀行為不僅不利於文物保護,也不利於遺產價值闡釋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目前,旅遊開發的需求和壓力較為突出,亟須綜合規劃城址的展示利用體系,尋求文物保護與地方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推動文物、景觀、生態資源的綜合利用,配置相關保護設施。

做好燕州城山城保護和開發的規劃。當前,急需加快推進編製燕州城山城保護規劃,並以保護規劃為基礎,完成燕州風景區規劃的定稿,制定燕州城風景區「十三五」建設規劃。建議遼陽、燈塔兩級市政府全力協調國家文物局,開展燕州城保護總體規劃和系列詳細規劃的編製。

注重文物本體保護,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燕州城山城文物本體保護工作分為兩部分:一是搶救性保護,二是以保護規劃為基礎的系列保護工程。遼陽、燈塔兩級市政府非常重視搶救性保護工作,目前搶救性保護工程已經遼寧省文物局批准報送國家文物局。建議市、縣兩級文物管理部門全力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強化依法保護,以保護促開發。同時,充分利用國家文物保護資金,經過3—5年對山城遺址保護工程的實施,力爭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今後旅遊開發奠定基礎。

強化政府職責,做好旅遊產業運營和管理。結合燕州城山城及周邊的雞冠山田官、胡巴什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建議利用國家文物保護資金,在燕州城山城形成核心景點基礎上,市、縣兩級政府下一步採取各種積極有效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包括景觀橋、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特別是重點建設交通道路,形成資源開發的全新條件。燕州城作為聯繫燈塔三點一線(佟二堡—高家大院—燕州城)綠色生態長廊和遼陽市太子河風光帶的對接點,其景區打造必將有助於深化全市景區間合作,帶動全市旅遊經濟的發展。

加強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文化氛圍。首先,要培育崇尚文化、熱愛文化、學習文化的觀念,構建「人與自然平等和諧共生」的關係,樹立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其次,要培育生態文化。既要拓展生態文化內涵,又要實現與現代社會文化潮流相融合,指導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提高生態文化發展活力。最後,要培育生態道德文化。

(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藝美學與羅傑·弗萊創作《塞尚》之關聯
劉漢興:中國援建吳哥古迹20年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