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維特根斯坦:非同尋常的思想家

維特根斯坦:非同尋常的思想家

維特根斯坦的生活經歷與其思想特徵高度契合。因而,走進維特根斯坦的生活世界,不只是為了窺視他的生活逸趣以滿足我們的獵奇心理,也是追隨他的思想歷程,揭示其思想中「非同尋常」之處的必要方式。

2019年4月26日是當代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誕辰130周年的日子。維特根斯坦被公認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西方哲學家之一,其思想對當代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學術界對維特根斯坦思想的介紹和研究日益增加。2018年12月我的《維特根斯坦傳》修訂出版,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部關於維特根斯坦的原創傳記。2019年1月韓林合主編的8卷本《維特根斯坦文集》正式出版。這標誌著國內的維特根斯坦研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紀念維特根斯坦誕辰的日子裡,我願意重申自己在新版《維特根斯坦傳》再版導言中表達的一個觀點:維特根斯坦思想具有至今依然重要的非同尋常之處。

生活經歷刻畫思想特徵

這種非同尋常首先表現在維特根斯坦的思想方式與他的個人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前期著作《邏輯哲學論》完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戰爭結束之時,正是他的思想定型之日。戰爭不僅給了他戰勝孤獨和痛苦的勇氣,更給了他體察人生意義的機會。「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在世界中一切都如其所是地是,一切都如其發生地發生;在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價值——如果世界中存在價值,那麼這種價值也不會有任何價值」;「神秘的東西不是世界如何,而是世界存在」;「的確有不可說的東西,它們顯示自己,它們說神秘的東西」;「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必須對之沉默」。所有這些命題,只有在經歷了人生極限挑戰之後的人,才能領悟它們的真諦。所以,維特根斯坦在該書序言中這樣寫道:「本書或許只能為那些自己就曾思考過這裡所表達的思想或類似的思想的人所理解……如果它能給一個讀懂它的人以快樂,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不僅如此,維特根斯坦思想從早期到後期的轉變,據稱有著許多戲劇性場景的來源,包括他在奧地利南部地區的小學校教書,他聽過的一場學術講座,他讀到的一條新聞,或者他現場觀看過的一場球賽,等等。但無論是什麼,這些都說明他的思想轉變來自其個人生活經歷的啟發,而不是他思想自身的邏輯演變結果。換個角度說,要真正了解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及其變化,就必須要了解他的生活,包括他的性格特徵和為人處事的方式,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世界。

以言踐行

維特根斯坦思想與其生活經歷之間的高度契合,恰好表現出他的做人原則,即言行合一。這裡的言行合一,不僅指他的文字思想與其生活軌跡之間的密切聯繫,而且指他的思想就是對其生活經歷的反思和發揮。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完全出自於他的生命感悟,或者說,他的邏輯與他的倫理是完全一致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維特根斯坦為什麼說《邏輯哲學論》不是一部邏輯學或哲學著作,而是一部倫理學著作。對於這本書而言,重要的不是書里所說的內容,而是書里沒有說出來的東西。按照維特根斯坦的思路,凡是能夠說出來的東西都是可以說清楚的,而且都是不重要的;凡是不能說出來的東西反而是更為重要的。因為無法說出來,所以也就是無法表達的,因而也就是無法思想的。對於維特根斯坦而言,無法表達的東西,無法思想的東西,卻可以用顯示的方式把它們揭示出來,並使得它們變得更為重要,因為它們才是那些能夠說出來的東西中所隱含的。這就是維特根斯坦的非同尋常之處:他不是以行踐言,而是以言踐行,行在先、言為果。

事實上,維特根斯坦在前期思想中提出的不可說的東西,正是他在後期思想中提出的語言遊戲加以顯示的東西。如果能夠理解維特根斯坦思想的變化過程,也就可以理解他的思想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表現為,他是用自己對語言遊戲的描述去顯示那些在他看來無法用語言去表達的內容。而對語言遊戲的描述,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活動,也是顯示語言遊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遊戲規則是如何得到遵守的,也可以看到語言活動是如何進行的。維特根斯坦正是以對語言遊戲的描述活動,向我們揭示了在語言活動背後的生活形式。其實,這並非是一種隱藏,只不過是把我們熟視無睹的東西顯示出來而已。這就是維特根斯坦的非同尋常之處。

以獨特方式顯示不可說之物

維特根斯坦所說的顯示方式也是非同尋常的,這就是敏銳的透視感和對事物把握的整體感。所謂的「透視感」,是指能夠透過我們熟視無睹的現象,看到現象中所呈現出來的事物樣式,看到能夠激發我們關注的事物的最為重要的方面。例如,他明確表示,《邏輯哲學論》中的所有邏輯命題都是重言式,這就意味著,他所說的一切都是以其形式為真,與命題所描述的事實無關。相反,命題所描述的事實是由於命題的存在而得到理解的。這樣,他就把一切可說的東西都明顯地說出來了,因此,《邏輯哲學論》的思想是透明的。同樣,他對語言遊戲的描述不是僅僅向我們提供了各種語言活動,而是藉助於語言遊戲去顯示那些在語言遊戲中的東西,這些東西本身是不可說的,只能用語言遊戲去顯示出來。其實,這些東西就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生活形式」。的確,當我們談論生活形式的時候,我們就只能是在它們之外,但由於我們無法超越生活形式,因此就無法去談論它們。我們只能用語言遊戲去顯示它們的存在,如同我們只能用呼吸和生命的存在去顯示空氣的存在一樣。這看似悖論的現象卻恰好說明了語言遊戲作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語言遊戲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我們行走、吃飯、睡覺一樣的活動。維特根斯坦看到,許多理論的缺陷在於忘記了行動才是一切思想的起點,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對理論說明的顯示,而不是相反。這種對行動與理論關係的理解,可謂透徹表明了哲學的真正目的,即哲學不過是澄清命題意義的活動,哲學不提供任何解釋,也不提供任何理論,哲學就是把一切都擺在明處。

維特根斯坦思想的非同尋常之處還在於他關於「綜觀」的看法。所謂 「綜觀」(survey,übersehen),就是要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也就是要整體地看問題,要見森林而不是只見樹木。他在《哲學研究》中這樣寫道:「我們對某些事情不理解的一個主要根源是我們不能綜觀詞語用法的全貌。——我們的語法缺乏這種綜觀。綜觀式的表現方式居間促成理解,而理解恰恰在於:我們『看到聯繫』。從而,發明或發現中間環節是極為重要的。綜觀式的表現這個概念對我們有根本性的意義。它標示著我們的表現形式,標示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這是一種『世界觀』嗎?)」其實,這裡的「綜觀」就是「一目了然」的意思。他在劍橋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說:「哲學的一個困難是我們缺乏一種綜覽的視角(synoptic view)。一個村莊,我們沒有地圖,或只有一張有關一些孤立的部分的地圖,關於這個村莊的地形,我們就會遇到那種困難。我們現在說的這個村莊就是語言,地形就是它的語法。我們可以在村莊里走來走去,但是當被迫給出一幅地圖時,我們就會弄錯。」 維特根斯坦把我們對事物的理解看作一種類似鳥瞰的過程:只有從整體上把握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才能說對事物有了真正的理解。對此,我更願意用「拓撲學」這個概念去說明維特根斯坦看待事物的這種方式。這裡的「拓撲學」是一種類似地形學的概念,是把各種事物放到一個網路結構中,通過對網路中各種關係的描述去理解其中各個事物的定位和性質。這是一種典型的整體主義的觀點。但正是這樣一種整體感,使得維特根斯坦能夠對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可以給出與眾不同的方式。

一般認為 ,要理解一位哲學家,只需通過閱讀文本,把握其思想邏輯就可以了,其生平事迹是無關緊要的。然而,維特根斯坦是一個例外,他的生活經歷與其思想特徵高度契合。因而,走進維特根斯坦的生活世界,不只是為了窺視他的生活逸趣以滿足我們的獵奇心理,也是追隨他的思想歷程,揭示其思想中「非同尋常」之處的必要方式。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詩歌中真實的「徽州民居」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5期目錄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