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轉眼間七月已至,天氣也越來越熱,轉頭看一下辦公室窗外的驕陽似火,你是不是既想逃離都市裡盛夏的驕陽去避暑,但又怕人多擁擠。好在我國幅員廣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烏蘇里江這條我國高緯度區的河流,聽一聽它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烏蘇里船歌》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動感圖畫,把祖國北部邊陲的大好河山和生活在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幸福漁獵的場景逐一展現給世人。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赫哲人夏秋漁獵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赫哲人冬季漁獵

烏蘇里江,是聯合國環保組織認定的沒有被污染的河流,江上沒有一座大壩,沿岸沒有一個工業城市,即便有少量的生活污染,也在江河可自凈的範圍之內,並能為江里的魚類提供著富足的養料。

就是這樣一江秀水,看似平靜美好,卻承載著一部滄桑的成長史詩。

烏蘇里江是怎麼形成的?

烏蘇里江,是在距今100萬年以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開始形成的。當時烏蘇里江還是一條近東西向的小河。

興凱湖是烏蘇里江源頭的最大水源地,它原來是一個大型拗陷湖,新生代該拗陷湖大幅度下降,七虎力河、穆棱河原來都注入興凱湖,但自第四紀以來,興凱湖的北岸發生間歇性隆升,湖水後退,先後形成東西向排列的4道弧形砂崗。

晚更新世紀末,在地質營力作用下,烏蘇里江沿霍特深斷裂帶切穿了珍寶島一帶的峽谷,也切穿了興凱湖北岸的弧形砂崗,襲奪了原注入興凱湖的七虎力河、穆棱河等諸多水系,使其外泄流入烏蘇里江。最終使烏蘇里江由原本近東西向的小河變成近南北流向的一條大河。

自全新世以來,烏蘇里江在海青-抓吉一段沿東和(河)-北崗流淌,其後河水又不斷改道和逐漸東移,形成了現今的地貌格局。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位置圖

烏蘇里江是黑龍江南岸由南向北流淌的一大支流,整個河道穿行在完達山脈和錫霍特山脈之間,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烏蘇里江以西歸屬中國,以東歸屬俄羅斯。其全長880km,流域面積187000 km2,在中國境內的流域面積為61500km2。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東側地形圖

烏蘇里江有東西兩個源頭,東源出自俄羅斯東部錫霍特山脈西麓的刀畢河、烏拉河,兩者在別利佐沃一帶匯合;西源是黑龍江省興凱湖東北面的松阿察河,它流淌於較為平坦的虎林盆地東緣,這也是興凱湖的唯一出口。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華夏東極-烏蘇鎮

其東西兩源在虎林市東南的八五八農場、俄羅斯的列索扎沃茨克之間一帶匯合以後,始稱「烏蘇里江」。在中國一側流經密山、虎林、饒河縣和撫遠縣;在俄羅斯一側,流經濱海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至撫遠三角洲東北角的伯力(俄羅斯稱「哈巴羅夫斯克」)注入黑龍江。撫遠縣,是國家級生態環境示範區,烏蘇鎮是華夏東極,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東方第一哨

從地勢看,俄羅斯的烏拉河與刀畢河,在與中國的松阿察河匯合處以上地勢較高,谷底平坦;匯合處以下為長300km的平緩縱谷,地勢低洼平緩,地面強烈沼澤化,水流緩慢,許多河段形成曲流或網狀水道,形成原始濕地景觀。其中,在饒河縣境內屬於中游的一段河道,左側完達山脈的低山丘陵逼近該段河道;右側有錫霍特山脈的低山丘陵逼近河邊。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壯美完達山

烏蘇里江流域降水量較高,沿途彙集了大小支流174條。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支流有穆稜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七里沁河、撓力河、別拉洪河等;在俄羅斯境內的主要支流有阿庫里河、伊曼河、比金河、畢拉河、和羅河等。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曲流穆棱河

從地貌看,烏蘇里江流域地貌類型豐富,山川、森林、平原、沼澤、濕地相間分布,把黑土地妝扮得美輪美奐;區域水草豐盈,沃野千里,經濟作物比比皆是,稻米飄香。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秋色興凱湖

烏蘇里江流域的中國一側可分為三部分:上游為含有虎林盆地在內的興凱湖平原;中部為完達山低山丘陵區;下游是它與黑龍江、松花江共同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包括2008年俄羅斯歸還的黑瞎子島西側174km2的銀龍島等。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三江濕地一角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烏蘇里江流域的資源和故事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鳥類的天堂

如同《烏蘇里船歌》中唱的那樣,烏蘇里江流域土地肥沃、風景秀麗、水草豐盈,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那裡富集煤、石墨等礦產資源;是眾多野鳥薈萃之地,曾有「棒打獐(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之說;是珍禽異獸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是一些山珍、草藥、蜜源植物等生長的風水寶地;是中國著名的北大倉之一 。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動物的遊樂場

富庶的烏蘇里江沿岸,發現了多期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西周時期的滿族祖先-肅慎人就在這裡製造枯矢石砮、網詈等工具,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是17世紀中葉以來所形成的滿-通古斯語族的赫哲族漁獵生存之地。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做箭用的荊類植物楛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石砮

歷史上,居住在混同江沿岸、同江勤得利以上至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主要用狍皮、鹿皮做衣料,只有靰鞡、套褲用魚皮;勤得利以下至混同江下游、烏蘇里江一帶的赫哲人多以魚皮做衣服。服飾、被褥等用魚皮、獸皮製作工藝這一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進化和發展進程中的活化石,須重點保護和傳承。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魚皮靰鞡

位於烏蘇里江以西、吉林省的琿春一帶,有一條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的地震帶,震源深度大都在500-600千米之間,這也是我國唯一的一條深源地震帶。這裡是我國少有的深源地震區,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較大地震。

1973年9月29日琿春7.7級深震是我國東北地區記錄到的震級最大的深源地震。深源地震一般不會造成災害,根據板塊學說及震源機制的結果表明,在這附近發生的深源地震是由西太平洋板塊俯衝到我國東北大陸之下造成的。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魚皮製衣

烏蘇里江,是中國僅有的幾條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也是赫哲等少數民族的母親河,是他們世代繁衍生息和捕魚狩獵的風水寶地,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還原其本真面貌。

·end·



圖文:傅朝奎(中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慶物探一公司)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小心黃花菜中毒!這麼吃才安全
到底是「海」還是「洋」?你可能一直對「海洋」有誤解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