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作者 | 盧斌

責編 | 郭芮

出品 | CSDN(ID:CSDNnews)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移動通信已經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以人為中心的手機通信市場,人口普及率達到90%甚至超過100%。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物聯網業務逐步進入無線通信產業鏈各個環節中。

據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的連接數將超過270億,潛力巨大。物聯網業務種類繁多,使用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也不同。本文在分析物聯網的業務和技術方案基礎上,對物聯網的商業模式如何演進、身處其中的開發者如何順勢而為等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業務需求

Machina Research公司是當今世界領先的IoT市場預測和策略提供者,持續跟進和提供IOT市場的每年發展情況。根據Machina Research的預測顯示,物聯網的連接數如圖1所示: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圖1 物聯網業務連接數預測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物聯網的業務需求非常巨大。IoT連接數預計將從2015年的60億增加到2025年的270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6%。

為了更好分析物聯網技術方案,需對各種物聯網業務的應用場景進行細分。部分物聯網業務見下表1: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表1 部分物聯網業務場景需求

物聯網業務需求巨大,具有很明顯的垂直行業特點。根據業務場景,我們可以細分為固定或慢速無線數據接入(局域物聯網)、移動無線數據接入(移動物聯網)、泛在無線數據接入(低功率廣域物聯網)三種情況。

1)固定或慢速無線數據接入: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圖2 局域物聯網

局域物聯網,是指在一個局部區域(如單個工廠等)中,在生產線上或固定區域布放各種感測器進行數據採集,數據傳送到本地的Intranet(區域網)和應用管理平台,主要服務於本地生產和監控,重點在於穩定、可靠、自主可控,主要為固定或慢速移動感測器,沒有移動和漫遊需求。

2)移動無線數據接入: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圖3 移動物聯網

移動物聯網,是指在全國或全球範圍內,布放各種感測器進行數據採集,數據通過移動IP網路傳送到集中的伺服器和應用管理平台,主要服務於全國範圍內的生產和監控,重點在於穩定、可靠,感測器有移動和漫遊需求,數據傳輸量較大。通過2G3G4G5G公眾移動通信網提供物聯網的鏈接,一種非常經濟有效的方式。

5G技術和網路具有大帶寬、大連接和低時延等特點,是物聯網的一種重要接入手段,但5G不等於物聯網,也不會替代物聯網。

3)泛在無線數據接入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圖4 低功率廣域物聯網

低功率廣域物聯網(LPWAN),是指在大範圍內,布放各種一體化感測器進行數據採集,數據通過LPWA無線技術傳送到本地的伺服器,再通過廣域IP互聯網匯聚到集中的伺服器和應用管理平台,主要服務於全國範圍內的生產和監控,重點在於穩定、可靠。一般情況下沒有移動需求,可能存在漫遊需求,局部網路位置比較分散,數據傳輸量較大。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技術及比較

從上面物聯網的業務需求可以看出,物聯網技術主要是完成各種感測器設備與互聯網的無線連接,實現設備或終端的開關信號或數據的傳輸,其中感測器的無線連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見圖5所示,圖中的數據採集與傳輸、數據應用與控制等與物聯網技術息息相關。而數據處理、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創新、人工智慧等環節,則與工業4.0、大數據、雲計算、AI等同步發展,對物聯網技術業務起到有力的支撐。

物聯網技術是一個軟體和硬體相結合的技術,數據採集涉及到各種感測器技術,包括聲、光、溫度、化學、電機等等等感測器。而數據傳輸涉及到各種有線無線通信技術。而大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和創新、AI人工智慧等和計算機領域的各種知識密切相關,如果作為一名物聯網業務開發者,硬體方面需要掌握感測器技術、嵌入式開發、通信技術等底層知識;如果作為軟體開發者,需要掌握網路通信編程、大數據分析、AI演算法等相關知識。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圖5 物聯網業務環節示意圖

對於2025年預測有270億物聯網連接的構成,Machina Research公司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 72%屬於短距無線接入技術來承接,如wifi、zigbee、PLC電力線傳輸等,這一技術將主導整個物聯網市場,主要包括消費電子、大樓監控和自動化。

  • 蜂窩型連接,將從2015年的3.34億,上升到2025年的22億,主要為LTE技術,其中的45%,將應用在車聯網業務上,包括在出廠前預置和出廠後安裝的。

  • 在270億的總連接中,將近有11%(30億)的連接,使用低功率廣域網的技術,如sigfox、lora、NB-IOT等。

根據業務場景和Machina Research公司的預測,對於物聯網重要一環,可以把無線接入細分局域或短距無線接入、低功率廣域網、蜂窩無線接入等。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表2 部分物聯網技術特點

從上述分析來看,結合Machina Research公司的預測,到2025年,不同的網路場景有不同的技術使用。

比如最後10米的物聯網接入,又沒有電源功耗問題的,可以優先選擇局域或短距無線接入技術,就近接入有線區域網或互聯網,這是最直接的方案。再比如在工業生產中的工業物聯網,生產線上的數據傳輸要求高穩定低時延,安全可靠,沒有移動和漫遊的需求,這時如果採用NB-IoT等廣域物聯網的方案,表面上看起來可以一統天下,但是對於工業物聯網肯定不是解決一個數據傳輸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個性化或嵌入式的解決方案。而針對目前很熱的「Connected Cars」和移動醫療等的聯網需求,其移動和漫遊是局域短距和廣域固定等技術所無法滿足的,則需要蜂窩物聯網技術。

再來分析一下公網和專網問題。

一般理解,蜂窩網屬於公眾移動網路,為廣大普通用戶提供服務,而專網,像鐵路、航空、公安等系統的集群網,提供其用戶專網專用,以確保運行系統的安全性——這是網路特性、用戶群體特性、安全穩定等因素所決定。當然,目前也會出現「虛擬專網」的概念,利用VPN等網路技術,在公眾網路中劃分中虛擬專網。這在有線互聯網中使用很普遍,但是在鐵路、航空、地鐵、工業自動化等關鍵領域,在物聯網安全性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使用物聯專網為宜。

蜂窩物聯網或NB-IoT等技術,是在蜂窩通信網的基礎上,可滿足物聯網業務需求。其成本技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充分利用已有的公眾蜂窩通信網路(主要提供話音和移動數據業務),具有信號覆蓋大,建網邊際成本低,授權頻段確保網路質量,規模應用後終端模塊價格迅速降低。

從上面提到物聯網業務需求來看,很多業務是固定或慢速低數據業務需求,沒有漫遊和高速移動的業務需求,同時很多工業物聯網是和生產系統直接關聯的,可以考慮使用廣域物聯網建設專網。是否能採用「虛擬物聯專網」的方案,還值得商榷。

一個案例如下:

德國的汽車業者希望自行確保、負責自身的數據信息安全與網路可靠性,避免工業間諜與黑客攻擊等情事發生,期望未來能夠不依賴德國運營商的5G基礎網路設施,避免將數字轉型的工作託付予運營商。BMW更已向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提出自建5G私網的意願,且Volkswagen及Daimler亦有相同的意向。

德國BNetzA表示,已有多家製造業者針對5G網路的部署進行了相關研商。根據現行德國法規,針對專屬區域性頻段並未有明確的授權規範、流程與定價條例,而全國性的5G頻譜拍賣則將於2019年初舉辦。因此,諸如汽車製造業者或其他有意部署5G私網的廠商,仍須觀望後續頻譜釋出狀況。

根據愛立信(Ericsson)委託Arthur D. Little研究發布的報告指出,2026年垂直應用產業透過5G進行數字化的過程中,將為各種系統設備、運營商與其他ICT業者帶來超過1.32兆美元的商機。因此,對Ericsson、諾基亞(Nokia)、華為等系統設備業者而言,5G世代所帶來的商機已非過去3G/4G一般集中於面向大眾的行動通訊服務,而是深入於各垂直產業的應用當中。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物聯網開發者和企業們該如何順勢而為?

從上述分析可知,物聯網業務發展潛力很大。但海量的物聯網連接,是否能帶來海量的數據流量、是否提升ARPU、是否形成業務收入增長點?這些都值得思考。物聯網的最大難點和價值點,不在技術方案,而在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成型,不局限於前期積累,更重要在於思維的轉變。

手機上網高速發展時代,流量經營和內容收費,似乎成為默認的商業模式,有連接,有流量即代表收入。對於物聯網時代,只有部分業務產生大流量,更多的是強調物和應用的安全連接,及控制指令等零散數據的傳遞,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物聯網下的商業模式應全新考慮。

1)提供差異化的高質量、安全可靠的連接服務,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基礎。從物聯網業務類型來看,需求方不在於使用流量資費低廉的連接服務,而是追求高質量和穩定可靠,提供方應該從具體的業務場景出發,選擇合適的無線接入技術,綜合有線無線的綜合優勢,指定出高質量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強調盲目追求高、大、上、新的技術,無法採用單一的物聯網技術滿足所有的需求。

2)鑒於大部分物聯網業務具有明顯的垂直型特點,需求方更多希望提供數據連接服務外,還要和生產流程、服務流程緊密耦合,這就要求提供方提供一個一體化的物聯網服務平台,包括靈活的模塊,可以快速形成垂直型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個綜合的物聯網業務管理平台,是基礎電信運營商一個比較好的商業模式。但傳統運營商的業務以連接為主,對於企業行業的深度需求了解不深,所以需要一種開放的心態,聯合各行各業的信息合作業者,共同滿足垂直行業需求,實現多贏。

3)物聯網業務已不是單一的數據連接服務和簡單控制應用處理,而是和數據挖掘分析、數據處理融為一體,建立新的商業模式。鑒於物聯網未來將滲透到相關行業的生產流程,海量的數據流量將不斷產生,對這些大數據進行聚類、特徵分析,為行業的業務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大數據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永恆主題。按照傳統的時長、流量等商業模式已經落後,傳統運營商必須儘快改變商業模式,滿足物聯網業務發展需求。

4)在5G時代,底層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開放,為自由組合和編排提供了便利,實現資源合理編排,能力靈活調用。可自主編排的資源、可自由調用的能力,再加上有質量保障的切片專網,這些基礎性技術改良組合在一起,目標就是實現「網路資源能力化」,底層通信技術實現解耦和改造,從此上層應用開發者不再受通信網路專業和邊界的約束,以需求為出發點,對於5G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商業價值,尤其是增長和變現的路徑,才能讓運營商和產業各界同心協力發展5G。讓底層資源為我所用,實現合璧雙贏。萬物運營的重點不在「連接」,而在「運營」。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小結

本文通過對物聯網業務需求、技術發展等分析,提出局域短距、蜂窩型、廣域固定三種物聯技術分類和場景,初步對物聯網商業模式進行了思考分析。

但這只是一個拋磚引玉,期望在後續可以帶來更多更全面的分析和思考。物聯網時代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各種新業務、新技術以及由此引發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萬物互聯、智慧物聯終將不斷走入新境界。

作者:盧斌,工學博士,就職於中國電信智能網路與終端研究院,知識星球「天線圈圈」星主。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END】

熱 文推 薦

?三十四載 Windows 崛起之路: 蘋果、可視都是微軟「鋪路石」

?GitHub 排行榜 C 位出道:手把手教你玩轉 V 語言版的俄羅斯方塊!|CSDN 博文精選

?微軟為何痛失移動操作系統?

?程序員們如何破局 5G?

?軟體為什麼會淪為遺留系統?

?因為有了 TA,搞定行業應用開發,不怕不怕啦!

?除了V神,17個以太坊大會講師的演講精華都在這兒了!

?2019年技術盤點容器篇(二):聽騰訊雲講講踏入成熟期的容器技術 | 程序員硬核評測

?50行Python代碼,獲取公眾號全部文章

?不寫一行代碼,也能玩轉Kaggle競賽?

?馬雲曾經偶像,終於把阿里留下的1400億敗光了!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點擊閱讀原文,輸入關鍵詞,即可搜索您想要的 CSDN 文章。

物聯網終端五年後將超 270 億!破竹之勢下程序員如何修鍊內功?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AMD 透漏 Zen 2 技術細節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