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朝戰究竟是誰打響第一槍?9個師突然動手,三天攻佔對方首都

朝戰究竟是誰打響第一槍?9個師突然動手,三天攻佔對方首都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45年8月17日,在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僅2天後,杜魯門總統就核准頒布了由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的《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 1),在裡面有兩條關鍵條款就寫明了東北亞半島日軍的受降方案:

1. 在滿洲、北緯三十八度以北之半島部分及庫頁島境內之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遠東蘇聯軍總司令官投降。

2. 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日本主要島嶼、附近各小島、北緯三十八度以南之半島及菲律賓之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投降。

美蘇兩國根據這份文件,分別進入規定區域受降,並在之後的幾個月內沿著筆直的三八線,在所佔領區域分別成立行政機構對所轄半島領土做臨時管理——半島由此進入為期三年的盟軍託管時期。在此期間,美國在三八線以南,以漢城為中心成立「駐朝美陸軍司令部行政廳」(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而蘇聯則在以北以平壤為中心成立「蘇聯民政廳」(Советское граждан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在美軍行政廳成立後,美國人充分暴露了他們對半島局勢的無知與傲慢。《一般命令第一號》在事實上讓半島劃歸兩個勢力管轄,這並不為半島大多數勢力和民眾所接受。不少頗有威望的獨立領袖開始謀劃自己成立臨時政府。其中左派領袖呂運亨就搶在美軍到來前成立了臨時機構,一時間從者雲集,而遠在重慶、擁有悠久歷史的韓國臨時機構也宣布將接管朝方。不過新來的美軍長官對這兩個頗有民意基礎的勢力非常不以為然,出於便於過渡管理的目的,美軍在受降後,直接將末代日本朝方總督阿部信行留任,整個總督的體系也被保留,與此同時,美軍還直接取締了新成立的朝國。這些行為直接招致了民眾的強烈反對。

美軍無奈之下,只得裁撤總督府。但美軍之後的行為更是令人咋舌:首先拒絕承認遠在重慶的韓國臨時機構,同時招募原總督府時期的日本官員為美軍顧問,並扶持親美與舊日本勢力上台。這讓情緒高漲的朝方民眾對美軍政廳的不滿與日俱增,加上南部瘟疫流行,經濟崩潰,終於在1946年爆發了反抗美軍託管的暴動(史稱大邱10月事件),美軍粗暴鎮壓抗議人群,打死打傷上百人。到了1948年,由美國扶持的李承晚又藉機暗殺了金九,讓新成立的韓國民望大跌。可以說在美軍撤離前,三八線以南的地方已經處在危機的邊緣。

而蘇聯託管的三八線以北卻相對平靜,蘇聯的策略要聰明很多,通過扶持長期進行革命鬥爭的北朝穩住了局面,並在1946年就早早把政務交給新成立的北朝,蘇聯則全身而退。北朝成立後,通過蘇聯與中國的援助與支持,依靠三八線以北本來就完備的工業基礎,其實力遠超過當時的南方。

半島上兩個勢力相繼成立,那麼誰來主導半島的統一,就成為雙方鬥爭的核心問題。自1948年以來,沿著三八線的筆直線條,雙方的軍隊經常爆發衝突,從言語挑釁,到拳打腳踢,再到擦槍走火,不一而足。不過總體而言,北朝方面憑藉蘇聯的軍援,和長期在東北抗聯時期錘鍊出來的老班底,底氣要高得多。而韓國軍隊的組成部分主要是舊日本時期的軍警部隊,戰鬥力和裝備都很差,挑釁的勁頭卻很足。比如美軍顧問方面的記錄就顯示,韓國陸軍第1步兵師在金錫源做師長時就經常蓄意挑釁朝軍,甚至直接進入三八線以北搶佔地盤。

這樣的衝突摩擦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韓國方面認為這是一種常態而未加註意,這些出身日本軍警的韓國軍人,本身作戰素質沒有多高,其官僚作風卻一點不少地從日殖時期繼承了下來。相反,朝方卻是密切關注三八線以南的動向,枕戈待旦。特別是在我解放戰爭行將結束時,原屬四野的幾個能征善戰的朝族部隊(包括原166,164和獨15師)加入朝軍,使得朝軍軍力進一步提升。到了1950年初,美蘇兩國相繼從半島撤軍,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終於,1950年的625日凌晨,三八線一帶炮聲隆隆,火光衝天,朝軍集結9個師的兵力,向韓軍發動全面進攻。當時駐防韓軍的狀態只能用渾渾噩噩來形容,雖然美軍走後留下了不少裝備和後勤物資,韓軍士兵也換上了美式的卡其色作訓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但還是沒有擺脫懶散鬆懈的狀態,再加上正好遇上韓軍整編,三八線一帶的軍力很弱。比如,上文提到時常挑釁的韓軍第1師步兵師,在開戰前一日居然僅有800來人在前線駐防,其餘的人不是在休假,就是在忙著進行整編,一個堂堂陸軍主力師,師長本人都不在指揮部,大部分重武器也被調往後方重組。這種備戰狀態根本無法抵擋武裝到牙齒的朝軍帶來的鐵流。

朝軍第四師下轄的第14團與第3警備旅共15000人首先進攻三八線西側的翁津,此地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半島,唯一一條陸上通道還被三八線截斷,駐守在這裡的韓軍第2師第17團戰力薄弱,兵力僅3500人,又因戰前被團長白仁燁降低了警戒等級,守備鬆弛,三下五除二就被朝軍的虎狼之師包了餃子,幸虧美軍登陸艦即使趕到,接走了包括團長在內的倖存官兵,此役韓軍損失1400餘人。

於此同時,在三八線中部地區,朝軍主力準備直插京畿道腹地,進攻漢城。韓軍在漢城以外設有三層防禦圈,從外到內以此為:春川,開城-汶山,議政府。朝軍計劃以第2師第7師主力首先進攻漢城東北面的春川,計劃在攻克之後深入敵後,包抄漢城。之後第1師第6師主力進攻重鎮開城,緊接著第3師,第4師和第105裝甲師進攻,最後直接攻入漢城。不過出乎朝軍意料的是,春川一線的韓軍第6師抵抗非常頑強,朝軍在付出較大傷亡後直到戰役發起的第5日才攻克春川,而且負責防守的韓軍還成建制地順利車裡,從春川一線突入並包抄的作戰計劃失敗。好在開城與議政府一帶戰事非常順利,在開展的第二天,開城,汶山,議政府已全部落入朝軍之手,韓軍只得龜縮於漢城一帶。在東部,朝軍第5師與第2師一部攻克重鎮江陵。韓國的防線在朝軍凌厲的攻勢下被碾成齏粉。

面對朝軍的坦克與榴彈炮,裝備低劣,極度缺乏重武器的韓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6月28日,漢城被朝軍攻陷,韓國機構、軍隊被迫南逃。但逃跑比慘敗更可怕,此時的韓軍已經士心崩潰,唯一能支撐他們的只剩下求生欲了。又經過始興,安養和水原一帶作戰的實力,韓軍完全成了喪家之犬,開始大面積潰逃。雖然7月初,以美軍第24師的史密斯特遣隊為代表的援軍從日本登陸韓國,但人數太少,又只攜帶了輕武器,面對兵敗如山倒之勢基本上杯水車薪,而且在7月5日,朝軍與史密斯特遣隊之前爆發的烏山之戰中,美軍根本無法阻擋朝軍由T-34組成的坦克縱隊,不久便敗下陣來。到8月初,喪師失地的韓軍與美軍殘部只得龜縮於洛東江至釜山一帶重新組織防線,儘管此時朝軍的攻勢開始放慢,但半島大部分領土已經被朝軍收入囊中,在形勢一片大好之下,統一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1950年9月15日早上6:30。就在坐困釜山的美韓軍隊還在為自己的命運祈禱時,在數百公里外的仁川港月尾島外海,突然雲集著一支規模龐大的特混艦隊。75000名「聯軍」官兵以遮天蔽日之勢登上灘頭,並在極短時間內風捲殘雲一般將勢單力孤的朝軍掃蕩殆盡。還在釜山前線為統一的最後一戰而殫精竭慮的朝軍高層此時不會想到,戰爭的格局已經逆轉,10天之後他們被迫撤往三八線以北,而一個月後,他們將被逼退到鴨綠江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鮮為人知的毛岸英:冒死拆除美軍炸彈,沖入火海救出老大娘
一人殺18名將軍!王牌飛行員大開殺戒,三次獲英雄稱號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