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官員和貴族們,使用的皂靴,為何繼承了明朝的傳統?

清朝官員和貴族們,使用的皂靴,為何繼承了明朝的傳統?

在眾多反映清朝的影視劇中,都出現了官靴的鏡頭。官靴也被稱為皂靴,從隋唐時期開始,皂靴成為了中國貴族和官員們的標配。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如果以後,逐步確定了對中原大地的統治。但清朝入關以後,卻繼承了明朝一系列的傳統。例如今天我們要講的皂靴,那麼,清朝為何要繼承明朝的皂靴,使用皂靴到底有多少講究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古人的鞋子多種多樣。但是在秦漢時期,中原王朝還沒有形成穿靴子的習慣。當時,官員們普遍穿履。一旦位極人臣,會擁有「見君不趨,稱臣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例如東漢末期的丞相曹操。認真的說,靴子的出現受到了北方游牧文化的影響。在西晉王朝統治的末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開始進入中原,大量的游牧文化開始與中原文明碰撞和融合。

燒餅、椅子等等,均是這一時代開始出現的。至於靴子,同時通入了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這是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從隋唐時期開始,靴子開始成為官員和貴族們的標配。起初,對於靴子的類型和顏色並沒有限制,但久而久之,形成了很有特點的皂靴文化。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凡靴之頭皆尖,惟著以入朝者」的說法。由此可見,官靴的概念已經開始形成。

在隋唐之後,雖然中原大地歷經了五代十國、北宋、元朝、明朝等一系列的朝代更替,但服飾的大體樣式始終沒有變化。例如皂靴,明代的皂靴與隋唐時期的皂靴差別很小。在明朝統治的末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後金政權,逐步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和漠北、漠南蒙古各部。在努爾哈赤在位時期,雖然後金政權借鑒了一些明朝的制度,但大體上仍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努爾哈赤的服裝,努爾哈赤「頭戴貂皮帽,身著貂皮五采龍紋袍,足登納鹿皮兀喇鞋。」由此可見,努爾哈赤還沒有採用皂靴制度。但是到了皇太極在位時期,皇太極把後金的國號改成了大清,渴望自己的政權從游牧國家向封建王朝的轉變。公元1632年,皇太極制定了嚴格的服飾等級制度,其中也包括皂靴。從這個時候開始,皂靴成為了清朝官員和貴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看一下皇太極的穿著:「身著黃色八團龍織金緞夏朝服,綉雲龍紋箭袖,腰束鑲嵌珠寶的黃朝帶,腳踏粉底方頭靴。」保留清朝馬蹄袖的基礎上,加入了皂靴、腰帶和團龍圖案。清朝入關以後,從順治皇帝開始,逐步確立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的服飾制度已經非常完善。

其中,皂靴的顏色、長度、用料等各個方面,都有嚴格的標準。按照記載:「平時勿著緞靴,惟夏月入朝乃許服用。緞靴也只許穿緞衣者入朝與宴才許穿,命婦衣料各隨其夫。」由此可見,皂靴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穿的。必須在正式場合,搭配禮服或者朝服一起使用。由於一年時間的氣溫不同,皂靴又分為了厚底和薄底,按照紀錄:「春夏秋皆以緞為之,冬則以建絨,有三年之喪者則以布。」

使用皂靴的人群,清朝有明確的規定,只有貴族、官員和有功名在身的鄉紳們,在正式場合才能使用皂靴。至於普通的平民和沒有功名的鄉紳們,都只能使用普通的鞋子。普通鄉紳穿青緞鞋,至於平民只能穿青布鞋。皂靴的設計各有不用,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內任意選擇。

很多中高級官員或者貴族們,根本不屑於穿沒有裝飾的皂靴,這些人的皂靴邊上會綉著花鳥魚蟲、梅蘭竹菊等裝飾性圖案。至於皇室成員更加講究,尤其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乾隆皇帝有一雙如意雲紋黃朝靴,採用了金絲線縫製,青緞的布料為內襯,至於外部的裝飾則是四合如意暗雲紋。按照清朝的規定:「御用方靴天青緞為之,以別於眾也。親郡王方靴仍用元青緞。」官吏上朝著方頭靴,以便於跪拜,行禮。」清朝統治的前期,流行方頭靴。到了統治的後期,尖頭靴又成為了主流。

普通官員、貴族的皂靴製作也非常講究,一般使用黑段、黑布材質,根據季節的不同調整厚度。至於靴底的材質,則分為皮革、錦緞和木片等等,根據具體經費製作。對於低級的京官們來說,一般只能購買最低級的皂靴。按照清朝的規矩,皂靴需要官員們自己花錢購買。因此在京城出現了很多專門製作皂靴的店鋪,其中以「內聯升」做著名。內聯升的製作工藝非常細緻,最主要的是靴底分為3大層,寓意官員能夠連升三級。

有的官員如果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製作皂靴的時候,會專門囑咐店家把靴底加厚。目前,在博物館中出現了鞋底厚度超過5厘米的皂靴,類似於當時的內增高鞋。由於穿靴子更加方便,雖然官員們的皂靴有比較嚴格的規定,綠營軍和八旗軍的普通靴子則是沒有限制的。此外,皇宮裡的中高級太監們也能夠穿皂靴。

由於官員們的工作性質不一樣,很多官員會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皂靴,因此逐步出現了翹頭薄底快靴、尖頭厚底朝靴、單梁如意頭靴等不同類型的皂靴。其中在軍機處和六部工作的官員,最喜歡使用薄底快靴,因為自己需要經常走動,薄底快靴也被俗稱為「軍機跑。」其他的皂靴也各有各的用處,符合不同官員的要求。

皂靴的長度一般都超過了50厘米,基本上接近於膝蓋的位置,其實運動起來並不方便。因此,官員和貴族們平時更喜歡穿輕便的鞋子。在清朝統治的末期,西方的皮鞋開始傳入國內。很多新一代的貴族們在私下場合已經開始穿皮鞋,清朝滅亡以後,除了那些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已經很少有人穿皂靴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皂靴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九門提督到底能調動多少軍隊,雍親王為何全力拉攏隆科多?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