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日本垃圾分類如何「從娃娃抓起」

日本垃圾分類如何「從娃娃抓起」

日本垃圾分類如何「從娃娃抓起」

文|楊睿

(財新記者)

7月1日,上海正式實行強制性垃圾分類制度,如何向居民宣導垃圾分類,頗令官方頭疼。6月下旬,應日本外務省邀請,我來到日本川崎市立小田小學校,和那裡的小學生一起學習垃圾分類。這是他們四年級社會課的一部分,而我也體驗了一番在日本這個把垃圾分類做到極致的國家如何「從娃娃抓起」。

川崎,位於東京與橫濱這兩大城市之間,總人口大約為151萬人,位居日本全國都市的第8位。20世紀60-70年代,川崎作為京濱重工業地區的核心引領著日本的經濟高速發展,但也成為日本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產生了嚴重的大氣及水質污染等問題。與此同時,垃圾非法投放現象也很嚴重,流經神奈川縣、川崎、東京都等地的多摩川河上漂浮著各種垃圾。但近一二十年來,川崎市正在由污染城市轉型為日本的環保先鋒。

川崎市環境局的一位負責人增田先生告訴我,川崎市大約有17所私立小學、114所公立小學。每年這130多所小學的四年級新生都會接受垃圾分類進課堂的活動。我們參觀的這一天恰好輪到小田小學。這所小學大約有548名學生,其中四年級有3個班共90名學生。為他們上課的是來自川崎市環境局的垃圾收集工人,他們統一身著淺綠色制服,頭戴同顏色鴨舌帽。

垃圾分類進課堂其實並不稀罕,中國國內也常舉辦這樣的活動,而且往往是大人小孩齊上陣。大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卡通服裝,通過表演話劇、歌舞的形式來教孩子們辨識「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和「干垃圾」。不過,日本的垃圾分類進課堂有什麼不一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個家族的移民史
魔幻?現實?醫學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