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坐月子守住4個底線,不然幾十天罪白受了

坐月子守住4個底線,不然幾十天罪白受了

文/漁漁

作為整個孕產期的「收官」階段,產褥期也成了媽媽們耳提面命的人生「關鍵期」。如何度過這一特殊階段,在護理、營養、禁忌等多方面必須堅持底線。新媽咪只有守住底線,完成一生這一重要的「強身固體」大業,不會讓月子病跟一輩子!

【1、勤洗澡、勤換衣】

月子期間由於新媽咪出汗較多,汗漬污垢會弄髒衣物,所以冬季應至少3天洗1次澡。勤換內衣、內褲,以保持身體和皮膚的清潔。最好穿著純棉的內衣褲,避免穿著化纖類衣服。

坐月子守住4個底線,不然幾十天罪白受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室內空氣要新鮮】

寶貝出生後,生長發育很快,不僅需要充分的營養,也需要新鮮的空氣;新媽咪分娩後身體虛弱,需要有新鮮的空氣,以儘快改變身體虛弱的狀況,恢復健康。另外,通風還是一種簡單、方便、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通風后室內細菌數可大大減少。新媽咪和寶貝的居室應清潔、明亮、通風好,把門窗關得緊緊的。

【3、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坐月子」並不是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地待上1個月,而是卧床休息與適宜的活動鍛煉相結合。分娩次日就可以在床上翻身,半坐位與卧式交替休息,以後可在床邊和房間內走動,並練習產後體操,以便儘早恢復體形,同時也可減少便秘。月子里新媽咪睡眠應保證每天10小時,有助於乳汁分泌。

【4、不宜滋補過量】

新媽咪在生產後為了補充充足的營養,很多家庭都會盡量做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因此大部分新媽咪在坐月子期間不是天天不離雞鴨,就是餐餐都有魚肉,其實,這樣的滋補方式不僅會過度滋補引起肥胖,還會因為肥胖而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引起各種疾病。

除了以上4個底線,新媽媽也要牢記這幾件事

不宜多喝濃湯

產後喝湯應該盡量選擇一些比較清淡的食材,而對於一些含有高脂肪的濃湯則不宜過量飲用,否則不但會影響食慾而且還會讓人發胖。並且還會使乳汁中的脂肪含量過高,致使新生的寶貝不能耐受,從而引起腹瀉。

補鈣繼續進行時

懷孕後期以及產後3個月,新媽咪體內鈣的流失量較大,冬季缺乏陽光照射,這樣就不利於鈣的合成和利用。如果新媽咪體內缺鈣嚴重,容易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質疏鬆的癥狀,常見的有小腿抽筋,下肢浮腫,腰背酸痛,牙齒鬆動,倦怠乏力等,尤其新媽咪缺鈣會減少嬰兒鈣的攝取,影響嬰兒牙齒、頭髮和骨骼的正常發育。哺乳期一旦母體鈣代謝出現負平衡,而產後又不注意補鈣,不良狀況可延續到分娩後2年,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

坐月子守住4個底線,不然幾十天罪白受了

淋浴水溫要適宜,同時注意防風

產後要勤洗澡、勤換衣,產後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勞、舒緩精神,而且還能保持身體清潔衛生,減少發病。

》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咪,最好在生產1周以後再洗澡

洗澡時,特別要注意水溫適宜,嚴防風、寒乘虛而入。冬天沐浴,必須密室避風,浴室宜暖和,可提前開啟浴霸等浴室取暖設備,將室內溫度調整至 20℃後再進入。水溫以 37℃左右或稍熱為宜,洗浴時間不要過長,以 5~10分鐘為宜。洗滌時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太多易致頭昏、暈悶、噁心欲吐等。切忌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等。

》新媽咪洗浴必須淋浴,不能坐浴

洗後儘快將身體上的水擦乾,及時穿上禦寒的衣服後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注意口腔衛生,漱口水要用溫開水。

坐月子守住4個底線,不然幾十天罪白受了

果蔬不可少,生冷要禁忌

坐月子應吃些營養高、熱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以促使身體迅速恢復及保證乳量充足。產後多虛多淤,應禁食生冷、寒涼之食物。

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冬季多陰虛內熱,所以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以免引起便秘、痔瘡等不適,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即使冬季,蔬菜、水果也不可少,因其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 C 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一些體質虛寒的新媽咪冬天吃水果可能會引起不適,可以將這些水果切塊後,用水稍煮一下,連渣帶水一起吃。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添加微信號xichuhui,加入媽咪寶貝成長大家庭,和寶爸寶媽一起交流,還有不定時福利大放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這2個月是胎動活躍期,肚裡寶寶特調皮
孕媽這2個部位勤快點,胎兒更健康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