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電競專業:培養電競解說「科班」人才

電競專業:培養電競解說「科班」人才

電競作為一項體育項目,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隨著2018年英雄聯盟S8總決賽中IG的奪冠,讓電競行業一躍成為眾人所關注的新星。

而電競賽事中備受觀眾喜愛的不單是征戰賽場的職業選手,還有一些明星解說們……

電競解說,最大的話題量應該是它那「龐大」的收入。之前有一則新聞,某大學的電競專業新生動員會上,演講老師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來到我們學校,要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他說,優秀的電競解說,年收入是5000萬元。我國目前年收入過千萬元的電競解說總共四五十名,過百萬的有四五百名……」,被新聞媒體報道後,微博上的各大解說們都瘋狂吐槽。

電競解說真的那麼賺錢?

其實,在大多數的行業里,不管哪一個職業,二八定律是肯定的,頂層的只會佔20%。電競解說也亦如此。

收入,是與職業技能、專業、能力掛鉤的,一個活躍熒屏、廣受歡迎的電競解說,所付出的艱辛不是每一個人能想像得到。

作為一個電競賽事解說員,不單是要用嘴,更要用腦,嘴得跟上你的腦子,腦子也得跟上你的嘴。因為是現場解說,所以更需要隨機應變,少不了你對遊戲的熱愛和深度的理解。

遊戲不只是表面的玩,還必須去鑽研。必須具備專業 知識儲備 好口才 應變能力,才能當好一個好解說。有了對比賽項目的理解,就算有了基礎的保障,但合格的賽事解說需要對比賽的流程、各項數值以及選手、俱樂部相關情況都有一定了解,在解說一場比賽前,解說員們往往都需要提前半個月去研究參加這場比賽的選手以及教練常用的戰術,這樣才能在比賽的各個階段,對於選手的操作都能做出自己的分析。

除了要具備電競遊戲的硬核技能知識外,優秀的電競解說員還應附加播音主持的技能,但也不是必備,因為有些草根解說完全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播音主持教育,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才走上這條道路的。

在我國,電競解說分為兩類:一類為退役職業選手,這也是最早電競解說的來源,如李曉峰(SKY)、笑笑、西卡等,他們在電競圈中有一定名氣,同時也對遊戲的了解程度較深,在退役後便轉型成為賽事解說。另一類解說為非職業選手,他們也許遊戲玩得不好,甚至不會玩,但屬於科班出身,語言功力較強。如央視前解說,現任王者榮耀KPL解說詹俊,KPL解說李九、瓶子等。

縱觀兩類解說各有千秋,退役職業選手具有豐富的賽事經驗,對比賽戰術、英雄Ban/Pick、賽事發展具有前瞻的判斷力等。並且作為資深的前職業選手,對遊戲理解較深,對比賽的分析更加精準,無論作為遊戲解說還是遊戲主播都自帶粉絲和流量。而非職業選手吐字清晰,流暢,一些還不乏幽默感及文學性,對於「說」,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加符合語言規範。

不管是以上哪類解說,在電子競技領域都是屬於有市無價的存在。據了解,一項電競項目,官方需配備30名左右專業解說,綜合各大廠商,各遊戲項目,各級聯賽需求,再加上直播平台、經紀公司的偏娛樂向解說藝人需求。目前電競解說人才需求量在不斷地上升。自電競開始走城市體育化道路以後,全國各地大小比賽越來越多,一邊是對電競解說的迫切需求,一邊是人才選拔培養體系不成熟,造成現在官方與第三方都急於尋找電競解說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G魔力 的精彩文章:

板繪教程:零基礎小白學習繪畫技能!
告訴你,這樣做可以讓影視特效剪輯工資翻倍

TAG:CG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