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個步兵連裝備9挺輕機槍,抗戰時期,什麼部隊有這個武器水平?

一個步兵連裝備9挺輕機槍,抗戰時期,什麼部隊有這個武器水平?

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大家都看過不少,《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都是經典之作,《雪豹》等觀感也不錯。

在這些電視劇的戰鬥場面中,機槍,尤其是輕機槍是比不缺少的。由於道具缺乏的緣故,有機槍出現的場景是重點展示的情節。

而在真實的抗戰當中,機槍確實也是當時中國軍人抗擊日寇的絕佳武器。由於炮兵及火炮的普遍疲弱,機槍火力基本上就是中國軍隊手中的「重火力」了。

有日本老兵回憶,當時聽到ZB26機槍的聲音,基本就可判定對面為中國軍隊主力部隊。而且老機槍手可有效殺傷日軍,這也令日軍步兵極為忌憚。

那麼中國軍隊裝備機槍的情況是如何呢?一個步兵連基本能裝備多少挺輕機槍?本文就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說的機槍連,其實一般裝備的是重機槍。當時精銳部隊一個步兵營會編製一個機槍連,裝備4到6挺重機槍;裝備較差的部隊一個步兵團會直轄一個機槍連;裝備再差的話,可能就沒重機槍連的編製了,而是重機槍排甚至連這個也沒有了。

輕機槍一般是裝備到步兵連的,當時中國軍隊內使用的機槍極為龐雜,比較典型的有進口的ZB26(捷克式),繳獲的日式歪把子,英制布倫輕機槍,法制哈奇開斯輕機槍,蘇制DP輕機槍(轉盤機槍)等。

這些機槍中,繳獲日軍的暫且不提,其餘機槍大多為進口或中國各兵工廠仿製的產品。

當時進口機槍價格昂貴(一戰後列強長期對中國軍事禁運),自主仿製的話,精品大多出自中央直接掌握的兵工廠。由於這些緣故,中央軍相對能得到充分的機槍供應,而其他地方軍則不行。

1935年後,國民政府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整編全國軍隊,其中前兩期調整了20個步兵師。

這些步兵師配備了德式M35鋼盔和中正式步槍,外型上比較時髦,因此現在有人稱其為「德械師」。但實際上即使是這些精銳部隊其兵力、火力配置也遠達不到德械部隊的配置,甚至其裝備中純正的德式武器也不多,因此更有人稱之為是「德盔師」。

儘管如此,這些部隊已經是當時中國裝備最好的部隊了,就步兵連一級來說,裝備了9挺輕機槍(大多為捷克式),平均每個步兵班一挺。

這樣的一個步兵班一共有12人,除了輕機槍組2人外,其餘10人均為步槍兵,大多配置為中正式步槍。

1937年到1938年,德式部隊損失慘重,機槍丟失、損毀嚴重。此後國民政府得到蘇聯援助,先後進口了9720挺蘇制輕重機槍,這些機槍大多供給到了中央軍精銳部隊,如74軍等部在抗戰中大多數時候都是蘇械部隊,其步兵連基本可達到配備9挺輕機槍的水平。

但是隨著中央軍的擴編,一些新編、暫編部隊是達不到一個連9挺輕機槍配置的。

到1943年後,中央系的駐印軍、遠征軍等部陸續接裝美援。這些部隊一個步兵連不僅配齊了9挺輕機槍,更有18支衝鋒槍,有的步兵排甚至還編製了一個2門制的60迫擊炮班,火力達到了抗戰時期連級部隊的頂峰。

中央軍之外,各地方軍的輕機槍配置層次不齊。

如東北軍雖然失去了東北兵工廠的補給,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基本也能達到每個班裝備一挺輕機槍的水平。不過東北軍在抗戰中除了部分被中央化之外,其餘的皆得不到充分補充,因此之後的武器配置是不斷下滑的。

而晉綏軍因為有太原兵工廠的原因,雲南的滇軍、廣西的桂軍因為有著靠近越南(法國殖民地)的緣故。或是自產或是外購,在全面抗戰爆發時,主力部隊的配置尚屬不錯,基本一個連配備6挺輕機槍,有的可能更多。

但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上述地方軍很快便失去了軍火來源,而一方面部隊在不斷擴充,另一方面來自政府的軍火補充又次於中央軍,因此後來的武器配置也是在不斷下滑的。

至於川軍和西北軍,基本上是地方軍中武器裝備最差的。

這兩支軍隊因為身處內陸地區,極難得到進口武器的補充(西北軍曾得到過部分蘇械),而且軍隊人數又極為龐大,因此武器配置較低。

以川軍為例,一個師輕重機槍合計只有幾十挺,連中央軍一個團都比不上。這還僅就數量來說,就質量來說川軍機槍很多都是劣質仿製品,有的甚至不能連發,只能充門面,而彈藥也往往極度缺乏。

為了出川抗戰,川軍372旅旅長曾更生甚至自購了四五十挺機槍,給每個步兵連配了2挺;727團團長張宣武也是自購2挺輕機槍作為貼身火力。

而西北軍各部本就以火力疲弱聞名,不得不以大刀作為補充。

當時西北軍中火力最好的是駐平津的29軍,29軍長城抗戰後收編、引進了大批武器。張自忠將軍的38師,全師兵力達到了3萬人,輕機槍有700餘挺,這是西北軍火力的頂峰。

之後38師擴編為59軍,到1938年5月,部隊累計傷亡達1.4萬人,損耗機槍400多挺,得到的補充是100挺機槍。損失遠大於補給,這使得之後59軍越打越弱。

而其餘西北軍本就火力不佳,之後情況更為艱難,很多部隊打散後編製取消,有的甚至直接投降了日軍。

除此之外,八路軍、新四軍的武器配置基本是墊底的。因為各地方軍尚且能得到部分軍火補充,但是這兩支部隊基本是得不到武器補充的(有,但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八路軍120師全師輕重機槍178挺,129師全師輕重機槍122挺,這個機槍配置勉強能滿足一個步兵營編製一個機槍連,每個步兵連配備2到3挺輕機槍的配置。

之後八路軍擴編,自己又造不了輕機槍,只能依賴於繳獲,主力部隊的輕重機槍也不斷分流到了新建部隊。如385旅獨立團成立之初,全團1200餘人,除特務連和主力一連各有3挺輕機槍外,其餘各連只有步槍10餘支,其他以大刀、長矛補充。

後來隨著敵占區抗日形勢的嚴峻,八路軍精簡團級部隊,分為了大團、小團。晉察冀北嶽區1200人的主力團標配只有輕機槍8挺,重機槍2挺,平均每個步兵連一挺輕機槍——這是主力部隊。

情況較好的山東部隊,主力團編製為150餘人的大連,也僅有4挺輕機槍而已。

而且由於機槍配彈極少的緣故,八路軍的機槍無法起到壓制火力的作用,僅能作為關鍵時刻、關鍵方向的突擊作戰使用。在實戰中,甚至出現了八路軍團長、政委為了搶救機槍而雙雙犧牲的戰例(山東5旅13團)。

一直到了1943年後,八路軍部隊實力恢復,基本上才達到了一個步兵連裝備3挺輕機槍,團直轄一個機炮連(重機槍、迫擊炮)的水平。

所以在《亮劍》鐵三角碰面的時候,李雲龍獨立團20多挺輕重機槍就是當時主力部隊的基本情況了。

以上即是輕機槍在當時中國各抗日部隊中的基本情況,在這一級最基本的步兵火力層級,都是極為窘迫的,可見抗戰之不易和艱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五代機扎堆兒亮相,六代機也「橫空出世」?網友:沒一個能打的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