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時代的召喚,清式傢具的起起落落落

時代的召喚,清式傢具的起起落落落

研習君語

清式傢具是指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盛於乾隆時期,具有典型清式工藝美術風格的傢具。

· 壹 ·

時代的召喚

-Qing Style Furniture-

清初

時代的召喚

清式傢具的起起落落可以說與清王朝本身的命運相同,幾乎同步經歷著由興起到鼎盛,最後到衰敗的過程。

1644年,清帝國定都北京了。但在清初戰亂不止、百廢待興的社會環境中,還談不上發展手工藝,直到清聖祖康熙皇帝繼位後,國力才日趨強盛。

康熙帝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所建樹,鞏固了清王朝的統治基業。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工藝美術有了生息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就傢具而言,這一時期儘管明式傢具繼續流行,其主體結構和風格依然如故,但在局部的工藝手法和某些部件上變化日益增多。究其原因,是由於社會環境的改善和生活習俗、藝術趣味的變化所致。

然而明式傢具無論如何變體,始終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滿足統治階級和社會時尚的需要,客觀上要求有新式傢具取而代之。

於是,從裝飾風格到裝飾手法都與明式傢具截然不同的「清式傢具」 應運而生。

康熙

重要時間點:康熙六十一年

從清式傢具開始萌芽到其初成體系,大致是從康熙早年到晚年的約四五十年之間。

眾所周知,清王朝的建立,並不是歷史上漢族之間的朝代更替,而是少數民族統治階級對多數人民的征服與統治。

在面對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和藝術淵源的龐然大物,清統治者一方面為幾千年輝煌的漢文化與文明所傾倒,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自身的審美情趣又不忍割捨。

正是在這種心態下,他們自覺不自覺地要將兩者最大限度地調和起來。清代各類工藝品風格的形成,包括清式傢具的特有風格,不能不說與此有關。

例如,清代皇家製作的一些鹿角椅,取材於獵物,雖是按明式圈椅的結構和造型製作而成,卻體現了滿族游牧民族豪爽粗狂的氣質。

它與漢文化孕育出的具有文人氣質的明式圈椅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是兩種文化交融的典型產物。

已掌握的文獻資料證實,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式傢具誕生和蓬物發展的時期。從刊刻於康熙前期的書籍插圖和繪面中,可見到一些式樣新奇,風格不同於前代,裝飾性較強的傢具形象。

它們似乎可看作是清式傢具的雛形,只可惜,傳世傢具中,有此時期年款者實為罕見,難以進行實物印證。

而版畫和民間繪面,因不能排除畫家杜撰,誇張及為符合他的需要以致違反真實的可能,故只能作為多考。

然而一些傳世的宮廷繪畫,尤其是寫實的宮廷繪畫,例如清代帝後肖像和反映皇家生活的行樂圖中常有傢具的形象,和一般的民間繪畫有所不同,它們寫實性強,可作為研究和考證清式傢具起源、發展和演變的可靠材料。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一套十二張繪畫,為研究康熙晚年清式傢具初成時的風格式樣,提供了豐富的依據。

這是一套有可靠年代可供研究的寫實繪畫。畫中的傢具,結構描繪準確,比例恰當,對傢具所用木料的紋理都予以逼真的再現。可以確信、這些傢具絕非杜撰。

這套繪畫還明確地顯示出清式傢具形成的一個重要外界因素。

由於當時室內裝修和陳設,以至各種工藝品的裝飾手法和藝術風格,都進入了一個注重富貴華麗、推崇裝飾性的時期,簡潔、樸素的明式傢具已不能與這種環境相適應。

雍正

藝術價值最高

到了雍正繼位,穩定的社會環境、繁榮的經濟,為傢具業的興盛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遺憾的是,雍正在位時間較短,迄今為止,傳世的傢具中,無論宮廷的還是民間的,尚未見寫有雍正年款並確認無作偽之疑的製品。

所幸雍正年間的《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作活計清檔》,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為研究這時期的宮廷傢具提供了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著名學者朱家溍先生通閱過此檔,對雍正一朝的傢具製作活動進行了文獻考證。經查考,從雍正元年至雍正十四年,養心殿造辦處製作的家具有近千種,其中很多都是別具特色的製品。

許多創新傢具至今仍保存在故宮裡,如黑漆描金靠背荷,紫漆彩繪鑲斑竹炕幾等,雖無年款,但對照檔案查證,均為雍正時期製品。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木器製作的檔案中多處出現怡親王、海望、年希堯等人,他們在指揮工匠設計製作傢具上起了重大作用。

怡親王允祥,雍正朝第一重臣,首席大管家,精通文玩;海望,雍正三年總管造辦處,直接參与木器傢具的設計。

既有掌握實權且精通藝術的領導者當統帥,又有造詣頗深的藝術家任管理,還有從全國挑選來的工匠高手埋頭實幹,人才濟濟,集四方之精粹,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為清式傢具的最終成形提供了必要和充分的條件。

雍正一朝雖然只有十三年,卻如同它在歷史上對清王朝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一樣,在清式傢具,至少是清式宮廷傢具的形成與發展上,也是一個承上啟下、創作活躍的重要歷史時期。

當今的一些傳世的清代傢具,結構考究,用料精選,屬清式風格且無纖瑣繁縟之弊,雖無年款,但相信是製作於雍正時期,當屬清式傢具中藝術價值最高者。

乾隆

精緻好看就是不耐看

到了乾隆時期,清帝國已臻於極盛,達到「康乾盛世」的頂峰。這一時期的清式傢具,不僅也同步達到頂峰,而且反映出當時上層社會的思想特徵和氣質。

尤其是這一時期的宮廷傢具,具有兩個顯著特徵:

其一,不惜功力、用料,工藝精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這一時期傢具品種之多,工藝水平之高,均已超出清朝其他歷史時期,是清式傢具的鼎盛年代,也是清式傢具製作數量最多、工藝最精湛、品種最豐富的一個時期。

其二,裝飾力求華麗,注重與各種工藝品的結合。

使用了金、銀、玉石、寶石、珊瑚、象牙、琺琅器、百寶鑲嵌等不同質地裝飾材料,追求富麗堂皇。

如今,走進北京故宮,從按照乾隆和嘉慶年間陳設檔記載所布置的房間里陳設的傢具,可以想像當時上層社會奢華到何種程度。

遺憾的是,乾隆年間的有些傢具,由於過分奢靡,走向了反面。

就裝飾而言,傢具上過多的非功能性裝飾部件顯得繁瑣累贅,過猶不及,破壞了整體效果。

就品種式樣的變化而言,為了追求奇巧,一些器物做得越來越不實用,以喪失使用功能為代價去追求變化,竟成為一種擺沒或純粹用於炫耀的奢侈品。

精緻有餘卻缺少內涵,初看似「奇」卻不耐看,工匠們主要是按照預定的基本模式來進行「創作」。

這種「模式」和這一時期傢具製作中出現的不良傾向,固然有其社會原因,但不可否認,乾隆皇帝本人的好惡起了不小的導向作用。

通查乾隆年間《造辦處活計檔》,會發現乾隆皇帝對傢具製作極有興趣,積极參与造辦處的傢具設計、製作和修復,式樣如何、尺寸大小、怎樣更改,常有明確指示。

宮中每件傢具的製作幾乎都有他的干預,尤其是乾隆中期,幾乎每天都有涉及傢具製作的聖旨。

總之,乾隆時期隨著過度求奢之風日益滋長,終開清式傢具衰敗之先河。乾隆一代六十年,既是清帝國極盛的一代,又是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清式傢具亦不例外。

嘉慶

軀殼雖存而精華盡喪

到了嘉慶時期,先是進入了一個停滯階段,然後就走下坡路,造辦處活計日漸減少,主要就是一些修修補補、拆拆改改,幾近停工。

現在文物界把凡是製作近似乾隆、工料卻又不夠精良的清式傢具,一般都定為嘉道時期製品。

但需說明的是,這一時期宮中製作的傢具很少,多是民間製作的仿宮廷傢具,其特徵是偷工減料,裝飾藝術變繁縟為拼湊。

盛時清式傢具的軀殼雖存,內在的精華已喪失殆盡。

鴉片戰爭後

由落沒走向遺憾

鴉片戰爭以後,清式傢具不僅用料做工日漸粗陋,形式更是拙劣。現今國內很多園林收藏的清晚期傢具,多屬此類。

其中尤以光緒皇帝大婚、親政時置辦的一批硬木傢具最為典型。這批家具有的出自北京的幾個木器工場,有的從香港和東南亞採辦而來,其造型粗俗,雕飾繁濫,令人難以相信竟是皇家使用的宮廷傢具。

垂至清末,清式傢具與清王朝命運一樣,哀敗末落,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 END -

讓最好的傢具傳承有序

明清傢具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斤墨工巧:一桌六腿的進化與消亡
斤墨工巧:睿智的玩具與傢具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