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謀略不亞周瑜,曾助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歷史地位卻不如諸葛亮

此人謀略不亞周瑜,曾助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歷史地位卻不如諸葛亮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如果提及漢末三國中著名的評鑒稱號,當屬「卧龍」和「鳳雛」。在後世小說和民間的演繹推廣下,「卧龍」和「鳳雛」的稱號更成為了智者的代表。「卧龍」諸葛亮自不必說,有關他的歷史記載和故事傳說從各個方面都印證了「卧龍」的美稱名副其實。而相較於「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的事迹則較少,似乎難以印證其真實水平。更有人指出「『伏龍、鳳雛』這一說法的光環掩蓋了龐統其人的局限性」、「龐統實在稱不上王佐之才」。那麼,龐統其人的在外聲名和真實水準是否相稱?小說中描繪的龐統和歷史上真實的龐統又有何異同?本篇將試討論這些問題。

「鳳雛」之名

小說《三國演義》中,首次提到「伏龍、鳳雛」之名是在第三十五回,劉備馬躍檀溪後寄宿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莊上,劉備向司馬徽表達了自己一度顛沛流離的困惑,司馬徽則向劉備說明其缺乏經綸濟世之才輔佐,並指出:「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留下了懸念。直至徐庶走馬薦諸葛時才點明了「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

歷史上,稱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甚至於稱司馬徽為「水鏡」的是襄陽的龐德公,《三國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中載「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同時,《襄陽記》中也載明了龐統與龐德公的關係,即「統,德公從子也」。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鳳雛」龐統早年即得到了較高的認可,這集中體現在龐統在東吳方面的聲名上。龐統曾經送周瑜之喪至江東,與東吳眾人尤其是士子多有交往。其在與東吳名臣顧雍之子顧邵交談時龐統曾提及:「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言語中透露了這位「鳳雛」自詡頗負帝王大略的一面。當然,江東方面對龐統的評價也都很高,故而魯肅在向劉備推薦龐統時特意提示:「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可以看出,就「鳳雛」早年的活動和聲名,歷史反倒比小說交代得更加詳細,而歷史上的「鳳雛」早年也頗受眾人讚譽。

小說和歷史中龐統的表現

《三國演義》中,龐統出鏡的次數並不算太多。小說中龐統的主要事迹有赤壁獻連環、耒陽縣理事以及協助劉備攻取益州等。當然,赤壁獻連環歷史上並無記載是龐統所為。而耒陽縣理事小說雖然設計了龐統到任後「荒廢」公事,但卻意在表現龐統的才能(「不到半日,將百餘日之事,盡斷畢了」)。歷史上,雖然龐統雖然在耒陽縣亦有「在縣不治,免官。」的情形,但是否如小說中那樣是故意為之而意在引起劉備等人的注意就不得而知了。此外,小說中,龐統到耒陽縣前,曾得到諸葛亮和東吳魯肅的舉薦信,但到任後,龐統並未將舉薦信交與劉備,而是在耒陽縣一展才幹後,才陸續向劉備集團的主要人員展示了魯肅、諸葛亮的舉薦信。而歷史上,龐統被免官後,是魯肅和諸葛亮力薦,劉備與龐統見面後相談,才「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的。故而,在耒陽縣的這段故事,小說是先強調了龐統的才能,後表現了魯肅、諸葛亮對龐統的認定,而歷史正好相反,是先強調了魯肅、諸葛亮的認定,爾後龐統才有機會與劉備見面並被賞識。

當然,小說中的連環計和耒陽縣理事只能說展現了龐統的一個小小的側面,龐統真正為劉備集團建言獻策還是在劉備攻取益州時。劉備入川時諸葛亮奉命留守荊州,而龐統則作為主要智囊緊隨劉備左右,在入川時,龐統一共獻策兩次,第一次是在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時,龐統和法正一起勸說劉備就席間殺擒殺劉璋。第二次則是劉備與劉璋撕破臉時,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為劉備奪取了涪水關。

歷史上龐統在劉備取西川時其主要表現亦是在涪城建議劉備襲擒劉璋、在葭萌關給劉備提出三策,只不過小說將歷史上這兩處獻計描繪得更加生動而已。

從上述的歸納中看,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龐統的表現都似乎有限,且在攻取益州時的獻計並未收穫良好的效果,龐統自己最終也殞於益州戰場。

龐統的水平究竟如何

小說中,龐統在取川中的表現頗為急躁,確實有失水準,特別是諸葛亮隱晦地提示劉備等人「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時,龐統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實在有失氣度。爾後劉備「臂疼」的怪夢以及龐統自己的戰馬臨陣眼生將其掀將下來的種種異象都表明:急於進兵恐有不利。劉備結合諸葛亮的書信曾一度疑惑,想要取消進兵,而龐統反倒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則致夢,何凶之有?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主公再勿多言,來早准行。」可見,此時龐統已經完全沒有了理性的判斷。小說中,龐統最終殞於落鳳坡,而龐統在臨終前聽聞落鳳坡的地名方才醒悟「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可惜,為時已晚。

小說中這些帶有讖諱之學的表現大抵是為了表現龐統急功近利的心態,並不足以取信,但可以側面表現龐統後期尤其是在取川途中急於求成,情商明顯不在線上。而在筆者看來,小說對龐統這一角色的塑造亦有意表現了其智商出眾而情商不足的特點。

當然,對於小說中龐統的表現可以有各式天馬行空的評論。但歷史上龐統在劉備集團取川時的表現亦差強人意(前述所言,龐統在取川時的客觀表現歷史記載和小說描繪的差異不大)。饒勝文先生在其著作《大漢帝國載巴蜀——蜀漢天命的振揚與沉墜》曾經就龐統的兩次獻策都作出過評價,對於龐統建議劉備襲擒劉璋,饒勝文先生指出:「龐統作為劉備的智囊,盤算過如何在宴會上襲擒劉璋,卻不曾作政治上的考慮,也不曾以一種寬廣的戰略視野將關隴的形勢納入劉備復興漢室的事業之中。」對於在葭萌關給劉備提出三策,饒勝文先生則批評;「龐統的方案太過於貪功趨利。他所說的上計,實在說不上是上策,而是成功概率極低的險棋。自葭萌回師,徑襲成都,能否『一舉便定』,關鍵在於能否確保行軍隱秘,從而達到奇襲的效果。但自葭萌至成都,中間要經過涪城、綿竹、洛城等幾處重要據點,很難保證行蹤隱秘。而一旦泄露,前有堅城,後有強兵,劉備的處境將極為危險。」

此外,對於劉備如何在更高的戰略角度上奪取西川,實現諸葛亮隆中對的形勢,饒勝文先生也有相應地論述,他提出:「早在建安十六年,劉備就應該著手北上討張魯,以與關隴的軍事形勢呼應,與馬超等涼州諸將相接。若經營得當,有望形成一個包括劉備、孫權、劉璋和馬超等涼州諸將在內的反曹大聯盟。這樣,在漢末的政治地圖上,東起揚州,跨越荊益而連接關隴,將形成一種大勢,以對抗曹操集團。倘能如此,漢末政治演變可能是另外一種前景。」此處在筆者看來,綜觀龐統入川後所獻的計策,大抵多為戰術性的策略,而缺乏整體的、宏觀的戰略規劃,也鑒於此,劉備在涪城與劉璋歡飲百餘日時,龐統對此無動於衷,也沒有提出相應的戰略目標。

《三國志 楊戲傳 季漢輔臣贊》記載了一名名叫張存的人對龐統的評價,張存認為「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由於張存此人曾「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南次至雒」,饒勝文先生指出此處即意指龐統幫助劉備決策時的種種謀劃,有失光明正大。筆者認為,漢末群雄逐鹿的局勢下,正如龐統自身所言「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一些事件確乎不好以善惡正邪區分。但可以肯定的是,龐統的謀略太過集中於一時的得失而忽略了整體戰略上的考量,故而導致劉備取川一度陷入被動。

筆者推測,歷史上龐統在劉備集團取益州時的決策局限大抵是因為其早年聲名太盛而此後又沒有獲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取川時才會反常地一味追求速成。從這一點上看,小說所塑造的急功近利、情商不足的龐統似乎也能從歷史中找到影子。而與「卧龍」諸葛亮相比,認為「鳳雛」名不副實,大抵也不是因為智謀不相匹配,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心態、氣度和眼界上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悲情女子是誰?美貌不亞貂蟬,戰神趙雲差點娶她為妻!
《封神演義》最強諸侯王?昊天上帝力挺,元始天尊門徒替他賣命!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