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禁令生效!紐西蘭向禍害地球500年的敵人正式宣戰!

禁令生效!紐西蘭向禍害地球500年的敵人正式宣戰!

你的一時方便,

是別人一生的痛苦。

7月1日起,禁令生效!

紐西蘭向禍害地球500年的敵人正式宣戰!

而是全人類的公敵:塑料!

7月1日起,「禁塑令」生效,紐西蘭正式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商家若違例將面對重罰,包括可能被罰款高達10萬紐西蘭元。

塑料污染在全球日益受到關注。據估計,每年有100萬隻鳥和超過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為被塑料包裝困住或在攝取食物的過程中吞入塑料而受傷或死亡。

紐西蘭環境部長說:「紐西蘭的清潔、綠化聲譽,令紐西蘭人感到驕傲。我們希望不辜負這個聲譽,而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就能做到。」

這個決定深深觸動了熱衷於環保事業的紐西蘭人民,大家紛紛支持這個決定。

不用塑料袋,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果每個人都能如此,那麼對於環境保護來說將會累積成一個質的飛躍!

一次性塑料袋是如何煉成的?又如何被禁止?

在20世紀70年代,塑料購物袋還是一種罕見的新奇事物,如今已成為一種無所不在的全球產品,年產量達一萬億個。它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包括海底最深處,珠穆朗瑪峰最頂峰以及極地冰蓋。塑料袋給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933年——英國諾斯威奇的一家化工廠無意中研製出最常用的塑料——聚乙烯。儘管此前聚乙烯被小規模生產,但這是第一次合成了工業上實用的化合物材料,並在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國軍方秘密使用。

1965年——一體式聚乙烯購物袋由瑞典Celloplast公司申請了專利。這款由工程師斯滕·古斯塔夫·圖林(Sten Gustaf Thulin)設計的塑料袋很快在歐洲取代了布袋和紙袋。

1979年——已成功佔據80%袋裝市場的塑料袋進一步走向國際化,被廣泛引入美國。生產塑料袋的公司開始大力推銷他們的產品,鼓吹塑料袋優於紙袋以及可重複使用包裝袋的種種好處。

1982年——美國兩家連鎖超市巨頭喜互惠(Safeway)和克羅格(Kroger)轉而使用塑料袋。越來越多的商店紛紛效仿,之後短短10年內,塑料袋幾乎完全替代了紙袋,雄霸世界。

1997年——航海家兼研究人員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發現了太平洋垃圾帶。海洋環流會使大量的塑料垃圾聚集,而這一垃圾帶是世界上五大海洋塑料聚集區面積最大的一個,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塑料袋因造成大量海龜喪生而臭名昭著,它們被海龜當做水母而誤食,從而使其窒息而亡。

2002年——孟加拉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塑料袋禁令的國家,因為在災難性洪災中,塑料袋是排水系統堵塞的首要原因。其他國家隨後紛紛加入"禁塑"行列。

2011年——全世界每分鐘消耗100萬個塑料袋。

2018年——「塑戰速決」被選為世界環境日主題,今年由印度主辦。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紛紛表示支持,陸續表達了致力於解決一次性塑料污染問題的決心和承諾。

同樣向塑料宣戰的,

還有我們熟悉的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David Attenborough

老爺子這一生都獻給了BBC自然紀錄片,可他對大自然愛得越深,觸目的環境污染便越讓他痛心。

尤其在拍攝《藍色星球2》期間,他為我們奉獻一幀幀美到淪陷的藍色畫面的同時···

親眼見證海洋塑料污染的老爺子,憂心忡忡。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海洋那麼大,住在海里的生物那麼多,我們人類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影響到它們。但現在我發現:我們錯了」。

「在錄製《藍色星球》時,不管我們去到的海洋多麼偏,攝影師總能看到塑料。」

查證資料後,老爺子更加心驚膽顫,「單是英國,每年要使用77億個塑料瓶;每一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被倒進海里。」

如今海洋中塑料與浮游生物比例為1:2,如果不加限制,2050年塑料的重量將超過魚類。

更可怕的是,海洋產出了地球一半的氧氣,人類毀了海洋,就是在毀滅自己。

而一根不起眼的吸管,

也需要幾百年才能降解。

防不勝防的是塑料微粒,

它直徑通常小於2mm,

肉眼極難發現。

人吃魚,塑料微粒就會留在人體。

發現一頭死去的鯨魚。

它的胃裡沒有任何食物,

取而代之的是塞滿了30多個塑料袋。

出現在了海龜的鼻孔里。

工作人員花費了8分鐘。

鼻孔鮮血直流。

發現被塑料卡住喉嚨的海龜。

它被塑料打包環死死套住,

自己沒辦法弄掉,

越長大就越緊,

最終打包環卡進它的肉里。

一幕幕的悲劇,引起民眾的反思。

人們每少用一個塑料袋,就可能有一個小動物獲救。

那麼,使用過的塑料袋應該怎麼處理呢?

由於塑料袋無法直接回收,所以在紐西蘭,不要把它們扔進可回收垃圾桶。在各個超市的入口處,有這樣一個專門回收塑料袋的垃圾桶,可以將塑料袋放入這裡。

如果你把塑料袋和可回收垃圾混在了一起,那麼你的一個不經意輕鬆的舉動,將給回收廠的分揀工人,帶來不少的工作量。

看他們這麼辛苦的工作,所以我們還是從自身做起,不要把塑料袋混入可回收垃圾中了。

甚至,我們也減少或不再使用塑料袋。

最後,這才是紐西蘭(微信:zhecaishinz)再為大家做個提醒——

這才是紐西蘭

你只帶50支回紐西蘭就怕了?中國男子帶18萬支香煙入境被抓,現場曝光!

1分鐘前

99% 華人看完之後筆試一次就考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奧克蘭「鬧耗子」,體型居然「和貓一樣大」!
如果紐西蘭這次地震引發海嘯,留給大家的逃生時間不多了……

TAG:這才是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