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半丁:嗜書畫入骨,飢餓尤不顧也!

陳半丁:嗜書畫入骨,飢餓尤不顧也!

陳半丁(1876-1970年),原名陳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字半丁,一字半痴,別署辟痴,又字靜山。

半丁自畫像 96.5×46.5cm

在我國現代畫壇,一直有三大畫派,其中包括南方的海派和嶺南派,北方的就屬京津畫派了,而陳半丁先生是京津畫派的典型代表人物。陳半丁成名較早,上個世紀初就馳名北方畫壇。他擅長山水、花卉,尤以花鳥畫造詣最高。他早年結識任伯年、吳昌碩,後來向吳昌碩學習書畫篆刻,並得到了吳昌碩的親傳。到他四十歲時,作品已經頗得自己的特色。他的作品融明、清各家花卉技法之長,以洗鍊、概括的筆墨和古樸沉著的色彩來表現花卉鳥獸。他用筆蒼勁,力量感強烈,構圖穩中出險,善於將詩書畫印有機地統一在畫幅之中。他偶爾也創作山水人物,人物線條簡練,多以情趣成畫。

白菜 《陳半丁花卉冊》 年代不詳 冊頁 31.3×36.4cm 中國美術館藏

陳半丁6歲喪母,9歲喪父,幼年失學,生活凄苦。他在《自傳》中說自己15歲時就迷上了繪畫「嗜書畫入骨,飢餓尤不顧也」。1894年其表叔吳隱自上海回紹興,因嚴信厚家拓《七家印譜》缺少人手,遂將陳半丁帶至上海嚴家做夥計,這可以說是陳半丁人生的轉折點。當時嚴家聘請了吳昌碩等上海名家,使得陳半丁有機會接受吳昌碩的指導。陳半丁在上海的十餘年間,還先後得到了任伯年、蒲華等名家的教誨,為其日後在京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基礎。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嚴信厚之子嚴子均邀請陳半丁到他家作畫。當時嚴子均任寧波會館董事,會館中很多任伯年的畫需要複製,於是陳半丁便在嚴家臨摹任伯年的畫作。一日他正在作畫時被金城所見,金城很是欣賞,打算邀請陳半丁同來北京。

陳半丁 苦瓜上人 89×49cm 1914年

陳半丁到北京後,最初是住在金城家中,後因肅親王善耆要為吳柳堂侍御畫像,金城將陳半丁推薦到肅親王府。善耆號善艾堂主人,有雅好,見陳半丁的畫後大為讚賞,也非常賞識陳半丁的人品,遂引以為知己,待為座上賓,並有意引薦陳半丁入部為官,陳半丁婉言謝絕,但是從此兩人建立了密切的詩文交遊關係。1909年善耆在清西陵值守,陳半丁造訪,善耆書贈陳半丁一聯: 帖里有餘閑登山臨水觴詠, 身外無長物布衣蔬食琴書。

其後,陳半丁在京華畫壇逐漸產生影響,1922年善耆患病,陳半丁得知後感念善耆的舊日知遇之恩,親往探望。1922年肅親王在旅順故去,善耆病死前家產散盡,後人無力治喪。陳半丁為報昔日的知遇之恩,在大連兩次舉辦個人畫展,賣畫款數十萬(舊幣),全部用作肅親王靈柩返京的費用。「國人舉辦畫展,陳半丁蓋為開創的第一人」。

陳半丁江上泛舟 20世紀30年代 70.2×31.2cm 中國美術館藏

陳半丁從肅親王府出來後,開始時賣畫生意頗不如意,這種情況持續到1910年。這年他邀請吳昌碩來到了北京。吳昌碩來京後,盤桓數月,將陳半丁推介於當時的北平藝術圈,並親自為陳半丁訂立畫潤:整張:四尺四兩,五尺六兩,六尺八兩,八尺拾貳兩。條幅:視整張減半。冊頁、紈摺扇:每件一兩。半丁舊友,性嗜古,能刻畫,寫花卉、人物直追宋遠,近寫羅漢變幻百出,在佛法中可稱無上妙諦,求者履盈戶外,為定潤目如右。庚戌長夏,吳俊卿。刻印:每字壹兩。硯銘:另議。吳昌碩的大力推介使陳半丁聲名鵲起。

陳半丁 臨石濤山水冊頁之六 47.5×32cm 1910年

齊白石與陳半丁同在北京,二人對於彼此的藝術也是惺惺相惜。齊白石在《壬戌雜記》中寫道:陳半丁,山陰人,前四五年相識人也。余為題手捲雲:半丁居燕京八年,缶老、師曾外,知者無多人,蓋畫極高耳。余知其名,聞於師曾。一日於書畫助賑會得觀其畫,喜之。少頃,見其人,則如舊識。是夜余往談,甚洽。出康對山山水與觀。且自言閱前朝諸巨家之山水,以恆河沙數之筆墨,僅得匠家板刻而已。後之好事者,論王石谷筆下有金剛杵,殊可笑倒吾儕。此卷不同若輩,故購藏之,老萍可為題記否?余以為半丁知言,遂書於卷末。

齊白石還將自己的三子齊子如送到半丁門下,成為陳半丁的得意門生。

陳半丁輯評

陳半丁青山歷歷樹重重 69×33.5cm 1936年

現在除了白石老人之外,北平的藝苑大師,大概屬他最老。他的篆刻繪畫成名很早,在光緒二十年,半老便在滬上同吳缶廬先生過從甚密。半老篆刻的高古,繪畫的蒼勁,完全得力於吳缶翁的,但他並不為缶翁的範圍所囿,自有他個人的藝術生命,這是很可貴的一點。

——雙槿:《陳半丁的「半丁」的由來》,載《生生畫刊》,1947年8月17日

陳半丁慶祝和平 102×51cm 1956年

名畫家陳半丁先生,少愛繪事,初得任伯年、吳昌碩兩家之傳,後又博涉諸家,進而益上繼承創作,自成風格,又善於體物取材,於寫實之中含變化,平易中見技巧。居常擅作花卉、山水,然於人物、蟲魚、鳥獸以至書法、金石之屬,靡不各臻精妙。老年作品益詣深厚純熟之境,終日寫作無倦容,真有神顏蒼古、逸趣橫生之妙,洵屬片楮足珍也。

——李濟深:《陳半丁畫冊序》

陳半丁 蔬菜 69.5×40cm 1961年

到了抗戰後,解放前,我已近四十歲了,漸漸露些頭角,有時得與諸老輩共同參加一些筆墨聚會和宴會,才得以和這位老前輩謀面。首先給我的印象是絲毫不像少年時想像中的形象。我從前從他的畫上見到的筆勢氣派,感覺到他一定是一位威嚴凌人不可犯的老人。及到見面,首先看到他那一雙幾乎能看透每個人心的大眼睛,極饒風趣的談吐,對任何年齡的人好像都無差別感的態度,使我這個後學不覺要「五體投地」了。

白蓮《陳半丁花卉冊》 冊頁 31.4×36.4cm 年代不詳 中國美術館藏

這時我已經約略懂得一些流派、筆法及各家的性格,又親自見到老先生當場揮毫。從前思想的大寫意,必然是信手塗抹、怎樣都行的謬解,這時完全不同了。以花卉為例,菊花花葉是怎長的,梅花枝幹是怎麼生的,都合乎它們的生長規律。凡那些「筆不到處」往往已經「意到」。在聚會的場合中,倉促之際是無法畫山水的。但常見老先生畫花卉補景的石頭。一筆皴法一筆渲染,為什麼要加在那裡,往往見他先左右端詳,及至筆一著紙,便一往直前。這時我回憶看《鍾馗》"快"的直覺和吳先生(鏡汀)告訴我謹慎的道理,才得到統一。

——啟功:《回憶陳半丁先生》

陳半丁牡丹月季 96×165cm 1962年 北京畫院藏

老先生平生最欽佩吳昌碩先生,平常談藝,沒有不提到「缶老」的……真如古人所謂「寤寐受業」了。陳先生對吳昌碩先生既然如此敬佩,而我看陳老先生的畫,卻不像趙雲壑諸先生那麼亦步亦趨。這可以見到陳老先生的創作態度,吃進口裡,消化在胃裡,營養在身上。這是科學的方法,也是藝術修養的原則吧!

——啟功:《回憶陳半丁先生》

陳半丁秋逸 立軸 1949年作

半丁先生的畫,功力很深,山水似清湘老人,後參用缶翁筆意,花卉則多從陳白陽處得來。

——尤無曲:《畫語錄》,載《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畫家叢書》

陳半丁白鳳梧桐 133.5×59cm

陳半丁先生繼承了文人畫的筆墨表現技巧,產生蒼潤樸拙、剛勁含蓄的畫風。他重視詩、書、畫、印的統一,畫面力求完整嚴謹,渾然一體,尤其在寫意花卉方面成就最為突出。他常以上下分段的手法結構,給人均衡端莊的感覺,而注意中鋒的用筆,更可見出深沉的書法功力。

——黃啟龍:《陳半丁寫意花卉解析》

陳半丁紫藤 134.3×33.7cm 年代不詳 中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

陳半丁畫山水學石濤,於蘊藉中見高雅蒼古之致。人物畫簡練古雅,多表現文人的生活情趣。但相比之下,他的花卉畫成就最高。他初得任伯年、吳昌碩的親傳,又師法趙之謙、徐渭諸家,到四十歲以後,作品逐漸成熟。他善畫牡丹、菊花、紫藤、荷花,終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人畫風。他常以洗鍊、概括的筆墨和鮮麗沉著的色彩,表現不同環境氣候下花卉鳥獸的不同容貌和姿態。其筆墨蒼潤樸拙,含蓄有力,構圖上講究詩書畫印的相互作用,統一中有變化。

陳半丁在和齊白石相識後,二人結為至交,互相切磋畫藝。他們倆都是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畫家,但在風格上各有自己的特點。

——白巍:《齊白石》

陳半丁獨樹老夫家 立軸 乙巳(1965年)作

陳氏書工四體,行書尤富米南宮風韻。其於篆刻藝術善用吳昌碩鈍刀法,但結篆、章法別具機杼,印風渾厚高古,一洗時人浮媚險怪習氣。亦不肯刻板、獃滯,常在工筆中寫意,於寫意中不乏工筆。

——孫洵:《民國篆刻藝術》

陳半丁天竹水仙 133.8×45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敬滌堂(半丁)中六博新,借山館(白石)外絕囂塵。鈍刀利器余清事,扁虯圓齊與陳。

——壽石工《雜憶當代印人》詩

陳半丁能刻印,其自用印甚佳,甚至有超過其師吳昌碩者。

——鄭逸梅:《藝林散葉》

牡丹斗大葉稀稀,雨水多時梔子肥。不是記庵非大滌,筆酣墨飽自成揮。

——陳聲聰《論畫絕句》

1927年北伐完成後,北京藝專改為「國立北平美術學院」,成為北平國立八校之一。藝院設有國畫系、西畫系、圖案系、雕塑系、戲劇系,教授有鄭錦、李毅士、齊白石、陳半丁、王夢白、湯定之、周肇祥、蕭謙中……回憶授課形式,有點像英國大學中的沙龍方式,教授講課,和學生坐在一起,隨便座談。像齊白石、陳半丁上課時,略事座談,鋪開宣紙,即席作畫,大筆揮寫,墨彩淋漓,是純中國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圍攏案前,一面看作畫,一面聽老師談技法,有時提問老師解答,師生感情十分融洽。

——劉凌滄:《五十年北京畫壇回憶錄》,載《中國畫》,1983年第2期

陳半丁松枝雙猴 118.2×40.7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年以後,被聘為北京美術專科學校、京華美術專門學校講師、教授,殷殷以美術教育為事。其畫以花卉及山水著名,亦偶寫人物、翎毛、走獸,所作上取青藤、白陽之淋漓痛快,下得缶翁之磅礴深厚,故能於寫實中含變化,平易中見技巧。山水體近石濤,風致渾古。半丁書工四體。行書深得米元章韻趣,頗負時譽。治印遵缶翁鈍刀之法,然篆法、章法略異,渾厚豪邁,一洗時人浮媚險怪之習。

——馬國權:《近代印人傳》。

陳半丁、肖愻 紅梅 118×52.2cm 中國美術館藏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沒有筆力做底 國畫只是張皮
這才是國畫大師,牛!13位學生個個不得了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