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明是統一後的讀書人較多,但為何在春秋時期,有很多思想家?

明明是統一後的讀書人較多,但為何在春秋時期,有很多思想家?

一般情況下讀書人越多,思想就會越豐富,在古代統一之後,有些人為了考取功名,每天都在讀書,基本上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情,但是縱觀歷史,思想家最多的時期並不是統一之後,而是十分紛亂的春秋,可是當時因為戰爭問題,各個國家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培養人才,甚至沒有私塾,可是為何在這段時期,出現了這麼多的思想家呢?這些人沒讀書,又是怎麼學來的學問的呢?

當時的天下比較混亂,每一個國家都在逐步變強,周天子之後開始分割天下,每一個國家在前期都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慢慢的通過自己的方式逐漸變強大。每一個國家的君主也只不過是在摸索,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讓這個國家變強,如果成功了,那麼就會有其他的國家模仿,比如說當時的魏國,因為變法變得強大,秦國也模仿,逐漸的開始改善法制,以法家的思想去建國。

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之下,想要做成一番大事,必須要得到君主的賞識,當時君主們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思想能夠幫著國家富強,正是因為天下有需要,才會迫使天下出現了這麼多有才華的人。

這在古代這些古人,都比較喜歡遊歷四方,雖然沒讀過多少年書,但是他們卻會走到世界各地,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出國,因為當時時局所迫,所以很多的人在觀察的過程當中,就總結出了經驗,慢慢的學會了該如何幫助一個國家富強。就比如說當年明朝的大臣徐達,他曾經也沒讀過書,但是後來卻成為了驍勇善戰的將軍,還懂得兵法,其實就是因為打仗比較多有經驗罷。

所以說當年就有很多人,為不同的君主提供自己的治國方針,有一些可能和大體的價值觀比較相符,比如說學習當年堯舜治國的方法,堅持農業生產,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有一些可能就有點獨立,有點霸道。比如說需要用嚴明的法律治國,如果有人犯錯,或者是違反法律的話就會被殺頭。

不管怎麼樣,一旦提出了一個讓軍方感興趣的建議,很有可能自己這輩子就不用愁了,被啟用之後可以享受到很多的待遇,在戰國紛亂的時期,其他人都吃不飽,所以自然有很多人,像要擠破頭進入到朝廷當中為君主辦事。

當年的商鞅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之前學習之後,四處找合適的君主,為他們提供計謀及一些計謀,其他的人都沒能同意,只有到了秦國之後,提出的意見才受到重用,之後還享受到了很高的權力。他之所以會被殺,是因為自己不懂得珍惜。

當時在那個年代思想非常開放,很多人都在想一種新的方法去治國,所以並不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統一之後就不太一樣,因為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為了集中自己的權力開始限制思想,漢武帝登基之後,又比較重視儒學,就這樣讀書人接受的思想或者是他們發表的言論,就比較受限。

統一之後,就算是有特立獨行的人想要為皇帝提建議,可是並不一定會聽取,很容易被殺頭,就算是逃到了其他的國家,也容易被追回來,但是春秋時期並不是這樣,每個君主都怕自己錯過了,某一個寶貴的建議,導致自己的國家滅亡。

因為時代的不同,

所以才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時局會創造出更多人才,秋時期天下大亂,會有更多的人想要去思考,創造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在統一之後國泰民安,朝廷當中的官員所做的事情,就是保證自己可以活命,在現有的法制上管理自己的地盤,適當的提出一些治國建議,當然這些建議皇帝還不一定能會採納。

到後期就演變成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太平度日,在有生之年能夠積攢一些錢,之後等辭工回家,就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他們並不需要想出一些比較新奇的想法,平時只需要努力讀書,考取功名之後不犯錯,為官清廉基本上都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

思想家每天都需要積累經驗,好好的反思天下時局,反思自己的過錯一點點的提升,但是統一國家之後,官員們並不需要做這些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如果他沒有被皇帝害死,或許後來的明朝,還有一線生機
她在政權鬥爭中輸給了自己的侄子,如果成功,或許會是第二個女皇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