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吃了能長壽的食物、能吃的塑料袋、還有能發電的剩菜?矽谷熱門孵化器 IndieBio 都孵化了啥?

吃了能長壽的食物、能吃的塑料袋、還有能發電的剩菜?矽谷熱門孵化器 IndieBio 都孵化了啥?

矽谷Live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封面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6月底的午後,舊金山赫伯斯特劇院(Herbst Theatre)迎來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 CEO —— 他們是舊金山近年崛起的生物科技加速器 IndieBio 第八期的學員。

IndieBio 加速器會定期從全球各地篩選出優秀創業者,每批從 100 家企業中選出 10-15 家孵化。創業企業入選後,會獲得 IndieBio 加速器提供的25萬美元種子基金,並可以免費入駐到加速器場地4個月時間,接受加速器提供的市場拓展、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培訓。

而對於這些初創企業來說,路演日 Demo Day 絕對是個大日子:這一天對他們來說,既有臨近畢業的狂歡,也有 「期末考試」 的壓力 —— 上百名投資人將來到 demo day 現場,CEO 們集顏值 智慧 黑科技於一身,「撩」 的就是這些未來合作夥伴。

矽谷洞察最感興趣的是幾家跟我們日常生活、尤其是食物相關的初創項目,畢竟幾千年來不管科技如何演變,我們人類一直都在吃幾乎同樣的食物。那麼,2019 年的生物科技究竟會如何改變未來食品呢?

重啟細胞能量的長壽食品

衰老的體驗是殘酷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像20多歲時那樣不管怎麼「胡吃海塞」,照樣能保持健康和身材呢?

本屆孵化公司之一 Guided Clarity 的 CEO Helen Chen 介紹,這實質上是因為我們細胞內的線粒體在隨著年紀增長走下坡路。

線粒體是細胞內能量生成的關鍵細胞器,還參與細胞凋亡、自由基生產、脂質代謝等代謝過程,是細胞內的「電池」。任何電池用的久了都會有損耗並變弱,線粒體也不例外。反之,如果能對線粒體進行清理和翻修,身體功能就能得到改善,並延長壽命。

聰明的身體自帶這種功能,不定期對細胞發電廠進行大整修,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叫做線粒體自噬機制。然而,線粒體自噬過程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懶」,在我們越來越需要它的時候,它卻會時不時「罷工」。

Helen Chen 稱,她的團隊發現了一種分子,可以有效地喚醒和激發細胞的自噬,相當於在細胞尚未「退休」之前,就不斷傳達信號讓它提前翻新它的發電廠,增強增強細胞自我更新的效率以保持活力和效率。

有趣的是,這種分子只能從母乳的蛋白質中提取。「我們整個團隊花了5年的時間才定位並提純出了這種分子,並且為整個過程和提取出的成果都申請了專利」,Helen Chen 說。

Guided Clarity 在對 73 名健康志願者為期六周的臨床試驗中發現,增加這些分子的志願者們平均的細胞能量增加了20%!同時,引發衰老的另一個 「慢性殺手」,炎症標誌物(NLR)也顯著降低,身體功能得到了改善。下一步,Guided Clarity 計劃針對最受益的群體:65歲以上的老人來進行試驗。

目前,Guided Clarity 已將在實驗成果打包成了一種名為 「Mitonova」 的新食物,有望將重新定義目前的「能量食品」,升級為「長壽食品」。

可以直接吃,溶解於水的塑料袋

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和自然環境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對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發和商業化熱情一直都居高不下。但現實生活中仍然到處都是塑料袋,原因在於已有的所謂生物可降解塑料多對降解的溫度要求高,達不到高溫條件,直接丟棄到冷水或海洋里仍然是塑料垃圾;要麼就是即便冷水可溶解,但並不安全,依然會釋放有毒物質污染環境;少有的能在冷水下溶解也相對安全的產品,價格卻太高。

Mart Salum?e 是來自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材料系的科學家,也是 Decomer 公司的 CEO 和聯合創始人。Mart 宣布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可食用的、可溶解於水的塑料包裝袋,目前主要用於食品包裝,但也可以延伸到其他藥品、農作物和水果包裝等多個領域。

話音剛落,為了證實所言不虛,Mart 竟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塑料袋,揉成一小團放嘴巴里,吃掉了!!

Decomer 的創新在於,不同於以往從化學物品或動物製品中提取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方法,他們研發出的塑料是完全基於植物材料的,安全到可以直接吃掉,並在冷水和熱水中都能自然溶解

最重要的是,由於植物材料的易獲取性,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讓這種新型塑料袋的大規模市場化有了可能。

Mart 的團隊向公眾展示了他們已經研發出的各種小型食品包裝袋,人們可以現場嘗試把它扔進水杯,觀察它迅速、無聲無息溶解的過程。他們因此得到靈感,還把之前不方便取用的液體 —— 如蜂蜜 —— 用這種材料製作成了一個個蜂蜜球,使用時只需拿幾顆蜂蜜球出來,扔到水裡就可以了。

Decomer 下一步計劃募集種子輪投資,以投入與大型食品公司的合作。

這實在是讓小編激動不已的創業項目,如果能夠成功商業化,一個沒有塑料污染的世界該有多麼美好!

食品垃圾可變身城市電源

食物浪費已經在很多城市變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數據顯示,全球高達 40% 的食物到最後都被浪費掉了,變成了食物垃圾。在垃圾分類做的不好的城市,這些食物垃圾還會滋生很多健康問題。

Electro-Active Technologies 的 CEO Alex Lewis 對此痛心疾首,他和團隊研發出了一個模塊化系統,該系統可以用生物催化劑將食物垃圾轉化為氫氣,而氫氣可以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為城市發電,整個系統裝備可以直接安裝到社區內。

「我們想做的,是打造一個城市社區的閉環運營,從食物垃圾到氫氣,再到發電,讓城市節省能源並可持續發展」,Alex 說。

他進一步解釋說,「關鍵在於,我們開發出了自己的專利工藝,可以先形成一個強大的微生物群落,這些生物催化劑能夠高效,高效地將任何有機廢物轉化為電子,從而產生氫氣。與水電解相比,廢棄原料的使用使我們的工藝能夠將可再生氫生產的電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從而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Electro-Active Technologies 通過為期五年的實驗數據認定,他們的系統產出氫氣的方法具備商業化的可行性。現在,他們正在跟加州幾個不同的城市裡的食物垃圾處理廠和氫氣最終用戶合作,將生產本地化,使氫氣成為非常經濟的電源和食品垃圾解決方案。

除了這幾個項目,當天跟食物相關的還有New culture Foods,它所做的事情是「不用牛奶來做乳酪」,即靠在實驗室里生物合成製作乳酪的關鍵酶物質,來批量製作乳酪,確保口感和營養都絲毫不輸用牛奶製作的乳酪。該項目受到了大量純素食主義和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歡迎,公司的乳酪試吃名單上已經有近 5000 人在排隊了。

跟 Decomer 製作環保塑料袋相似的是,此次被孵化的另一家公司 Tinctorium 正使用生物發酵來製造靛藍染料(靛藍被用來給牛仔褲染色),要「為地球製造最環保的牛仔褲」。

當天還有兩個基因編輯治療疾病的項目引起了很多投資人的關註:BeeLine他們的科學家團隊嘗試重新編程 T-Reg 細胞以調節免疫系統,第一個應用是器官移植,即讓免疫系統能夠順利接受新器官,減少排異反應;

另一家是Caspr Bio。Caspr Bio使用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 來進行疾病的快速定位和診斷,第一個應用的是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診斷。在 IndieBio的四個月期間,他們還發現了一種新型的 Cas 12a 和 Cas 9,已經和幾家醫院共同開發產品,並在多個臨床相關目標上驗證了該技術。

怎麼樣,看了這麼多和我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密切相關的創新公司,你對哪家最感興趣?歡迎留言評論,矽谷洞察會選出大家關心的公司進行採訪哦!

矽谷洞察之前已採訪過本期 IndieBio 孵化的一家公司,詳情請看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BlockGroup合伙人徐英凱:重新洗牌,加密貨幣頂級玩家的野心和決心
《細胞》重磅連發:記憶可「遺傳」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