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1907年,美國海軍決定派遣一支由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後勤保障艦組成的美國艦隊做一次環球訪問,以顯示美國的海上實力,艦隊官兵達1.4萬人。為了讓整個艦隊更為顯眼,羅斯福總統特別下令所有艦隻一律漆成華麗的、具有喜慶意味的白色,該艦隊又被稱為「大白艦隊」。它沿途訪問的最後一站是中國廈門。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08年10月30日,美國海軍的路易斯安娜號、威斯康星號、弗吉尼亞號、俄亥俄號、密蘇里號、伊利諾斯號、肯塔基號、奇爾沙治號等8艘戰列艦抵廈門訪問。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迎賓館宴會廳內宴請美國艦隊海軍官兵代表清政府對能夠邀請美國艦隊訪華非常重視。根據1908年12月4日《申報》的報道,清政府從最初的40萬銀元接待費上升到100萬銀元,最後達到了136萬銀元,其中很多賬目不明,令人可笑的是,單單是啤酒一項,清政府就花費了14萬銀元。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為迎接美國艦隊搭建的演武亭彩樓正面

對於美軍艦隊的接待工作,清政府提早好幾個月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安排。1908年5月25日,清政府發文給北洋大臣楊士驤、南洋大臣端方和閩浙總督松壽,對接待美國艦隊的到來進行了周密的布置。如此龐大的美國艦隊訪華,這是破天荒第一次,外務部就接待禮儀方面考慮得十分周全,就連由誰首先宴請都考慮到了,唯恐不合禮儀。1908年9月27日,清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降旨派軍機大臣毓朗、外務部右侍郎梁敦彥前往廈門,閩浙總督松壽前往妥為照料,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率艦先期前往廈門迎候。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接受檢閱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行進中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為美國客人表演雜耍

訪問的最後一天,即1908年11月4日,廈門還盛放煙花,這是廈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放煙花活動,美國艦隊官兵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略感遺憾的是,放煙花失火燒毀了美國海軍官兵部分等待寄出的明信片。清政府贈送艦隊成員的禮品也讓他們大為尷尬。據記載,當時贈送艦隊成員各一份特製景泰藍紀念瓶和碟。還舉辦球賽,冠軍的獎品是金杯各一座,參加足球和棒球決賽的四隊隊員都有那金杯的複製品。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美國艦隊軍官與清廷官員

為方便美艦官兵上岸,清政府專門在廈門磐石炮台西邊的海灘修建臨時碼頭,架起一座直達陸地的木橋,自碼頭到南普陀寺口修築一條短程馬路,從上海租來馬車數輛,沿途張燈結綵,由商會在寺內布置商品陳列,供美國水兵參觀、購買。晚清政府還組織學校學生沿途列隊歡迎,儀式隆重,盛況空前。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歡迎美國艦隊的迎賓館

由於清政府在接待方面不惜血本,美國海軍艦隊官兵在廈門過得非常的開心。出版於1912年的《IN AND ABOUT AMOY》(廈門縱橫)一書,其作者畢腓力是長期居住在鼓浪嶼的美國牧師,他在《IN AND ABOUT AMOY》一書中也描述了1908年美國艦隊到訪廈門的盛況。

畢腓力在書中稱,美國這支艦隊經常訪問全球其他的許多地方,艦上的官兵一般都會放棄上岸的機會,把上岸的機會讓給比自己更想上岸的人,但是,在廈門就沒有人想錯過上岸的機會了。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大白艦隊艦員合影

畢腓力在《IN AND ABOUT AMOY》一書中描述稱,美國艦隊來到廈門前的幾個月,籌備工作已經開始大張旗鼓地進行了。為此,清政府花費了大約100萬美元。有如宮殿一般的彩棚,懸掛著用價值5000兩銀子的中國上等絲綢編結而成的優雅綵球。裝飾屋子的一些植物,有的樹齡超過300年,價值5萬兩銀子。美國海軍此次來人甚多,需要造一個能容納3000人同時赴宴的宴會廳。清政府在今天的演武場空地搭建一座大竹棚,飾以綵綢,作為歡迎會場,周圍興建十幾座館舍和牌樓,構成了一個環形建築群。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時,清政府的接待方式堪稱面面俱到

演武廳廣場

為了打造儀仗隊的形象,清政府特命上海江南製造局,趕造新毛瑟槍1600支,馬槍300支,立即武裝和訓練精銳新軍。這支隊伍一律全新衣帽、皮靴,挎著洋槍、佩刀;此外,還專門鑄造面值1元的銀牌7200枚,面值30元的金牌200枚,以分贈美海軍官兵。

當時,廈門城市面貌還很落後,百姓仍然使用煤油燈。為了接待氣派一點,接待的場地需配置發電機器和5000盞電燈,把主要迎賓地點南普陀裝點起來。於是,清政府專門派人到天津把發電機裝運南下,點亮了廈門歷史上的第一盞電燈。

為接待美軍官兵,清政府派員赴廣東採購大量花木盆景、特等煙花和酒席上用的一切器具。警察也開始整頓市容,各家各戶都要將門麵粉飾一新,凡有礙觀瞻的招牌和路牌統統拆掉。香港著名的「髦兒班」戲班,也由班主金翠英親自率領應邀來廈。由於趕造戲園工程巨大,又從福州等地招工兩萬多人,日夜趕工。另外,清政府還專門為美軍官兵採購了大批的啤酒。

除了啤酒,為了讓美軍官兵能在廈門大飽口福,清政府還從北京、上海招募來了700多名廚師,席間,鼓浪嶼女學生、當年14歲的周淑安(她長大後成為中國現代聲樂事業的先驅、第一位女合唱指揮家),用英語領唱美國國歌,大受額墨利司令讚賞,「就是美國小孩,也很少能唱得這麼好」。

在清政府的安排下,美軍官兵還玩起了棒球、足球、角力、划船等,網球本來也有安排,後因為下雨不得不取消了。

民國異事、神秘懸疑、奇門秘術盡在網易雲閱讀之《民國術士》,欲知詳情請點擊: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安德海和慈禧有無兒女私情,宮女口述歷史給出的答案很客觀
光緒三十一年,康熙景陵隆恩殿大火之謎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