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現有理論無法解釋宇宙早期出現的超大質量黑洞

現有理論無法解釋宇宙早期出現的超大質量黑洞

雖說科學家們認為,每個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我們的銀河系就有一個),但用現有理論很難為它們的存在性作出合理解釋。


據我們所知,死去的巨型恆星會形成黑洞。恆星坍塌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大多數黑洞的形成機制:一顆比太陽質量至少高五倍的恆星,在其壽命即將結束時開始耗盡自身。恆星經歷一次超新星爆炸,損失部分質量,然後坍塌成黑洞。天體物理學家認為SMBH最開始也應該就是如此形成的普通黑洞,隨後在漫長的歲月中,通過蠶食附近的物質逐漸壯大自身,變成了超大質量黑洞。


這一理論的問題是,需要給SMBH足夠漫長的成長時間。

今年3月,一群天文學家宣布,找到了83顆古老的SMBH,它們無視了我們的理論。


2017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相當於8億個太陽質量的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非常古老——在大爆炸後僅過了6.9億年就已經成形。許多SMBH都是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同時,根據它們的多普勒紅移,它們必定形成於大爆炸後的前8億年。


問題就出在這裡:如此短暫的時間,不足以支持它們膨脹到如此規模。


加拿大安大略省韋仕敦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搞清了其中的奧妙。新的假說被稱為「直接坍塌」,用於解釋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古老SMBH。

他們的論文題為《直接坍塌情景中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函數》,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作者是Shantanu Basu和Arpan Das。Basu是恆星形成和原行星盤演化早期階段領域裡公認的專家。他也是韋仕敦大學的天文學教授。 Das來自該校的物理和天文系。


直接坍塌理論認為,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高速擴張。然後,突然停止。為此,他們開發出了新的數學模型。他們指出,愛丁頓極限在該機制中發揮了作用。


「超大質量黑洞只在極短時間裡才能快速生長,然後,因受其他黑洞和恆星製造出的能量波的作用,黑洞停止生長。間接的觀察證據,表明黑洞起源於恆星的直接坍塌,而不是來自恆星殘骸。」


新假說為天文學中一直存在的棘手問題提供了有效解釋。Basu認為,可以通過未來的觀測,驗證宇宙早期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歷史。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首次在雷暴中同時記錄到兩類伽馬射線事件
鹽礦里發現古瑪雅時期玉鑿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