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你有多了解你自己?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你認識你自己嗎?

你可能會哈哈大笑一聲:全世界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吧!

但事實上,這或許只是你的一個錯覺。

前段時間馬雲發表的「工作要有996精神 生活上要669」的擦邊球言論,讓很多人覺得,馬雲飄了。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許多人認為,巨大的權利和財富讓他忘乎所以,而這種飄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對馬雲的絕對崇拜和絕對服從。

先不說馬雲是否真的飄了,但當一個人處在這樣的境遇和段位時,的確容易自我膨脹。

記得2011年的快女冠軍段林希,曾經在《奇葩大會》上就分享過自己的一段類似經歷。

她說,自己成名後,工作就開始忙碌起來,天娛幫她接商演接到手軟,工作上配了經紀人和個人生活助理,一切硬體條件都是一線大牌明星的標配。

她認為一切是唾手可得,花錢大手大腳,不知珍惜,甚至可以說容易飄起來不知天高地厚。

一場演出輕輕鬆鬆就能掙12萬,讓這個來自雲南還沒來得及見世面的年輕女孩不知不覺掉入浮華陷阱。

所有的人不管是來談合作還是加好友,她當時都只有一句話,「找我經紀人」,甚至連自己媽媽打電話問她什麼時候回家,也是這句。

「膨脹得越高,摔得越快。」

2013年底,她的工作量逐漸減少,自然錢也越賺越少,但大手大腳花錢的消費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所以生活開始變得困頓,最後只得回老家。

回到老家後,明星的光環徹底散去,雖然心情越來越抑鬱,但為了生存,也不得不找點事做。

於是,她跟朋友一起做微商,也開過計程車,甚至辦起了文化公司……再也沒有碰過音樂。

段林希從選秀冠軍的頭銜到最後摔得徒剩一身傷,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自視過高。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其實,生活中的大多人,都存在自視過高的現象。

有一項調查就顯示,70%的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於其他人;94%的大學教授認為自己的能力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這世上,超過一半的人都不了解自己。

02

自我意識對靈魂至關重要

組織心理學家塔莎?歐里希在《真相與錯覺》這本書中說,自己曾帶領團隊考察了來自世界各地幾千名的對象,最後遴選出50名表現優秀的人。

這50個人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不少人是《財富》500強的企業領導者和高管。

在對這些人進行一系列研究後,塔莎?歐里希博士發現:這些人永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的目標定位很準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對於實現目標的表現如何,以及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可以說,這群人經歷了自我意識成功塑造的過程。因此,他們被稱為 「自我意識獨角獸」。

較高的自我意識,是他們成功的墊腳石。

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猶太人的信仰中,自我認知被稱作「自我改善的先決條件」;

孔子也曾告誡他的弟子說,要管理他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一位穆斯林哲學家也曾寫過:「自我意識對靈魂至關重要,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因此,提高自我意識,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意義,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西遊記》中,唐僧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向別人這樣介紹自己:「貧僧唐三藏,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他的介紹中蘊含著「我是誰,來自哪裡?又去往何處?」這三個人生的終極哲學問題。

從他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唐僧對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都有著清晰的認識。

取經路上的千難萬險,是為了加深對自我的認知,理解別人對他的評價有助於讓他明白自己的人生意義就是「求取真經、普渡眾生」。

唐僧積極主動地一步步地探索自己的人生價值,其實就是自我意識的塑造過程。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在於具備較高的自我意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自知之明。

03

如何提高自我意識?

關於如何提高自我意識,《真相與錯覺》這本書提了幾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①避免陷入「反芻思維」

祥林嫂是魯迅經典小說《祝福》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她的不幸,與黑暗的舊社會制度分不開,但是和她自己陷入被逼改嫁、丈夫早死、兒子被狼吃掉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的這種閉環思維,也有一定的關係。

這種閉環思維就叫「反芻思維」,它指的是一種專註於自己的缺點和恐懼狀態的想法,並且沉浸在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中難以自拔的思維方式。

比如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過陷入某種情境不能自拔的經歷:腦海中不斷播放某個畫面,某一段話,以及閃現一些因為做過或者沒做某件事情而懊悔、自責的感受和想法。

這就是「反芻思維」的過程。

陷入反芻思維時,我們要問問自己,別人是不是和我們一樣關心這件事?事實上,很少有人會像我們自己關注我們的錯誤一樣,將錯誤放大來懲罰自己。

現代社會節奏這麼快,人都那麼忙,你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重要,所以哪怕犯了錯,也不要太在意,努力改正就好了。

摁下暫停鍵,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就是避免陷入反芻思維的最佳辦法。

比如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可以去見見朋友,逛街或者品嘗美食。等滿血復活後,就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審視,把事情處理好。

關注學習而非表現,是反芻思維的一把利器,也是被證實可以用於提高成年人的工作表現。

②轉換視角

有一個關於拿破崙的故事,說他曾經登報招聘秘書,世界各地的應聘信件像雪花一樣飛來。

但是在看了這些應聘信件後,拿破崙很失望,因為這些應聘信件千篇一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直到他想要放棄這個招聘計劃時,他看到了夾雜在眾多信件中的一封,拆信後看到的第一句,就讓拿破崙眼前一亮。

信件內容大致是說,拿破崙的招聘廣告,肯定會讓他收到大量的求職信件,而拿破崙日常事情繁多,肯定沒有時間去認真閱讀這些信件。

只要拿破崙願意撥打這個電話,她非常希望來幫助拿破崙整理這些信件。信的末尾還附上應聘者十多年的工作簡歷。

結果這位女士被錄取了。

這位應聘者她通過換位思考,了解了拿破崙的需求,對症下藥,最後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有時候,轉換一下視角,往往就能發現自己的價值。

③多問「為什麼」,而不是「什麼」

在我們周圍或者多數影視劇中,大家可能都看過這樣一幕:一旦提到「分手」,多數人的表情會立刻變得僵硬,甚至震驚,並且還會發瘋般追問「為什麼」?

每個人都渴望真相,希望弄明白對方「為什麼」這樣做的理由。

事實上,如果你不斷地用「為什麼」來質問對方,不僅永遠無法獲得答案,還可能因為對方胡亂給出的奇葩理由讓自己再次受傷。

研究表明,「為什麼」這三個字會讓人們心跳加速感到緊張。與其去問「為什麼」,不如多問「什麼」,我們獲得的會更多。

周末閨蜜約我聊天,她是一家小服裝店的老闆,見面後看她狀態不好,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她說,這兩年生意不好做,店鋪盈利不多,如果再僱傭店員就會入不敷出,可是沒有店員幫忙,採購、上貨、賣貨、盤點……

閨蜜越說越難過,我及時止住這個話題,重新問了她一個問題:「那你喜歡什麼樣的生活?」

她說自己喜歡朝九晚五,有固定上下班時間,還能和很多人在一起熱熱鬧鬧有歸屬感的生活……

如果我繼續 「為什麼」這個問題,相信和閨蜜聊完後,她的困惑不僅得不到解決,心情還可能更差、更壓抑。

當我用「什麼」的句式提問時,閨蜜開始挖掘自己身上潛藏著的信息,讓自我洞察力得到提升,對生活的困惑也慢慢有了答案。

多問「什麼」會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潛能,保持好奇心,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從提問「為什麼」到「什麼」思維的轉變,實際上就是受害與成長的區別。

因此,在我們自我意識塑造的過程中,應該多問「什麼」,迅速開啟成長的天梯。

一個過氣女明星教會我的事:人最大的智慧,在於懂得這一點

04

找到你的那顆藍寶石

塑造自我意識,提升洞察力,啥時候都不晚。

探索自我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許還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是請你不要放棄。

那些沿途的沮喪、畏懼、障礙和挫折是收穫自我意識路上的一顆顆美麗的藍色寶石,是饋贈給我們的神奇禮物。

每收穫一顆藍寶石,我們就會成長一大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寫給月入三五千的你: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忽視這件事,人生越活越無趣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