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090天

01

最近,「熊孩子」的新聞屢見不鮮,花樣也越來越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出來的。

比如前兩個月,2個孩子放假在家閑得無聊,買了3瓶農藥,到小龍蝦養殖基地投毒,導致基地內的龍蝦全部死亡,損失達6萬元以上。

問及投毒原因,熊孩子竟然回答因為「好玩」,想試試看小龍蝦會不會被農藥毒死。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5月24日,深圳某小學一四年級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橫行霸道,幾乎把班裡所有的人都打過,47人中有45人表示自己曾受過欺負。

據同學反映,該生會不分原因地攻擊同學,包括吐口水,用指甲抓,拿筆戳,甚至將女同學眼睛打出血。如果有同學反抗或告狀,他就會追加報復。

而當老師給其家長反映情況時,熊孩子的父親竟然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還有一個來自網友的分享:自己停在小區內的車被某個熊孩子划了,他調取小區監控找熊孩子的父母理論。

父母見狀,沒有半點歉意,並稱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能怪他。談及賠償,孩子的父母更是大言不慚地說,都是鄰居,意思一下就行了。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看完這些新聞,突然想到網上流傳的那句話: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個天上的老子。

的確,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兩個不懂事、沒教養的熊家長,沒有例外。

很多家長為熊孩子行為的開脫都建立在同一個基礎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對自己行為的對錯分不清,所以應該得到周圍人的諒解。

但是,熊孩子不能分辨是非,家長可以。

錢文忠教授曾說:我們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讓步,才導致一些孩子活成了社會上人見人厭的生物。

如果不希望熊孩子在社會上吃虧,就應該把那股「熊」勁兒掐死在搖籃里。

02

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熊孩子的新聞,和以往的畫風不一樣: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家長不但在業主群里跟大家道了歉,還把熊孩子的屁股打開了花。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很多人對孩子家長的行為拍手稱快,認為家長就應該這樣教育熊孩子。

的確,熊孩子作惡,家長都逃脫不了責任。

吳軍博士曾被邀請上《鏗鏘三人行》,做了一期關於熊孩子的節目。

當被大家問到「在美國遇到熊孩子闖禍怎麼辦」時,他回答:「家長該坐牢坐牢,該賠錢賠錢,而且美國的傷害賠償動不動就是幾百萬、上千萬,你家孩子有本事在幼兒園打人的話儘管打,回頭找家長算賬就好。」

正因如此,美國的熊孩子並不多。

他說,美國總體上講是一個對孩子很寬容的社會,但是孩子真闖了禍,不會因為「年紀小就不處罰了」。

2002-2003年,美國還出了一個未成年的連環殺人犯,罪當判死刑,但是年齡不夠,於是判了他到18歲時被處死。

等於說,這個孩子隨後幾年在監獄裡活著,就是為了長大到18歲被處死,並且最後真的就這樣被處死了。

雖然說起來有些悲哀,但對於受害者,這種處置還是公平的。

而對於沒有闖下這麼大禍的孩子,有什麼刑事責任或民事賠償,就只好讓家長代勞了。

因此,家長們如果不想自己坐牢,一般都會管好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熊孩子和犯罪之間,不過是一個熊家長的距離,這句話並無道理。

管教好一個熊孩子,或許就相當於給社會減少一個殺人犯。

不過,對於「家長把孩子屁股打出花」的行為,也有人認為,家長下手似乎重了點,並且對於熊孩子,並不是一頓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的確,對於熊孩子的管教,必須從根源上入手。

那麼,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

就是社會情感的匱乏

03

社會情感,是指人在社會中培養出來的與人交往並改善自身行為的感情。

傾聽與溝通、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都統稱為社會情感能力。

而熊孩子大多自私冷漠、蠻橫無理,不懂得與人溝通,這都是缺乏社會情感導致的。

《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我們所有的教育規則和教育方法,都不能忽視群體思想和社會適應的思想。

因為群體性是人類的一個基本特性,歷史上人總是群體地生活在一起,組成群體,可以彌補單個動物作為個體所缺乏的能力,從而安全地存活下去。

語言的存在和發展也證明了人類群居的必要性,因為對於一個獨居的人來說,語言是不必要的。

因此,由人的群體性發展而來的社會情感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社會情感,人的其他能力,如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畢竟與世隔絕的人根本不需要邏輯。

在美國,有一個已經運行了40年的非盈利組織——兒童委員會就提出:避免成為「熊孩子」的真正秘訣就是要注重社會情感技能的學習。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那麼,如何培養熊孩子的社會情感技能呢?

缺乏社會情感的人,從根源上來說就是缺乏同理心。

比如一個窮凶極惡的殺人犯,如果他知道自己是在犯罪,會給人帶來痛苦,下手的時候可能會手軟。

但如果他不覺得這件事對別人是一種傷害,就會表現得極為兇殘。

這世上最大的惡,就是作惡而不自知。

那些作惡的熊孩子,就是因為缺乏同理心,不知道什麼是惡,什麼不能做,所以才頻頻闖禍,甚至走上犯罪。

因此,發展社會情感,應該從培養熊孩子的同理心做起。

04

《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當面對一個思想混亂甚至已經形成了有害思想或犯罪傾向的孩子時,長篇大論的道德說教對他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效果,只有進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徹底清除其有害的心理根源。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自己當成道德的法官來審判他們,而要爭取成為他們的朋友或治療他們的醫師。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340:朋友》中說:朋友,是一種特殊的關係

它的特殊性就在於,雙方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能夠相互尊重,並在對方需要的時候,自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和孩子做朋友,讓他感受到尊重,他也會知道該如何尊重別人。

只有最大程度上教孩子尊重他人,學會共情,明白規矩和底線,孩子將來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

否則,今天不教育熊孩子,將來社會定然會狠狠地幫你教訓。

那時候,等待他們的就不是惡語相向這麼簡單,而是棍棒和拳頭、殘暴和血腥,比如早前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


一位母親帶孩子就餐時,由於孩子多次騷擾鄰座的客人,最後被對方怒扇巴掌;火鍋店老闆的孩子朝兩個中年男人的鍋里吐口水,結果男子砍死店主一家;小男孩在公交車上踢了幾下坐在一旁的21歲的男子。男子立即將熊小孩過肩狠摔到地上,並用腳猛跺孩子的頭部。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作家連岳說:「為什麼教育孩子有禮貌,不可侵犯他人?這就是讓他生活得比較安全,這種方式風險低。他出門不會惹麻煩,更不會去挑釁力量遠勝於自己的對手。」

深有同感。

05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曾對熊孩子發表過這樣一個觀點:

好習慣不見得會傳代,但壞毛病一定會遺傳。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樣……不會過公共生活,是我們的老毛病,這個毛病,需要教育,需要改,從小就得把這個道理灌輸給孩子,用合適的行為模式影響他們。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他所說的合適的行為模式。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在輕軌上拿著酸奶亂跑,媽媽讓他坐好不要動,他不聽,結果連人帶奶摔倒在地上。酸奶灑了一地,孩子也大哭了起來。

估計摔疼了,孩子一邊哭一邊想讓媽媽抱。

這種情況下,當媽的一般都會心疼地抱起來,但這位媽媽卻跟他說,想抱抱就不準哭,孩子立馬停止了哭泣。

接著,媽媽從包里掏出了紙巾和垃圾袋,讓孩子自己把灑在地上的酸奶擦乾淨,跟他說:「自己做的錯事要自己負責收拾」。

和孩子一起收拾乾淨後,媽媽耐心地跟孩子分析他剛才的錯誤,讓他給周圍的人道歉。道歉完後,媽媽在寶寶的額頭上親了一口,才把他抱了起來。

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最大的惡,是作惡而不自知

還有一個故事,是網友@丁丁鐵骨分享的:

上次帶一歲不到的侄女兒出去轉,遇到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小男孩對小嬰兒很有興趣,但是手一直背在背後,我跟她說如果喜歡小妹妹可以跟她握握手,他害羞的一笑:叔叔我剛才在外面玩沒洗手,有細菌,會讓妹妹生病的。感動的同時,更是對男孩家長的敬佩。

有人說,最高級別的炫富,不是穿金戴銀,或者向別人透露你的財富,而是你出門帶了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意思就是先學會做人,品德修養好了,行有餘力,才可以學習文化知識。

立足於社會的教養,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有教養、三觀正的孩子,人生的道路會更明朗,因為他們的優秀會散發光芒,引人注目,得到更多有利的幫助。

願每個為人父母之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40歲章子怡吃泡麵上熱搜: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認命
「我刪了偷我綠色能量的好友」:生活中這個細節,暴露了你的情商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