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的詩人為何都是武林高手?

唐朝的詩人為何都是武林高手?

開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736年—737年),李白攜妻舉家移居魯郡兗州任城縣(今山東濟寧)。他之所以要移居山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就是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詩里所說的「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李白為什麼要「學劍來山東」呢?因為當時有一位擊劍名人、射虎能手斐旻(唐文宗在太和元年曾將李白詩歌、張旭草書、斐旻劍舞,稱為「三絕」)隱居山東,所以李白要移家就教。李白曾經寫信給他說:「如白,願出將軍門下。」

由於李白自幼在蜀中習劍練武,加之在山東又受到武林高手的調教,因而技藝日精,膂力過人。他後來在幽州(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城西南)打獵,竟「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

56歲的杜甫在夔州(治所在今重慶奉節東)時寫過一篇題為《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的詩「甫也諸侯老賓客,罷酒酣歌拓金戟。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並落瞿塘石。白帝城門水雲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電傳紫游韁,東得平崗出天壁。江村野堂爭入眼,垂鞭嚲鞚凌紫陌。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詩中寫到杜甫青少年時是一名騎射兼備,技藝高超的遊俠兒,至晚年還能馳騁校場,雄風猶在。

在新舊《唐書》及《唐才子傳》中,初盛唐的詩人,大多善騎馬射箭,體魄強壯,具有「哥舒夜帶刀」的氣概。

唐人尤其是初盛時代的人們普遍重視體育鍛煉,對人體的審美也相應以健康強壯為標準。唐代社會特別是初盛唐時期,人文主義氣氛濃郁,社會經濟繁榮,國家上下都普遍重視生活質量,重視提高生命質量,包括足球、馬球、毽子、鞦韆在內的各項運動開展得蓬蓬勃勃。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武科考試,還使包括騎馬、射箭在內的軍事體育走進尋常百姓家。當時人們理想的美男標準是:濃密的須髯和長髭,崇尚強健的體魄,能騎善射,擅長劍術和拳擊。

唐代特別是初盛唐時代尚武成風,俠氣漫溢,整個社會涌動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浪潮。「保衛邊塞去」——是「唐人為祖國立功的英雄氣概的嚮往」。王維早年銳意進取,風華爍爍。他在《贈從弟司庫員外絿》中自述「少年識事淺,強學干名利」。他的七絕組詩《少年行四首》與《隴頭吟》以及《老將行》《燕支行》(其自注「時年二十一」)里所展示的「咸陽遊俠」「長安少年遊俠客』「關西俠少」等,都不是那些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紈袴子弟,而是神采奕奕,朝氣勃勃;有的雖也有香車寶馬、美酒靚女相伴,卻是志在千里,輕生報國,仗劍從軍,渴望建功立業的好兒郎。

李頎在《緩歌行》里則寫道:「男兒立身須自強,十年閉戶潁水陽。」他在嵩陽(今河南登封)潁水北岸「閉戶」的十年間,除了折節讀書,還習劍練武。

李頎與高適、岑參、王昌齡並稱「高岑王李」,為盛唐四大邊塞詩人之一。四大邊塞詩人的領軍人物高適少年時代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所以後來能數次奔赴塞外戍邊,終「以詩人為戎帥」。

岑參也同李頎一樣,少年時代居於潁陽及嵩山,既讀書,亦習武。天寶八載至天寶十載(749年—751年)、天寶十三載(754年)至至德二載(757年)兩度戍邊西北,在輪台(今新疆輪台)、北庭(今新疆孚遠)等地戰鬥,生活了整整六年。他對肩不能扛槍,手不能放箭的文弱書生予以鄙薄之情。

王昌齡出身下層人民。他在《上李侍御書》中說:「久於貧賤,是以多知危苦之事。……昌齡豈不解置身青山,俯飲白水,飽廣道義,然後謁王公大人希大遇哉?」他於開元十五年(727年)考中進士,授秘書監校書郎。可是,他並不滿足於此,不久即投筆從戎,奔赴西北邊關,在蕭關、臨洮、碎葉等地軍營中,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並肩殺敵。他在《答武陵田太守》中寫道:「仗劍行千里,微軀感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可見他與同時代的「少年詩人」一樣,也是俠骨錚錚,仗劍行天下的。他在《少年行二首》其二中有吟:「走馬遠相尋,西樓下夕陰。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是少年俠氣與報國情懷,再加上一身好武藝,使他與血染沙場的將士們同仇敵愾,感同身受。他的邊塞詩,既有悲歌慷慨(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又有柔腸百結(如「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表達自己的情懷,更為將士們歌唱!

其實,不獨高、岑、王、李等邊塞詩人,可以說初盛唐幾乎所有的詩人都擁有一定的武功(當然高低不同)和健康的體魄,所以他們出遊能射獵,行俠能拳腳,上前線能殺敵立功。如駱賓王,聞一多先生說他「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又如陳子昂,盧藏用《陳氏別傳》說他「奇傑過人,姿狀岳立,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

又如張說,雖與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以詩人享譽文壇,且是一代名相,卻難掩其戎帥本色。開元元年(713 年),他曾獻佩刀與唐玄宗,暗示玄宗殺太平公主,平息了一場政治危機。開元七年(719年),張說「以右羽林將軍檢校幽州都督,入朝以戎服相見。帝大喜,授檢校并州長史,兼天兵軍大使。」他軍功顯赫,「為文屬思精壯」,更為可貴的是「敦氣節,立然許,喜推藉後進,於君臣朋友大義甚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前仆後繼征戰,隋唐兩朝為什麼跟高句麗過不去?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