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更強大的社會保護系統,為美國童年塗上色彩

更強大的社會保護系統,為美國童年塗上色彩

今天,美國在教育和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現象。這種差異性進而轉化為兒童在所享受資源和經歷方面的巨大差異,孩子出生時的社會經濟階層對他們今後的生活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美國要對所有的孩子和家庭兌現平等的諾言——如果這份諾言不只是一份空頭支票的話,就需要訂立新的社會契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兒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完善教育機構,以及更好地發揮家庭的作用。

原文 :《兒童需要更強大的社會保護體系》

編譯 |趙紀萍

圖片 |網路

構建完善的兒童社保體系

在美國,政府為成年人提供了各種形式的社會保險。成人在退休後享有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國家為他們提供可靠的養老和醫療保障。就連那些身有殘疾而不能工作的人也同樣有權享受殘疾補助金和醫療保險。但遺憾的是,社會保險體系並沒有涵蓋兒童這一群體。孩子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如果他們父母恰好資源匱乏,他們就只能得到有限的、有條件的幫助,不能確保得到充足的物質福利,因此社會契約必須將兒童這一群體納入社會保險體系之內。

今天,美國約有六分之一的兒童生活在貧困之中。大約有1500萬兒童生活在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家庭之中。這意味著每天有數百萬兒童飢腸轆轆地到校學習,這些孩子還患有一些因貧困而導致的疾病。研究顯示,童年生活中的各種貧困經歷對兒童健康、教育成果以及他們成年後最終的工作能力將產生持久性的負面影響。在道德和經濟方面,我們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幫助孩子擺脫貧困。

我們需要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加強大的支撐體系。具體而言,政府應該維持並擴展所得稅抵免(EITC),繼續推行「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NAP)和醫療補助計劃,大幅度增加對低收入家庭住房和兒童保育援助的資金投入,並為失業父母提供更多的支持。

所得稅抵免補貼了低收入家庭的年收入。這為那些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人提供了最大的幫助,而且在降低有孩子的家庭的貧困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所得稅抵免受到政客的青睞,因為這項計劃既能促進就業還能減少貧窮。

其次,必須確保對低收入家庭的糧食援助以及公共醫療保險。「營養補充援助計劃」每月向數百萬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貸款,使這部分家庭有錢購買營養豐富的食品。該計劃使近500萬人擺脫貧困,其中包括200多萬兒童。醫療補助計劃為大約3700萬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醫療保險,這些兒童約佔美國全體兒童人數的一半。但人們能否享受這兩個計劃帶來的福利,取決於他們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時間,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兒童社會保障體系還應包括提供安全的住房。孩子們需要一個家——一個穩定、安全的居住地。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個全球最富裕的國家,每晚仍然還有大約5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就有18萬多人來自有孩子的家庭。很多證據都表明,脫離極度貧困的居住環境將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當前美國聯邦政府在住房援助計劃方面的支出嚴重不足。「住房選擇券計劃」是聯邦政府最大的低收入住房援助計劃,但是目前每年的撥款還不到200億美元,因此大約有1700萬符合援助條件的低收入家庭沒有得到該計劃的援助。

提供更加完備的教育機構

在新的社會契約之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為孩子們構建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其次就是提供更加完備的教育機構。如今,那些具有高技能、創造力的人往往會獲得豐厚的報酬。因此,當今社會,在童年期到成年期期間獲得高質量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

從孩子幼兒園時期,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拉開了。那些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從父母的投資中受益,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廣泛的閱讀、獲得高質量的陪伴以及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在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的家庭中,只有大約一半的四歲的兒童接受學前教育;而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的家庭中,四分之三的兒童都接受了學前教育。所有的孩子都應該能夠接受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這種權利不能僅僅局限於那些幸運地得到政府援助計劃幫助的孩子,或者那些父母有能力支付私人幼教費用的兒童。

處於不同社區的中小學在教育質量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很多社區學校系統往往把來自貧困社區的孩子分配到劣等學校。數十年漸進式的學校改革機會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學校可以為一些學生帶來更加好的學業成績,但是通常不會帶來中小學教育體系廣泛的改善和提升。開辦特許學校的確起到了作用,高效率學校的創立使很多學生受益;但是其他的一些措施都是令人失望的。

師資力量也很關鍵。那些有幸被分配到擁有高素質老師的學校的學生,更有可能在大學畢業後找到高薪工作。但是,干預如何提高教師素質或如何辨識、招募並留住優秀老師的政策並不多,這是一個值得重點研究的領域。

此外,由於大學學位對於社會經濟的重要意義,必須確保更多的孩子接受大學教育並完成學業。如今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都能進入大學學習,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輕人能夠獲得學位。來自低收入家庭和非選擇性機構的學生的大學畢業率尤其低。資金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證據顯示增加對學校的投入和擴大對學生的支持可以提高學業完成率。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應該承諾擴大對公立大學和社區大學的公共投入。這些學校是促進社會流動的強大引擎。此外,政府和學區應該繼續發展和推進諸如職業技術教育計劃(CTE)等項目,為成功就業提供有意義的替代途徑。

重視家庭結構對兒童的影響

由於用於彌合因家庭環境所造成差異的公共資金是有限的,公立學校為此能做的彌補工作也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忽視家庭背景和家庭結構在塑造兒童成長軌跡中所起到的作用。政府能夠而且應該做更多工作來彌合這種由於家庭背景不同而造成的物質差距。但來自不同社會經濟階層的父母所做出的決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進一步加劇了不平等。

今天,在雙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還不到三分之二。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家裡只有一個父母,這意味著孩子只能享受更少的資源,只能得到父母更少的陪伴。在這一方面存在著巨大的階級鴻溝。據統計,有大學學歷的母親的孩子,其中有85%是生活在雙親家庭中;而沒有大學學歷的母親的孩子生活在雙親家庭中的比例為60%,甚至更低。

單親媽媽家庭生活貧困的可能性比雙親家庭要高五倍多:36%:7%。當然,貧困同單親家庭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生活貧困也是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為未婚父母的主要因素。因此,很難精確地解析這兩者的因果關係。但是,經濟學家最近的研究表明,單親母親撫養的孩子中,男孩比女孩承受的痛苦更多,這可能導致男孩在學校的表現相對較差。解決這一問題並不容易。但是,如果不承認家庭結構在孩子成長分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就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許多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為孩子提供安全、穩定的生活。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延遲生育直到他們能夠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並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當然,並非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公共政策得以解決。個人的努力也很重要。顯而易見,健康穩定的家庭環境的營造主要是依靠個人和社區的努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3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未來的舞台表演,機器人是否會取代我們?
西方社會學理論,怕是對中國「面子」有點誤解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