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有一張畫,很小,小到不足一平尺,且筆簡墨淡,空靈疏秀,不注意就會逸出視線之外的。我在那家畫廊識得,它被鑲進一隻略顯陳舊簡陋的小木框里,正安靜地懸掛於扶梯一側的牆壁上,不發出一絲聲息。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張珩 仿倪雲林山水小品

畫的程式和格調顯然取法於「元四家」之一的倪瓚,不過,比較倪畫,同樣的清靜簡潔,同樣的荒寒孤寂,只是少了几絲疏鬆秀潤,多了幾許剛勁木強,結合了新安畫僧弘仁和金陵派大家龔賢的筆墨意趣,表現的是江南一帶習見的平坡淺阜式的山水小景,於冬季蕭條淡泊、肅殺空靈的意象,是傳統文人高蹈超逸的一種心理寄寓和表達方式。

近景土丘層疊,三、四棵雜樹瘦干峭拔,枯枝參差,孑然傲立於天地之間。中景坡垞挹山涵水,承前啟後,以「拖泥帶水」式的輕描淡寫對應銜接起溪岸交錯的中間層次,並將景深漸次推向迷離邈遠的境域,終了抹上數筆青溟虛幻的山巒,作為這幀山水小品的歸結。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吳興張氏珍藏

整張畫予人冰清玉潔、淵穆靜宓的藝術感染,在一片肅殺寂滅的表徵下,春意已然含蘊其中,正如畫上所題:「霜雪不知苦,歲寒長自春」,點出了此作的意旨所在。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張蔥玉

畫的作者張珩(1915—1963年),名蔥玉,字珩,號希逸,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藏品宏富,考辨精審。尤其對古書畫鑒藏領域的實踐並研究更為深刻獨到,並總結歸納著書立說,產生過巨大影響。

張蔥玉兼擅書畫(書法為毛澤東所讚賞,應邀書寫《西藏和平解放公約》正式文本。),但不以之垂名立世,偶爾涉筆,不過一時興趣遊戲,他的畫跡世面上尤少見得,雖只吉光片羽,堪稱珍貴。然而即使從這樣一件遊戲之作中,我們也可窺見他非同一般的筆墨素養和功力。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張珩私印

對於書畫鑒藏領域而言,財力之外,鑒藏者的成就往往取決於鑒藏者的素養。由於「書畫史的研究囿於文獻和文本之間的諸多困難,自然對於書畫鑒藏的研究者提出了如許三條要求:一是諳熟與書畫相關的文獻資料;二是研究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書畫實踐能力;三是具有豐富的書畫鑒定經驗。詳與比照上述三條,張珩先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完全具備,而且被時人認為是其中的『翹楚』」。啟功先生稱自己年輕時曾見到許多位老輩,聽到他們在書畫方面的議論,包括對古代書畫真偽的評價。「我從十四歲從師學畫,到今八十五周歲,這大半生中,所接觸這方面的學者中,最令我『心藏不忘』的要推張珩先生了」。可見啟功對張珩高山仰止之情誼。而造就張珩先生這一全面素養的條件,主要來源於他的家庭(家族)背景。


家庭背景

張蔥玉出身於湖州南潯鉅賈富戶,位居「四象」之一的張氏家族。張家以絲業發跡,後又經營鹽務而暴富。江南富足日久,文藝之風蔚然傳承而綿延不絕,影響深且久遠。累世經商富裕之戶,其家族子弟中,往往轉而業儒求取舉業,以祈功名利祿,相輔相成,綿延其世代富貴之願想。興趣之餘,又多愛好收藏,既能接洽風雅,又可標榜身份,名利雙收的事,誰都願意去做。清末民國時期,光湖州一地,便出現了為數不少的鑒藏大家,如龐家之虛齋名畫;陸家的皕宋珍版;劉家的小蓮庄藏書;張家的書畫、古籍、錢幣、珍玩等等,聲名顯赫,稱雄一時,其家世背景也相彷彿。總之,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繼而轉向精神乃至更高層面的追求,也正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使然。張蔥玉的家族正是由其祖父張鈞衡發此肇端,從而開啟了收藏之風熾然興起的先聲。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張珩花鳥畫

張鈞衡(1871-1927年),字石銘,系光緒二十年舉人,繼承先世宿業,發揚光大,擁有雄資。平生喜好收藏,為清末民初四大藏書家之一,「西泠印社」發起、初創者,與當時圈中名流如吳昌碩、丁輔之、王福庵等交好。晚歲摒棄俗務,唯在自建「適園」中賞、讀、鑒、校,殆無虛日,影響所及,張蔥玉的伯父張乃熊,父親張乃騤,叔父張乃驥,族中同輩如張靜江、張增熙、張槎客均雅好此道,精於鑒藏,且各有成就。張蔥玉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從小便跟隨祖父泡在古董堆里,耳濡目染,熏陶日深。並能經常與龐元濟、劉承干這樣的鄉賢鑒藏大家相往來,所交者又多為此道中人,切磋摩挲,眼界大開。家族傳承加上自身天賦興趣,機緣境遇自然非同一般。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張珩七言詩鏡片

鑒藏生涯

張蔥玉十六歲時,因父親早亡而析得祖產200萬元,客觀上又為他此後獨立自主的鑒藏道路提供了一個豐厚的經濟基礎和寬鬆的購藏環境。張石銘去世後,張蔥玉在繼承祖父遺留給他的一批字畫藏品基礎上,開始了自己掌眼把關的鑒藏活動,初始也不免上當走眼,但性格倔強,不肯服輸的他發憤研究,刻苦磨礪,不斷買賣實踐,真假參酌對比,以全部的心思加上全部的鈔票,終於練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元 任子良(款) 柳蔭牽馬圖 張珩舊藏

1934年他年僅20歲時,就被故宮博物院聘為鑒定委員;建國後曾任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兼文物出版局副總編輯;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收購文物委員會,張蔥玉是其中委員之一;1962年,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由他和謝稚柳、劉九庵組成的「三人書畫鑒定小組」,並出任組長,對中國存世的古書畫作了大量的鑒別整理工作。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張蔥玉的個人書畫收藏堪與張大千、張伯駒、吳湖帆等藏家相頡頏。「他收藏書畫,不只聞名上海,而且聲動京華,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收藏家。經他的日記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足跡遍申城,不是藏友來看他的收藏,就是他去看藏友的藏品,終日奔波,席不暇暖,以此為樂,能做到像他這樣的收藏,首先是眼光好,再就是底子厚,更為重要的是他愛朋友」。

早在1947年,好友鄭振鐸為他編撰了一本題為《韞輝齋所藏唐宋以來名畫集》的冊子,記錄了不少張氏收藏的書畫精品,如唐人張萱的《唐後行從圖》、唐人周昉的《戲嬰圖》、宋人易元吉的《獐猴圖》、金人劉元的《司馬槱蒙蘇小卷》、元人錢選的《梨花鳩鳥圖》、趙雍的《清溪漁隱圖》、王蒙的《惠麓小隱圖》、倪瓚的《虞山林壑圖》等大宗宋元名家畫件,至於明代唐寅、文徵明、仇英、董其昌,以及清代「四王」、石濤、漸江、龔賢等人的作品就更為豐富。而他自己的《兩宋名畫冊說明》一書,則是對宋代60幅畫跡作出的精深鑒定。

令啟功心藏不忘的鑒藏家張珩,何以成為文博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明 張元舉山水 張珩舊藏

他的《怎樣鑒定書畫》一書,是擔任「三人書畫鑒定小組」組長期間,鑒定全國各博物館近10萬件書畫作品,向大家宣講並傳授鑒定經驗,由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薛永年,故宮博物院劉九庵,文物出版社及旅順、天津、河北諸博物館同志記錄,王世襄整理,啟功校訂而最後編成出版的,而《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則是張珩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數年中筆耕不輟,每至深夜,整理傳世並經過目的歷代重要古書畫作品,先是憑記憶列出所見書畫名跡的目錄,再用高士奇《江村消夏錄》的體例,包括尺寸、內容、印鑒等等,一律詳細記錄,然後考訂作者,最後是分別逐件加以評論,已積至數千件,約計二三百萬字,所惜稿本未及一半時,他以重病於1963年夏猝然而逝,所幸遺稿歷經劫難,終被保存並得以出版面世。這兩部著作,成為後世學人研究中國書畫鑒藏的經典著述。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402期《見微知著——張珩書畫管窺兼論其鑒定之學》

作者:鍾文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