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晚清時期,宮廷中曾出現過一種招牌菜,被稱為「泥子活(菜)」,這種做菜方法,不僅是慈禧太后的最愛,也是她犒賞群臣的重頭好戲。此時問題來了,「泥子活」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慈禧如此青睞?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慈禧太后是晚清最具有強權的統治者,同時也是一位窮奢極欲之人,除了眾多太監的精心伺候外,慈禧太后的口福也相當不錯。

據不少伺候過慈禧的宮女太監回憶,老佛爺用膳時相當講究。每日御膳房的菜品都要用御鍋溫著,老佛爺什麼時候想用膳,只要招呼一聲,太監們便立馬送來熱騰騰的菜品。

不僅如此,菜品也要分出很多種類,煎炒烹炸樣樣俱全,往往每次餐桌上的菜品都要達到108道,即使吃不完,但是太后的排場還是要講究的。

當然,宮中也時常要舉行大型的宴會,以表彰賞賜群臣,因此,宮廷中的招牌菜必然少不了。

在慈禧太后60大壽時,群臣紛紛來給老太后祝壽,以求慈禧太后長壽萬年,保大清鐵桶江山。慈禧老太后當然高興,便詔令御廚在眾多菜品中加上自己最喜歡的「泥子菜」,用以回報諸多的文武百官。

「泥子菜」是宮廷中御用的菜品,象徵著皇家的尊貴與威嚴,民間很難享受得到。即使是王公大臣,也沒有如此口福僭越享用。此次,慈禧太后專門做出了泥子菜,大臣們飽嘗美味後仍然覺得唇齒留香。大臣們嘴上不說,暗地裡卻依然想著能天天吃到這種泥子菜,只是苦於自己家的廚子不知道宮廷的秘方。

不過,即使是再神秘的宮廷秘制配方,也得需要依附於王朝而存在。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袁世凱軟磨硬泡讓隆裕太后頒布了皇帝退位詔書,清廷也徹底覆滅瓦解。

在此之後,沒了皇帝奢侈的排場,御廚們存在的價值也就降低了,隨後他們紛紛被驅逐出宮,拎著自己的炒鍋菜刀自謀生路。御廚們自然不愁前途,畢竟自己曾經在皇宮中鍍過金,因此京城的各大酒樓掌柜爭相高價聘請,以他們的拿手好菜招攬顧客,「泥子菜」的秘製做法也隨之傳入民間。

此時,有讀者就會問了,前面說了半天的「泥子活」,又是美味又是神秘,「泥子活」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泥子活」只是老北京人的叫法,其主要做法與其他菜系不同,「泥子活」都是將食物搗成泥後,再進行二次加工。

這道菜除了美味,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特別適合中老年的牙口。

「泥子活」分為「軟泥子」與「硬泥子」,一般來說,「軟泥子」都是將肉打泥後直接加水,而「硬泥子」則需要加入大量的澱粉,二者製作方法不同,口感也大為不同。

大多數的「泥子活」都需要用到各種食材,包括魚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以及蝦仁等,並都需要遵照一個同樣的流程,即「切」、「砸」、「拌」和「制」四個步驟。

「切」就是將精肉切成適當大小的肉塊,以便能更好的搗爛。「砸」便是將切好的肉塊搗爛,當然,這其中需要的力度必須掌握均勻適中,力道太小,肉塊根本砸不爛,力道太大可能會將肉質本來的鮮味損壞。

「拌」是「泥子活」中的靈魂步驟,也就是將砸好的肉泥攪拌均勻,並添加各種佐料,攪拌時講究由慢到快,否則肉泥很可能會出現粘連的現象。

最後一步「制」,便是把肉泥製成成品,通過廚師的巧手加工,用煎炒烹炸的方式加以烹制,才能算是一盤正宗的「泥子菜」。

如今,經過百年的傳承,北京的各大酒樓里都有幾道屬於自己的拿手「泥子菜」,諸如「羅漢大蝦」、「月宮玉兔」、「龍井竹蓀」、「金蟾望月」等,都是顧客們最為青睞的美食。

其實,從「泥子活」的傳承來看,它的普及也有賴於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是幾代大廚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小編相信,諸如「泥子活」這樣的傳統手藝,必然會繼續傳承下去,成為人類美食文化中的共同財富。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1957年武進縣出土少見青銅器,器物下竟有三個「神奇」的輪子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