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伊勢神宮的「托福參拜」現象:近代社群營銷的起源

日本伊勢神宮的「托福參拜」現象:近代社群營銷的起源

日本有很多神社,用以祭祀他們文化中的各種精神圖騰。在眾多神社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伊勢神宮,那裡供奉著日本人心目中最尊貴的天照大神(太陽女神)。為了保持清潔,伊勢神宮每逢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這種重建行為被稱為「式年遷宮」,每到這個時刻,參拜神宮的人數會突然增加。例如2013的式年遷宮,就吸引了超過1400萬日本人前往參拜。

從歷史上看,伊勢神宮參拜人數暴漲的情況,並非只發生在式年遷宮的年份。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還出現過百姓突然大規模參拜的現象,稱之為「托福參拜」,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是以「御師」為推手的信仰社群營銷的出現。

伊勢神宮信仰的萌芽和擴張

對日本人來說,伊勢神宮相當特別,因為這裡供奉著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雖然形式上是神社,但其正式名稱為「神宮」。在日本,單獨說「神宮」,一般指代的就是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所祭祀的天照大神,是日本傳統信仰神道教中的總領袖,也被稱為「總氏神」,傳說日本第一代天皇就是這位太陽女神的子孫,由於這一層關係,日本皇室對伊勢神宮青睞有加,將其當做自家的「祖廟」,經常會在經濟上給予接濟。伊勢神宮得到了大量天皇賞賜的「神田」和「神戶」,也就是神社直接控制的土地和人口。神田的收成,是伊勢神宮早期階段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85年)中期之後,天皇勢力式微,武士階層崛起。靠山一倒,伊勢神宮陷入困境,甚至連神田也被武士們奪走。地位和待遇的下降,使得伊勢神宮不得不改頭換面,開始為新興的武士階層提供服務。

武士作為戰士,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能不能打勝仗。在日本文化中,武士一旦戰敗,不僅會失去所有財富,還要自盡。伊勢神宮看準了武士們對於勝敗的擔憂心理,打算藉由為武士祈福,來開闢新的經營之路。

祝福武士戰無不勝,他們就會慷慨地捐獻土地和金錢。當然,如果受到祝福的武士真的打了勝仗,他們會認為祈福應驗了,還會捐獻更多的財富。伊勢神宮通過為武士祈禱打勝仗,不僅收穫了諸多好處,還獲得了武士集團的擁護。

進入足利幕府時代(公元1338年—1573年)後,掌控日本政權的將軍,如足利義滿等,都曾親自前往伊勢神宮參拜。連身為武士領袖的將軍都前往參拜,下層武士對伊勢神宮就趨之若鶩了。當然,武士的供奉雖然可觀,但是無法支持神社的持續發展,所以伊勢神宮瞄準了百姓中的信奉者。

老百姓關心的事情很現實,無非財源廣進、身體健康,伊勢神宮投其所好,開始擴大祈禱祝福的範圍,想以此吸引百姓們的支持。但是在古代的日本,神社信仰本是一種精英行為,只有精英階層才有空閑去了解伊勢神宮的歷史和文化,為了傳播伊勢神宮的信仰,各地開始出現「御師」,這些修行者充當了伊勢神宮的傳播者,不斷在民間擴大神宮的影響力。

三次托福參拜

通過御師的宣傳,伊勢神宮逐漸成了百姓心中無比崇高的聖地。進入江戶時代後,參拜伊勢神宮的活動開始大規模流行,並形成名為「托福參拜」的特殊現象。江戶時代算是日本的一個承平盛世,經濟發展,市民社會形成,道路、橋樑和渡口等基礎設施也逐漸增多,出門旅行不再是一件危險的活動,所以百姓們為了獲得好兆頭,會在特定時間前往伊勢神宮參拜。歷史上曾出現過三次突然爆發的大規模參拜潮,參拜潮的人數之多,至今看來仍然令人震撼。

公元1705年,出現了第一次托福參拜。這年春天,許多小孩在沒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互相結伴前往伊勢神宮,後來連成人們也受到影響,跟著去參拜。人都有從眾心理,看到別人去神宮,自己也不能落單,最終,包含大坂、奈良在內的整個畿內(鄰近京都的地區)周圍的百姓彷彿著了魔,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參拜之旅。根據居住在伊勢松坂的學者本居宣長所著的《玉勝間》一書記載,當年四月初到五月二十九日,大約有360萬人到神宮參拜。

百姓們似乎陷入集體癲狂,突然拋下日常生活,不經父母或僱主的同意,不顧一切地前往神宮參拜。這種自發的集體現象簡直匪夷所思,但也不是無跡可尋。有歷史學家認為,三個原因導致了托福參拜。

首先,伊勢神宮能給信眾帶來好運,這種看法在當時已經成了常識,所有人都相信神宮有求必應,去那裡肯定能遇到好事。

其次,當時日本不許百姓私自離開家鄉,如果要出遠門旅行,必須攜帶「往來手形」。手形就是證明文件,往來手形就象是旅行許可證兼身份證。雖然旅遊不易,但官方對於參拜伊勢神宮的行為卻網開一面,只要說自己去神宮,衛兵們就不會檢查往來手形。

最後,前往伊勢神宮參拜幾乎沒有成本。當時日本有個習俗,人們認為跟神宮沾邊的一切都有福,所以如果有旅客去神宮參拜,沿途百姓都會免費提供食宿,以期望得到好運。也就是說,即便身無分文,也能前往神宮參拜。

因為這三個原因,也就不難理解百姓們為什麼都熱衷於去伊勢神宮參拜,後面的兩次參拜潮也就合情合理了。

第二次托福參拜發生於1771年,第三次托福參拜發生於1830年,這兩次參拜的人數分別達到了207萬和486萬,1830年時,全日本只有3千萬人,也就是說,第三次托福參拜的人數佔到了全國的六分之一。托福參拜的人數越來越多,這都要歸功於御師和「伊勢講」。

御師和伊勢講

據1763年出版的《伊勢道中細見記》記載,百姓參拜伊勢神宮是為了祈求家庭安康,實現各種心愿。由此可知,當時的人普遍將伊勢神宮當成了一座能夠實現心愿的「許願機」。這種思維定式的形成,離不開御師和「伊勢講」。我們先說一說御師和講的定義。

在日本的神社體系中,御師是可以執行祝福儀式的神職人員,他們不屬於神社內部的編製,反而像是神社的民間「代理人」。御師不僅可以安排百姓去神社參拜,還可以將自己的家作為「宿坊」,供參拜者住宿。

所謂「講」,是由一群擁有共同信仰的人所組成的學問團體。因為信仰對象不同,日本全國各地有許多不同的「講」,例如以前說過的以富士山為信仰的「富士講」,還有我們現在說的以伊勢神宮為信仰的「伊勢講」。御師就是講的組織者,宣傳者。由於伊勢神宮的影響力,伊勢講的規模很大,每個御師負責的講員數量不等,少的幾百戶,多的甚至幾十萬戶。

伊勢講的御師平常會鼓勵講員參拜伊勢神宮,如果講員決定前往神宮參拜,御師就像一個導遊一樣,不僅負責嚮導,還會安排住宿。除此之外,御師還會不停地招募新的信眾。

御師的營銷手段

御師和助手通常會在自己的管理區內巡遊,發放一種被稱為「御祓札」的護符,如果對方接受了,或者願意加入講,就要拿出用作「初穗料」的金錢。因此,講員越多,御師得到的初穗料就越豐厚,他們自然而然地有動力到處招募新信徒。

為了挖掘更多的潛在講員,御師及助手在拜訪生人時,一般還會帶上伴手禮。這些伴手禮也不貴重,通常就是茶葉、魚乾、海苔、扇子、筷子等日雜用品。針對拜訪對象的特殊性,御師會準備不同的伴手禮,比如對方是婦女,御師就會帶上化妝品。如果對方是農夫,御師就會帶上《伊勢歷》。這本月曆印有大量的農耕和栽培知識,對農夫來說很有幫助,雖然在18世紀初的江戶中期,《伊勢歷》共印了2百萬本以上,但只有參加伊勢講的人,才能得到《伊勢歷》,這可以說是講員們的專屬福利。從伴手禮的選擇,就能看出御師們精準營銷的高明手法。

在整個伊勢神宮的運營體系中,御師類似於業務員或營銷推廣人員。他們是架在神宮和百姓之間的一座橋,將伊勢神宮推廣給百姓,將百姓帶到伊勢神宮。通過發放御祓札和贈送伴手禮等營銷方法,御師將伊勢神宮的影響傳遍了全日本。

「御師」與「伊勢講」就如同人的兩條腿,齊心協力將伊勢神宮打造成了最受日本人歡迎的精神符號。伊勢神宮為全國神社之首,且擁有全日本總氏神的地位,這當然是它流行於全國的重要原因。但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沒有御師們以其獨特的營銷手法在民間大力推廣,相信不會出現「托福參拜」這種狂熱的全民現象,日本人對於伊勢神宮的信仰也不會如此根深蒂固。

從某種方面來說,御師和伊勢講可以看做是日本近代社群營銷的起源。

參考文獻:

《伊勢神宮 知られざる杜のうち》矢野憲一

《伊勢神宮の衣食住》矢野憲一

《伊勢神宮》櫻井勝之進

《玉勝間》本居宣長

《伊勢道中細見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2050年地球環境崩潰?澳大利亞智庫:由於人類的倔強和短視
凱爾特人多愛酒?不僅模仿希臘羅馬,還跟中國人一樣做飯加酒調味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