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想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中醫針灸。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學習針灸,即可報名學習哦!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針灸學80穴主治歌訣

1.尺澤: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瀉兒驚風,肘臂攣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腫痛,肘臂攣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頭項齒痛口眼歪。

4.魚際: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兒疳積為第一。

5.少商:肺系實熱熱痛衄,昏迷癲狂少商尋。

6.商陽:五官齒咽熱昏迷。

7.合谷:頭目口齒鼻耳官,經閉滯產外感熱。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無力,齒痛頰腫腹痛瀉。

9.曲池:上肢熱病高壓癲,胃腸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隱疹特色肩髃尋。

11.迎香:膽蛔口歪鼻塞衄。

12.地倉:口歪流涎三叉痛

13.下關:齒病三叉口眼歪,耳鳴耳聾聤耳疾。

14.頭維:頭痛目眩與目痛。

15.天樞:痛脹秘瀉痢疾腸,痛經經亂婦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腫痛,急胃乳癰與乳痛。

17.犢鼻:屈伸不利並膝痛,下肢麻痹關節病。

18.足三里:胃腸虛勞乳腸癰,癲狂神志肢痿痹。

19.條口:下肢痿痹與轉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豐隆:頭痛眩暈癲狂痰,腹脹便秘肢痿痹。

21.內庭:熱病鼻咽齒五官,吐酸瀉痢便秘腸,跖趾節痛足背痛。

22.公孫:痛吐瀉痢胃腸病,失眠心狂氣衝心。

23.三陰交:婦科產科脾胃虛,遺精陽痿遺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壓,陰虛諸症下肢痿。

24.地機:經亂痛經婦崩漏,腹痛腹瀉脾胃病,脾不運水癃水腫。

25.陰陵泉:水腫黃疸腹脹瀉,小便不利與膝痛。

26.血海:經亂痛經與經閉,隱疹濕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強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

28.神門:痛煩驚忘眠呆癲,胸脅疼痛高血壓。

29.後溪:頭項腰背指肘臂,耳目瘧疾癲狂癇更多資料可以到海天醫師了解。

30.天宗:肩背損傷肩胛痛,氣喘莫忘取天宗。

31.聽宮:鳴聾聤耳與齒痛。

32.攢竹:眉棱頭痛目瞼病,呃逆治療效果奇。

33.天柱:後頭項強肩背腰,鼻塞癲狂與熱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陰虛盜汗骨蒸熱

35.膈俞:嘔吐呃逆喘吐血,貧血潮熱與盜汗,皮膚瘙癢如隱疹。

36.胃俞:痛吐脹鳴等胃疾。

37.腎俞:腎虛暈鳴聾腰酸,痿泄不育與遺尿,經亂帶下不孕症。

38.大腸俞:脹瀉便秘腰腿痛。

39.次髎:經亂痛經帶下病,遺精疝氣小便窿,下肢痿痹腰骶痛。

40.委中:下肢痿痹腰背痛,腹痛吐瀉癃遺尿,丹毒特色委中求。

41.秩邊:下肢痿痹腰骶痛,陰痛癃閉痔便秘。

42.承山:腰腿拘痛痔便秘

43.崑崙:後頭項腰足踝痛,癲癇滯產崑崙取。

44.申脈:癲狂癇眠頭暈痛,腰腿酸痛膀胱經。

45.至陰:胎位不正與滯產,頭痛目痛鼻塞衄。

46.湧泉:昏厥中暑兒驚風,癲狂癇眠暈痛眩,咯血咽痛喉痹肺,小便不利大便難,奔豚氣急足心熱。

47.太溪:頭目眠忘精陽痿,咽齒耳病陰虛火,咳喘咯血胸痛肺,消渴月經腰脊病。

48.照海:咽痛目痛失眠癲,經帶陰挺尿數癃。

49.內關:痛悶心動速或緩,癲狂癇眠與郁證,胃痛吐逆暈動症,肘臂攣痛內關尋。

50.大陵:胸脅滿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癲狂癇,胃痛嘔吐口臭病,臂手攣痛尋大陵。

51.中沖:中風昏迷舌不語,中暑昏厥兒驚風。

52.外關:熱病頭目耳五官,脅痛瘰癧肢痿痹。

53.支溝:熱病便秘脅肋痛,鳴聾暴瘖與瘰癧。

54.翳風:口眼牙耳面頰瘰。

55.風池:內風外風頸項強。中風癲癇痛暈鳴,感冒鼻塞口眼歪。

56.肩井:上肢頸項肩背病,難產瘰癧乳房病。

57.環跳:痿痹不遂腰跨痛,風疹特色環跳尋。

58.陽陵泉:黃疸脅痛苦吐酸,膝蓋關節肢痿痹,小兒驚風特色症。

59.懸鐘:痴呆中風髓不足,頸項胸脅下肢痿。

60.行間:頭目婦科陰中泌,胸脅滿痛與疝氣更多考試資料可以到海天醫師了解。

61.太沖:頭目肝經風熱病,經痛閉亂帶下崩,肝胃脹痛嘔黃疸,癃閉遺尿痿痹痛。

62.期門:吐酸呃逆腹脹瀉,胸脅奔豚與乳癰。

63.腰陽關:腰骶疼痛下肢痿,男精陽痿女經帶。

64.命門:腰脊強痛下肢痿,男精陽痿女經帶,冷痛腹瀉不孕育。

65.大椎:外感咳喘熱瘧疾,潮熱癲狂兒驚風,項強脊痛風疹痤。

66.百會:一切神志頭面病,臟器脫垂陽舉陷。

67.神庭:失眠驚悸癲狂癇,五官頭目與鼻病。

68.水溝:驚風神志急救穴,面鼻口病閃挫腰。

69.中級:泌尿男性婦科病。

70.關元:元氣虛損腸腑病,泌尿男科婦科病,腹痛瀉痢血疝氣。

71.氣海:氣虛腸腑與疝氣,泌尿男科婦科病。

72.神闕:中風虛脫陽暴脫,痛脹瀉痢秘脫肛,小便不利與水腫。

73.中脘:黃疸胃病兒疳積,癲狂臟躁尋中脘。

74.膻中:心痛咳喘逆不暢,產後乳少乳房病。

75.四神聰:頭痛暈眠忘癲癇,目疾單列要記清。

76.印堂:頭痛暈眠忘呆癇,子癇血暈鼻兒驚。

77.太陽:頭痛目疾與面癱

78.定喘:喘咳肩背痛落枕。

79.夾脊:心肺上肢上胸部,下胸胃腸腰下肢。

80.十宣:昏迷癲癇與高熱,手指麻木咽腫痛。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十二經脈主要病症歌訣

肺經主要病候歌

咳喘咳血咽喉痛,胸痛外感肺經病。

大腸經主要病候歌

腹痛腸鳴秘瀉痢,咽腫齒痛鼻鼽衄,

本經循行部疼痛,熱腫寒痛症亦治。

胃經主要病候歌

腹脹腸鳴胃腹痛,水腫善飢吐渴瀉,

齒目鼻咽與面癱,熱病發狂經脈病。

脾經主要病候歌

胃痛噯氣食則嘔,腹脹溏疸舌根強,

下肢內腫身無力,亦治脾經厥冷病。

心經主要病候歌

心痛咽乾渴目黃,脅痛臂痛手心熱。

小腸經主要病候歌

小腸經病須牢記,少腹腰脊痛引睾,

耳聾目黃頰咽腫,肩臂外側後緣痛。

膀胱經主要病候歌

瘧疾遺尿溺不通,見風流淚目痛衄,

癲狂熱病鼻塞涕,經脈所行部位痛。

腎經主要病候歌

腎經主症有水腫,咳血氣喘與腰痛,

舌乾咽腫便秘瀉,亦主經脈之病痛。

心包經主要病候歌

心煩悸痛胸悶狂,腋腫臂攣掌心熱。

三焦經主要病候歌

三焦經病範圍廣,腹脹腫遺溺不利,

咽頰目腫耳鳴聾,耳後肩肘外側痛。

膽經主要病候歌

口苦目眩和瘧疾,經脈所行之病變。

肝經主要病候歌

腰痛胸滿便不利,呃遺疝氣少腹腫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針灸病症主穴巧記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經絡系統的組成

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律:手足三陽經:陽少太。手三陰經:太厥少。足三陰經:厥太少(內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內踝上8寸以上)

奇經八脈:

督脈:陽脈之海

任脈:陰脈之海

沖脈:十二經之海;血海

帶脈:約束縱行軀幹的諸條經脈

陰維脈:調節六陰經經氣

陽維脈:調節六陽經經氣

陰陽蹻脈: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瞼開合

十五絡脈:

任脈的別絡名鳩尾,從鳩尾分出後散佈於腹部。

督脈的別絡名長強,從長強分出,經背部向上散佈於頭部,左右別走足太陽經。

脾之大絡名大包,從大包分出後散佈於胸脅部。

十二經筋:

起始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骨骼部,走向軀幹頭面。行於體表,不入內臟。

足三陽經筋走於足趾,循股外上行結於賁(面);足三陰經筋起於足趾,循股內上行結於陰器(腹);手三陽經筋起於手指,循臑外上行結於角(頭);手三陰經筋起於手指,循臑內上行結於賁(胸)。

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頭部

前髮際至後髮際 12

印堂至前髮際 3

第7頸椎至後髮際 3

前額兩發角(頭維) 9

耳後兩乳突(完骨) 9

胸腹脅部

胸骨上窩至胸劍 9

胸劍(歧骨)至臍中 8

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 5

兩乳頭之間 8

腋窩頂點至第11肋 12

背腰部

肩峰緣至後正中線 8

肩胛骨內緣至後正中 3

上肢

腋前、後紋至肘橫紋 9

肘橫紋至腕側橫紋 12

下肢部

恥骨聯合上緣至股骨內上髁上緣 18

脛骨內側髁下方到內踝尖 13

股骨大轉子至腘橫紋 19

腘橫紋至外踝尖 16

奇經八脈的功能

任脈

總任六陰經,調節全身陰經經氣,故稱「陰脈之海」

督脈

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故稱「陽脈之海」

帶脈

約束縱行軀幹的諸條經脈

沖脈

涵蓄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之海」或「血海」

陰維脈

調節六陰經經氣

陽維脈

調節六陽經經氣

陰蹺脈與陽蹺脈

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瞼開合

十四經穴分經主治規律歌訣

手三陰經同治胸(胸部疾病),厥陰少陰神志(神志病)從;手三陽經熱(熱病)咽喉(咽喉病),少陽太陽耳(耳病)目(目病)著;足三陽經眼(眼病)神(神志病)熱(熱病);足三陰經前陰婦;任脈神志(神志病)臟腑(臟腑病)婦(婦科病),回陽固脫強壯助;督脈中風頭面(頭面病)熱(熱病) ,再加昏迷主治徹。

歌訣

十二經原穴與絡穴歌訣

肺原太淵絡列缺,大原合谷絡偏歷;

心包大陵內關絡,三焦陽池外關絡;

心原神門絡通里,小腸腕骨支正絡;

脾原太白絡公孫,胃原沖陽絡豐隆;

肝原太沖蠡溝絡,膽原丘墟絡光明。

六臟六腑背俞穴與募穴歌訣

胃募中脘脾章門,三焦募在石門穴;

膻中氣會何經募,心主厥陰心包絡;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

膀胱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

八脈交會穴歌訣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八會穴歌訣

腑會中脘臟章門,筋會陽陵髓絕骨,

骨會大杼氣膻中,血會膈俞脈太淵。

十六經脈郄穴歌訣

肺郄孔最大溫溜,脾郄地機胃梁丘;

心郄陰郄小養老,膀胱金門腎水泉;

心包郄門焦會宗,膽郄外丘肝中都;

陰蹻交信陽跗陽,陽維陽交陰築賓。

下合穴歌訣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委中膽陽陵,三焦下合是委陽。

穴位歸類記憶總結

一、頭面頸項部:

1、垂直於瞳孔:(1)瞳孔直上:魚腰(經外奇穴,眉中)、陽白(膽經,眉上1寸)、頭臨泣(膽經,入前髮際0.5寸)(2)瞳孔直下:(承泣(胃經,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四白(胃經,眶下孔)、巨髎(胃經,平鼻翼下緣)、地倉(胃經,口角外側)

2、平喉結:人迎(胃經,胸鎖乳突肌前緣)、扶突(大腸經,胸鎖乳突肌前後緣)、

天窗(小腸經,胸鎖乳突肌後緣)

3、耳前穴位:耳門(三焦經,耳屏上切跡的前方)、聽宮(小腸經,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

聽會(膽經,耳屏切跡的前方)、上關(膽經,顴弓的上緣)、下關(胃經,顴弓與下頜切跡形成的凹陷)

二、胸背腰腹部:

1、垂直於乳頭(正中旁開4寸):①胃經穴:缺盆(鎖骨上窩)、氣戶(鎖骨中點)、庫房(1肋)、屋翳(2肋)、膺窗(3肋)、乳中(4肋)、乳根(5肋)②脾經穴:腹哀(臍上3寸)、大橫(腹中部)、腹結(大橫下1.3寸)、府舍(臍下4寸)③肝經穴:期門(6肋)④膽經穴:日月(7肋)

2、平乳頭(4肋):膻中(任脈,旁開0寸)、神封(腎經穴,旁開2寸)、乳中(胃經,旁開4寸)天池(心包,旁開5寸)、天溪(脾經,旁開6寸)

3、平胸劍聯合(5肋):中庭(任脈,旁開0寸)、布廊(腎經,旁開2寸)、乳根(胃經,旁開4寸)、食竇(脾經,旁開6寸)

4、平臍上4寸:中脘(任脈,旁開0寸)、陰都(腎經,旁開0.5寸)、梁門(胃經,旁開2寸)

5、平臍下3寸:關元(任脈,旁開0寸)、氣穴(腎經,旁開0.5寸)、水道(胃經,旁開2寸)

6、平肚臍:神闕(任脈,旁開0寸)、肓俞(腎經,旁開0.5寸)、天樞(胃經,旁開2寸)大橫(脾經,旁開4寸)、帶脈(膽經,11肋緣)

7、平臍下4寸:中極(任脈,旁開0寸)、大赫(腎經,旁開0.5寸)、歸來(胃經,旁開2寸)子宮(經外奇穴,旁開3寸)、府舍(脾經,旁開4寸)

8、平第7頸椎:大椎(督脈,旁開0寸)、定喘(經外奇穴,旁開0.5寸)、肩中俞(小腸經,旁開2寸)

9、平第1胸椎:陶道(督脈,旁開0寸)、肩外俞(小腸經,旁開3寸)

10、平第2胸椎:曲垣(小腸經)、臑俞(小腸經)

11、平第4腰椎:腰陽關(督脈,旁開0寸)、大腸俞(膀胱經,旁開1.5寸)、腰眼(經外奇穴,旁開3.5寸)

12、平第4骶後孔:腰俞(督脈,旁開0寸)、下髎(膀胱經)、白環俞(膀胱經,旁開1.5寸)秩邊(膀胱經,旁開3寸)

三、手足四肢部:

1、手指甲緣:少商(肺經,1指橈側)、商陽(大腸經,2指橈側)、中沖(心包經,3指端)關沖(三焦經,4指尺側)、少沖(心經,5指橈側)、少澤(小腸經,5指尺側)

2、足趾甲緣:隱白(脾經,1趾內側)、大敦(肝經,1趾外側)、歷兌(胃經,2趾外側)足竅陰(膽經,4趾外側)、至陰(膀胱經,5趾外)

3、腕關節:太淵(肺經)、神門(心經)、大陵(心包經)、陽溪(大腸經)、陽谷(小腸經)陽池(三焦經)、中泉(經外奇穴)

4、肘關節:尺澤(肺經)、少海(心經)、曲澤(心包經)、曲池(大腸經)、小海(小腸經)天井(三焦經)、肘尖(經外奇穴)

5、踝關節:解溪(胃經)、崑崙(膀胱經)、仆參(膀胱經)、申脈(膀胱經)、丘墟(膽經)、商丘(脾經)太溪(腎經)、大鐘(腎經)、水泉(腎經)、照海(腎經)、中封(肝經)、內外踝尖(經外奇穴)

6、膝關節:犢鼻又名外膝眼(胃經)、浮郄(膀胱經,上1寸)、委陽(膀胱經)、委中(膀胱經)、膝陽關(膽經,上3寸)、陽陵泉(膽經)、陰陵泉(脾經)、四海(脾經,髕底上2寸)梁丘(胃經,髕底上2寸)、陰谷(腎經)、膝關(肝經)、曲泉(肝經)、內膝眼(經外奇穴)

7、肩關節:肩髃(大腸經,肩峰前)、肩貞(小腸經,腋後紋頭上1寸)、肩髎(三焦經,肩峰後)、臑俞(小腸經)、肩前(奇穴)

經絡輸穴學總結

1、經絡系統,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別部。

2、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記憶口訣:一肺二大三胃經,四脾五心六小腸,七膀八腎九心包,三焦膽肝依次行)

3、十二經脈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組成:手足、陰陽、臟腑。一陰一陽演化為三陰三陽,以區分陰陽氣的盛衰與多少:陰氣中太陰最盛,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中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

4、十二經脈著,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5、膀胱一線1.5寸,膀胱二線3寸。

6、陰經為里,屬於臟,陽經為表,屬於腑。十二經脈間存在著表裡相連的關係。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7、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位交接,陽經與陽經在頭部交接,陰經與陰經在胸腹部交接。

肺經與大腸經 食指;心經與小腸經 小指;心包經與三焦經 無名指;

胃經與脾經 足大趾內側;膀胱經與腎經 足小趾;

8、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陽蹻脈、陰陽維脈。

作用為統率聯絡經絡、調節氣血盛衰。

9、任脈督脈衝脈同起於胞中,同出會陰而異行,成為「一源三歧」。

10、十二經別,又稱為「別行之正經」。一般從四肢肘膝關節上下的正經分出,分布於胸腹腔和頭 部其間有「離、合、出、入」的特點——離,即從十二經脈分出;入,即進入胸腹腔;合,即與表裡經同行;出,即在頭項部出來。手足三陰三陽經別,按陰陽表裡關係組成六對,稱為「六合」。

11、十二經脈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絡,再加去軀幹前的任脈絡、軀幹後的督脈絡及軀幹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稱「十五絡脈」。又有孫絡、浮絡和血絡之分。孫絡為絡脈中最細小的分支,浮絡是浮行於淺表部位的絡脈,血絡則是細小的血管。

12、十二經筋,是與十二經脈相應的筋肉部分,起分布範圍大體與十二經脈一致。

13、十二皮部 六經皮部名稱 太陽——關樞;陽明——害蜚;少陽——樞持;太陰——關蟄; 少陰——樞懦;厥陰——害肩。

14、《靈樞·經脈》指出: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15、經絡的作用:溝通內外,網路全身,運行氣血,調整陰陽,抗禦病邪,反應癥候,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16、《醫學入門》: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業者不可不熟!

17、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軀體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和針灸等治法的刺激點。

18、一般將歸屬於十四經系統的稱為「經穴」,未歸入十四經的補充穴稱「經外奇穴」,還有按壓痛點取穴的稱「阿是穴」。

19、經穴都有具體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經循行線上,有明確的針灸主治證,共361個穴位(依據是李學川的《針灸逢源》)。

20、奇穴,一有具體的名稱和位置,但未歸入十四經中,舉例 華佗夾脊穴、八邪、八風、十宣, 四花是膽俞、膈腧四穴。

21、阿是穴,又稱不定穴,天應穴。

22、《靈樞·邪客》: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腘。

23、張介賓《類經》: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於四肢八膝之間有所結聚,故當於節之會處索而刺之。

24、腧穴的治療作用有三個特點:臨近作用 遠道作用 整體作用。

25、遠道作用舉例:合谷穴不僅能夠治療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頸部和頭面部病症;足三里不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療腸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經絡所通,主治所及」。

你還記不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你一定需要這個......

「8月1日」全國實用針灸全科培訓班


學習中醫/學習針灸,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學習針灸。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五毒月九毒日即將來臨,五毒月到底有多毒?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針灸美容「扎」出自然美,已風靡全球·······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