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個師參戰,準備3000具棺材?老兵辨析對越作戰五大謠傳

一個師參戰,準備3000具棺材?老兵辨析對越作戰五大謠傳

作者:復和老兵

聲明:烽火南疆授權發布,抄襲必究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十年中越邊界戰爭,雙方投入幾十萬兵力,有關戰爭謠言的段子滿天飛,我在過去也曾發文闢謠,現舉幾個謠言例子:

1,許世友的「十殺令」。有人回憶1979年開戰前,許世友下達了「十殺令」,開戰前確實宣布了戰場紀律,但是並沒有像網上說的十條「必殺令」,這「十殺令」倒像是電影《戰上海》湯恩伯宣布的戰場紀律。

2,打下諒山後,諒山到河內一馬平川,便於機械化部隊展開,河內已經無險可守,事實上河內至諒山大多數地形依然是崇山峻岭,直到紅河三角洲才是平原地帶。

3,我軍女兵被俘,被越南做成了「海豹人」,其實這個段子在戰爭結束後就傳得沸沸揚揚,我的原始日記有2篇記載,真實的情況是我軍女兵並沒有被俘的。

4,老山輪戰期間,部隊配發了光榮彈,是為了防止戰鬥中被俘,遇到最緊急情況,拉火就爆炸,寧死不當俘虜。我參加了兩次戰爭,當時沒有聽說過,近年來才在網上看到過這個說法。我曾經看過當年雲南方向參戰老兵的回憶視頻,講發過「光榮彈」,也許只發給步兵,不發給我們炮兵。但我還是懷疑其真實性,我軍不是「神風突擊隊」,這一說法有待查證。

5,1984年打靠矛山時,後勤部門準備了3000具棺材,預計犧牲3000人本人從靠矛山戰鬥前兩個月,就到前沿執行偵察任務,一直到戰鬥結束,前後4個月,對此比較清楚,本文主要是就這一說法,做一下詳細分析。

靠矛山位於廣西崇左的龍州縣下棟公社邊境地區,綿延十多公里,是中越兩國的界山。位於第14號和16號界碑之間,15號界碑位於靠矛山主峰。此山是座東西走向的長形山。龍州縣下凍鎮,水口鎮,彬橋鎮等地居民稱之為「扣梅嶺」,是方圓20多平方公里的制高點,有大小十餘個山頭,主峰海拔823米,從靠矛山上可以看到直線距離32公里外的龍州城,敵人佔領靠矛山後,對我方縱深內的軍事部署一覽無餘。

靠矛山山體狹長,山脊甚窄,谷深坡陡,植被茂密,觀察不便,機動困難,地勢非常險要。本來靠矛山是邊境騎線點,主峰中分,一家一半,且不派駐軍。但隨著局勢緊張,自1977年起,越軍就佔領了靠矛山各高地,並大修工事,密布武器,磨刀備戰,時不時向我境內開槍開炮挑釁,成為其前沿的一個橋頭堡。1979年被我129師佔領,戰後我軍撤離靠矛山,越軍重新佔領。

對於越方來說,靠矛山既是邊境重要制高點,又靠近越北交通動脈4號公路,一旦有失,高平和諒山兩個省會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越軍高層對靠矛山方向非常重視,在這一地區長期部署重兵,一旦我軍發起拔點進攻,必然會拚死爭奪。

1984年1月27日,炮一師26團接到師部命令,派出先遣分隊,到靠矛山地域執行偵察、測地任務。我帶領團指揮連偵察排、測地排40人組成的先遣隊,在副團長張貴祿統一領導下,鐵路軍運到達靠矛山地域,大部隊於2月11日分多個梯隊到達戰區,4月2號,靠矛山戰鬥打響,由於各方面原因,主要進行了炮戰,步兵也進行的小範圍的進攻,並沒有像雲南方向老山、者陰山作戰那樣激烈地進行陣地爭奪戰,但是步兵,工兵也有傷亡。5月12號前沿步兵開始後撤,20號炮兵開始撤退,23號鐵路機動回營房。

回到本文主題:靠矛山戰鬥打響前,是否準備了3000具棺材??

我查了一下這條信息的出處。最早的記載是一名133師的參戰老兵的回憶文章,他在回憶文章中講,1984年靠矛山戰鬥準備階段,後勤部門準備了3000具棺材,此後以訛傳訛,很多網友引用此說法,這真是「老兵的嘴,大海的水」。這應該是參戰老兵的一個通病,不用說他人,就是本人在跟沒有參加過戰爭的人吹起牛來,尤其是酒至半酣,海闊天空,有時候嘴上也缺少把門的。不要說一個小兵,就是雲南方向指揮作戰的將軍們回憶戰鬥細節,也有一些錯誤的地方,已經有專家發文糾正了。當然我寫文章時,絕對反覆核實,力爭還原當年的真相。這也是我的文章更新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靠矛山戰鬥的準備,是否需要3000具棺材呢?我具體分析一下。

1,從1979年戰爭來看,烈士陵園都是在邊界線內,距離邊境不遠,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譬如我去過的水口烈士陵園,憑祥南山烈士陵園,都是靠近交通要道,主要是方便掩埋烈士,便於以後祭掃,進行愛國教育。如果為了戰爭準備3000具棺材,也需要準備3000個墓穴,3000個墓穴,那要需要多大的地方?必須在交通要道附近,戰爭開始前要挖好,就算不挖3000個,最少也要提前準備1000個墓穴,那也需要很大的地方,還要動用很多人力物力,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的。可是在靠矛山地域,從戰鬥開始前的1月底到戰鬥結束後的5月下旬,我從下棟鎮到靠矛山前後走過無數次,並沒有看到選好的墓地,更沒有看到挖墓穴的人。難道只準備棺材,不需要墓穴?

2,靠矛山戰鬥參加的步兵,主要是133師,另外有配屬的炮兵,工兵,高射炮兵、導彈部隊等多兵種,一個師參戰,需要準備3000具棺材,差不多每人準備一具棺材,這又不是《三國水淹七軍》時的龐德抬棺決戰。絕對沒有必要搞得那麼悲壯。

3,1979年對越作戰時,科甲、桐桂、水口、布局、靠矛山等方向犧牲的烈士,都在邊境線附近建烈士陵園安葬,1988年廣西將龍州方向邊界上的多個烈士陵園,集中遷葬到龍州北五公里的上龍鄉「自善烈士陵園」,更名「龍州烈士陵園」。園內安葬2008位烈士,有龍州籍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英烈129名;對越自衛還擊犧牲的烈士1879名。1979年龍州方向,28天的戰鬥,深入敵國土幾十公里,6個部隊番號,總共犧牲不到2000人,1984年在邊界上只打一個靠矛山,就準備3000具棺材,這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一個負責戰區的指揮員,也不會腦殘到把局部戰鬥級別的犧牲數字定在四位數以上。

綜上所述,84年靠矛山戰鬥準備了3000具棺材一說,不可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蘇聯專家參加抗美援朝,評價志願軍:態度恭敬,就是不聽建議
誰能找到一束光,賞1000英鎊!條件:91米距離射殺綿羊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