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換中華門匾,摘下來後人們都傻眼了,兩百年前滿清人太摳門了

民國換中華門匾,摘下來後人們都傻眼了,兩百年前滿清人太摳門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條中軸線,明清時期布局在中軸線上的建築都是無比重要的,都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在北京中軸線上曾經有這樣一座城門,它位於天安門之南、內城正陽門之北,是明清兩代正門天安門的外門,有著「皇城第一門」之稱。

這座門就是始建於大明永樂年間的大明門,具體位置就是在如今的主席紀念堂附近。朱棣遷都北京後,命令大學士解縉為大明門題寫門聯。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解縉非常看重,思慮三天後,他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為門聯,朱棣大喜。

作為皇城大門,大明門非常氣派,具體布局是這樣的:南向五檻正中三闕,單檐歇山,飛檐重脊黃琉璃瓦頂;門南側左右有石獅、下馬碑各一;門前為正方形深廣數百步小廣場,周繞石欄,因神似棋盤,故又稱「棋盤街」;門北側是左右廊坊100間,又稱「千步廊」。

根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檐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這也說明了這座城門等級極高。規格如此之高的城門,尤其是中間的門洞可不是隨便出入的。有資格的進入的只有皇帝、太上皇、皇太后以及皇位即位後迎娶的皇后。

以清朝為例,從中間門洞進入的皇后只有五人,順治帝的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光緒帝的隆裕皇后。

雖然大明門早已拆除,但老北京門對這座城門印象深刻,滿清入關後改名大清門,辛亥革命後改名中華門。史書記載,大清門的門匾是用石頭製作而成,加上青金石琢製成字,鑲嵌在石中。

關於大明門更名,這裡面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中華民國正立後,決定將大清門改名為中華門,這意味著要把城門上的門匾更換,門匾本身就有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了文物。

大家決定將門匾拆下在北面刻上「中華門」即可,結果大家都傻眼了,門匾的北面竟然刻著「大明門」三字,原來滿清兩百年前就已經想到了這個辦法,迫於無奈,大家最終使用了一塊木質門匾,上面是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王治秋(時任京兆尹王)撰寫的三個字,「中華門」。

參考資料:《北京城門之中華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文筆一絕,天下聞名,毛主席盛讚:一篇文章能頂替兩個坦克師
這才是「焚書坑儒」的真相,專家大呼:我們誤解了秦始皇兩千多年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