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文獻,比較正式的稱呼是譜牒,宗譜、族譜、家傳、家乘等也都是它的不同稱謂,從研究的角度,它被人們視作與正史、地方志並列的文獻寶藏,從生活的角度,許許多多的普通人發現原來自己的祖宗的名字因為家譜變得那麼具體真實,油然而生一種跨越千年的心神交融。

歷史上的名人,很多也有自己身為名人的祖先,談古論金在這裡想與大家聊一聊歷史上兩位無人不知的名臣,他們的祖先也是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但是,祖先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世民: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北京天壇齋宮外的齋戒銅人據說是按照魏徵的樣子鑄造。

我們要說的第一個名臣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創建『貞觀之治』,被後人譽為『一代名相』的唐代政治家魏徵。在唐代的近三百年中,魏姓六人為相,被稱為『三百年里出六相』使魏姓的顯赫幾乎達到頂峰,魏徵家族也與河東裴氏、河東薛氏乃至李唐皇室本身聯姻,達成了家族地位攀升,但是,魏徵本人其實還是出身於寒門,他的父親魏琬僅僅只是做過一個官職不高的縣令,而且早亡,幼年喪父的魏徵做過道士,其人生軌跡,也是不斷在各方勢力之間改換門庭以求個人發展的游士作風。

但是,無論魏徵是出自他自稱的巨鹿魏氏還是質疑者提出的任城魏氏,他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那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新編歷史京劇《如姬》,孟廣祿老師飾演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前243)是魏國公子,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作為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齊名,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公元前276年,魏無忌被魏國封在了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 所以當時與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信陵君置生死度外,借如姬手竊得兵符,奪取兵權,完成了救趙使命,也鞏固了魏國的地位。

『侯朱決計全危趙,毛薛謀歸保大梁。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國存亡。 』([宋] 徐鈞《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以禮賢下士而聞名天下,因為他的存在,『諸侯不敢謀魏十餘年』;而在他也在諸多賢能之士的幫助下,竊符救趙,兩破強秦,使得自己的聲望在戰國四公子名列第一,被稱為『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趙孝成王語) ;『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司馬遷語)。

漢高祖劉邦年輕的時候,非常仰慕信陵君魏無忌的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當門客,於是西行至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但是此時信陵君已經去世,劉邦與自己的偶像失之交臂,只好退而求其次投奔曾經當過信陵君門客的張耳當門客。劉邦成為大漢王朝的皇帝後,每次到大梁的時候,都不忘去信陵君的墓前拜祭,劉邦還特別設置了五戶守陵人,世世代代奉祀不絕,以表達自己對信陵君的尊重與追思,可以說,劉邦一輩子都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小迷弟。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年輕時代不事生產的劉邦,實際上是在學習成為遊俠。

信陵君魏無忌之孫魏無知是劉邦的部下,但是劉邦並沒有因為崇拜偶像就不顧原則地愛屋及烏,魏無知一開始被沒有被封侯,不過他舉薦著名謀士陳平,在陳平因為克敵制勝的奇功被劉邦封為戶牖侯的時候,陳平不忘本,向劉邦陳述這是舉薦人魏無知的功勞,劉邦才賞賜了魏無知。

魏無知在是包括巨鹿魏氏在內的魏氏的祖先,魏無知之五世裔孫魏歆,在西漢成帝劉驁在位期間,官拜巨鹿太守,初居下曲陽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城市),這就是巨鹿魏氏的始遷祖。

至此人物關係就比較清楚了,魏徵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舉世聞名的信陵君魏無忌。

前面說到,魏徵本人其實還是出身於寒門,他成為唐初名臣名相的根本原因在於個人的奮鬥與時勢使然,與其家世明面上關係不大,但是,巨鹿魏氏以經學傳家、世代踐行儒家倫理等方面的家風門風對維繫家族內部的團結和宗族延續有著重大的意義,從這個角度,史稱魏徵『好讀書,多所通涉,……,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多少還是受到祖先的惠澤。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魏徵斬龍王的傳說與魏徵曾經的道士身份有關,也與他的清正性格有關。

我們要說的第二個名臣是魏徵生活時期700多年後的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作為謀臣,輔佐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明朝開國元勛。

劉伯溫被認為是軍事家,主要還是偏於謀略籌劃,但是,他的祖上卻有一個真正如假包換的大將。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劉伯溫劇照(何冰飾演)

劉伯溫的這個祖先就是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 、位居南宋『七王』(南宋高宗、孝宗、寧宗時相繼追封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為七王)之首的鄜王劉光世。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中興四將是指宋室南渡之後,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戰功最為卓著。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中興四將圖》中的韓世忠(左)與劉光世(右)。

劉光世(1089—1142)是保安軍(今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人,他出身於將門世家,父親劉延慶在與西夏的作戰中立功累遷至鄜延路總管、馬軍副都指揮使,宣和年間,跟隨童貫鎮壓方臘起義,後又以宣撫都統制參加燕山之役,大敗而歸,靖康之變時,劉延慶參與守衛京城開封,城破之時被金軍追騎所殺。

劉光世年輕時曾經跟隨父親劉延慶鎮壓方臘起義,憑藉戰功升領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他因為父蔭起點較高,相比而言抓住方臘的韓世忠只得了一個低級武官——靖康元年(1126),劉光世在自己老家這裡的杏子堡(今陝西志丹東杏子河畔)戰鬥中擊敗應金國之約攻宋以牽制宋朝的西夏軍,以功升領侍衛馬軍都虞候銜,成為侍衛馬軍司次長官。次年,劉光世率領的勤王軍隊正好遇上準備前往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的趙構,他與宗澤等共同擁立趙構為帝,是為宋高宗,劉光世也從此成為趙構麾下最重要的將領之一,被任命為『五軍提督舉』、『提舉御營使一行事務』。

同年八月,劉光世升領奉國軍節度使,是南宋建立後第一個建節(被封為節度使)的將領。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劉光世所需軍費較多及被指責為「婦弱隨營」,與「提舉御營使一切事務」必須收容大批南渡非戰鬥人員有關。

劉光世的名聲在當時不是很好,據稱他一貫畏懼金軍,每逢奉詔移駐前線,大多不奉詔而設法退避,作戰時又多不親臨前線,而是坐守後方,以便必要時逃跑,許多南宋大臣們對他深為不滿,不斷指責他『馭軍無法』、『冗兵不練』、『驕惰不戰,不可為大將』、『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宋史》本傳對其評價也不高,說『(劉)光世於時沉浮,不為秦檜所忌,故能竊寵榮以終其身,方之韓(世忠)、岳(飛)遠矣!』,由於名聲不好,在『中興四將』的另一種說法中,劉錡替代了劉光世的位置。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南宋初年,韓世忠、張俊、吳玠、劉光世、岳飛等人都擊敗過金軍。

但是,從當時宋金對峙的格局來看,南宋的五大主力是如此部署的——右護軍吳玠守衛西部戰線,後護軍岳飛守衛中部戰線,在正面戰場的東部防線,前護軍韓世忠居左,中護軍張俊居右,劉光世以中護軍、御前巡衛軍總指揮的身份與金軍主力隔江相望,後來又被拜為浙西安撫使、知鎮江府,可以說是拱衛行在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最重要的將領。

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趙鼎就曾經特立獨行地指出:


(劉光世)將家子,將率士卒多出其門下,若無故罷之,恐人心不可。

紹興七年(1137)四月,宋高宗趙構罷劉光世為少師、萬壽觀使,其部改隸都督府,這次罷官的具體操作是劉光世『引疾請罷軍政』,表面上說是自己因為健康原因交出兵權,同時『獻所余金谷於朝』——這一出於公心同時交出錢財的舉動反過來說明當初朝臣攻擊劉光世虛報軍額、多佔軍費並不公平。

果然被趙鼎不幸而言中,劉光世被罷官引起其部下將領武泰軍承宣使酈瓊等的不滿,酈瓊直屬管轄的部隊只有5000餘人,但在他的煽動裹脅下,在同年八月叛歸偽齊的宋軍竟達40000人之多,劉光世原先指揮的52000多士兵,僅剩王德直屬管轄的8000餘人及一些零星人馬歸朝。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叛將酈瓊後來成為完顏宗弼(金兀朮)的助手,入《金史》列傳。

事實證明,這次罷劉光世的兵權是嚴重的處置不當,造成了南宋與偽齊、金國之間此消彼長的兵力態勢變化,對劉光世本人也很不公平。紹興十年(1140),金國違約南侵,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率軍援助進行順昌保衛戰的劉錡,但此時劉光世的舊部已經瓦解,他率領朝廷新調撥給他的幾千人,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紹興十一年(1141),劉光世與韓世忠、岳飛一起被收兵權,罷為太保、萬壽觀使。紹興十二年(1142)劉光世逝世,享年54歲,孝宗朝,被追封為安城郡王,寧宗朝,被追封為鄜王。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中興四將圖》局部,鄜是劉光世陝西老家的地名,這是追封的王號。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2007年,在杭州半山地區發現一座罕見的南宋大墓,墓主據推測可能是劉光世。

由劉基父親劉爚開始上溯到劉延慶,一共是七代——劉延慶生劉光世,劉光世生劉堯仁(劉堯仁自臨安徙居麗水竹洲),劉堯仁生劉集(劉集從麗水竹洲徙居南田武陽也就是當時江浙行省處州路青田縣九都南田的武陽村即今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的武陽村),劉集生劉濠,劉濠生劉庭槐,劉庭槐生劉爚,劉爚生劉基,這就是南田劉基廟後殿(追遠祠)所供奉的『上七代』。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劉伯溫故鄉在今天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這個縣名出自劉伯溫的謚號。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根據宋朝時期的史料,劉延慶之上還有三代的記載,曾祖父(劉光世的高祖父)劉懷忠生祖父劉紹能,祖父劉紹能生父親劉永年,劉懷忠以保安軍北番官巡檢的身份對抗稱帝的西夏國主元昊而戰死沙場,可謂忠勇之士,劉紹能守邊四十七年,大小五十戰,被當時的宋朝皇帝讚許為『戰功最多,忠勇第一』。說起來,這支劉氏也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據說是在北宋初年遷徙到保安軍落籍的。

從劉基劉伯溫的家世中,可以發現一條很清晰的脈絡:其遠祖尚武,其近宗修文,劉伯溫的軍事才能繩其祖武,又因為繼承幾代先祖的文化底蘊,所以成為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的一代奇人。可以這麼說,與魏徵相似,劉伯溫也或多或少受到祖先的惠澤。

慎終追遠尋根苗:想不到魏徵與劉伯溫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名人祖先

追根溯源的話,劉伯溫也是劉邦的後裔。

最後,以一個小花絮結束本文,本文提到的魏徵與劉伯溫的祖先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交集,那就是在楚漢相爭的時代與西漢初年,劉伯溫的遠祖、中山靖王劉勝的曾祖父劉邦與魏徵的遠祖、信陵君魏無忌的孫子魏無知曾經是有著君臣之分的同一陣營成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青春熱血、中年阿附、晚歲去國:南宋陳宜中是不是「逃跑宰相」?
壯遊天下還是到處流浪?趙匡胤年輕時代「漫遊無所遇」的背後真相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