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借垃圾分類,聊聊奶茶咖啡環保這件事

借垃圾分類,聊聊奶茶咖啡環保這件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咖門,作者|政雨,編輯|寇寧

經歷過無數次「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後,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終於正式實施。

星巴克、喜茶已經積極施行了紙吸管、自帶杯減價等環保行為。

飲品業推進環保,更重要的是想明白一個問題:飲品杯子究竟是容器還是包裝?

飲品業的環保行動

最近的「奶茶」,好沒面子的,被喝完還要被拆解、被嘲笑:

在網友吐槽垃圾分類時,有個段子一直被津津樂道:奶茶,究竟是什麼垃圾?

答案分4步:

第一步,沒喝完的奶茶倒下水溝;

第二步,珍珠、果肉得丟濕垃圾;

第三步,杯子、吸管丟干垃圾;

第四步,大部分熱飲、奶蓋茶蓋子是可回收垃圾。

說起來,還是飲品包裝不夠環保,在消費者垃圾分類熱度高漲時,才成了被關注的目標。

但是,嗅覺敏銳的飲品品牌已經在變「綠」了。

喜茶啟動環保計劃:推出紙吸管;自帶杯消費減2元;鼓勵紙袋、紙杯循環利用;門店實行節能計劃等等。

而星巴克在2018年7月就宣布,2020年之前全面停用中國所有門店的塑料吸管。4月份,還在上海和深圳門店推出無需使用吸管的杯蓋,和紙質吸管。以及新近推出的11款「玩味冰杯」,號稱可以重複使用20次以上。

這兩個月多來,星巴克一直在上海的700多家門店,準備垃圾分類落地措施:設置明確的分類垃圾區域、開展員工培訓,甚至還在每家門店都安排一名員工作為綠色夥伴,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推廣。

現在到一些門店可以看到,全新的操作台上,設置了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濕垃圾分類區域,店內主要涉及的投擲物也都作了相應提示。

工作人員也得嚴格按照分類要求投擲垃圾。比如,用完的牛奶紙盒,先沖洗乾淨、壓平後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泡完的茶包,先破袋、再分別投放;喝完的塑料冷飲杯,也統一收集後,到後廚洗凈,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如顧客有投放有害垃圾的需求,門店也能夠代投。

頭部品牌不余遺力推行環保,總結起來,有3點動力:

1、提前熟悉,及早適應

目前來看,垃圾分類主要集中在社區居民層面。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定: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是說,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6月7日,有媒體報道,杭州紹興路一家海底撈門店因存在垃圾混裝等不規範行為,被開出「垃圾拒運單」。雖然這家店垃圾拒運並沒有真正實施,但還是給餐飲商家一記重要提醒。

據了解,目前喜茶上海門店在按要求設置、專門訂購垃圾桶,培訓夥伴垃圾分類手冊、分類標準。巡茶也在通過採購不同垃圾桶,分類後場垃圾。

所以,早行動早適應。

2、賺眼球,留好感

是熱點,就要追,大品牌都有營銷思維。樹立一個「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的正面形象,留給消費者的只有好印象。

3、真?為環保做貢獻

麥當勞從2007年開始,將塑料外賣袋改為紙質外賣袋,截至2017年,已經少用了超過20億隻塑料袋。

據了解,改為紙吸管和直飲杯後,兩個月來星巴克節約塑料吸管超過100萬根。

飲品杯的環保痛點,價格貴推廣難

目前來看,頭部品牌踐行環保的動作,還多集中在少用吸管上,主要目標是「減塑」。或從根源入手,減少塑料的使用;或間接用紙代替塑料。

相比塑料,紙作為植物中的提取物,更容易降解,相對環保。據麥洛特負責人余洋介紹,700ml注塑杯是22克,而紙杯中的塑料含量微乎其微。

但這其中存在不少問題

1、減塑之後的包裝比如杯子,容易軟塌塌(可腦補礦泉水瓶),缺少價值感。

我們發現越貴的礦泉水用的瓶子越結實,奶茶店裡的杯子,杯壁厚實就會讓人覺得20多塊很值。

2、紙制材料成本高、實用性差。

星巴克推出的紙質吸管,官方一直在強調「不要咬」。而據嘗試過的網友反映,一方面難以吸到東西,剛吸上來就變軟,最最難忍的是「咬吸管」的癖好不能滿足。

紙制和塑料包裝雖都能確保安全性,但顯然塑料實用性更強。

而在飲品業,除了吸管,顯然杯子才是更耗費塑料的環節。目前在飲品包裝里,使用最多的是PP材料,穩定耐低高溫。

但據了解,目前出現一種PLA材質的塑料包裝材料,其原料來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主要以玉米、木薯等為原料,兼顧環保和實用性。

但是,PLA成本較高,是普通材質的2倍以上。據了解,僅在台灣星巴克、711等部分門店有使用。尚未得到普及推廣,研發方案尚不夠聚焦成熟。

以市場動力推動企業主動選擇環保材料,難度不小。真實現環保,還需要相關部門強制措施的出現。

總體來看,換紙吸管、回收咖啡渣等等行為,與帶來的實際環保價值相比,更有價值的是對環保理念的倡導和推崇。

品牌環保行為的背後,是環保意識和價值的傳遞,圖片來自星巴克中國

但這並不意味著飲品業什麼都做不了。

飲品的杯子是包裝or容器?

吐槽奶茶分類的段子,聽起來挺有意思,仔細想想頗有諷刺感:奶茶店造型百變,在杯子上大做文章,其實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一是動作資源、二是時間成本、三是存儲資源,分類越細浪費資源越多。

在名高包裝創始人劉偉看來,冷熱通用的單一材料,更符合環保的標準。

這幾年飲品業瘋跑,杯子上也在大做文章,奶茶杯承載著產品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營銷。

透過乾淨清晰的杯壁,茶清澈、水果鮮艷、珍珠剔透、小料豐富,都是在撩撥消費者的購買慾。1000CC、700CC、大方杯、小方杯、瓶子、杯套等風格各異的杯子造型,伴隨著新品一起出現,都成為搶奪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當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飲品業「濫用」塑料的問題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事物的出現,都是在為人們生活得便利服務。

只是,如何在兼具功能性的同時,實現更環保;當你在選擇一款新的包材時,有沒有把環保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是更有意義的提醒。

想清楚兩個關鍵詞:飲品的杯子是「容器」還是「包裝」?

容器意味著樸素而實用的,更注重功能性;包裝則需要華麗且引人矚目,更追求營銷效果。

新茶飲不僅在被消費產品本身,顏值、營銷動作等等都是精心設置的「誘惑」。起碼在現階段,奶茶杯還個需要精心打扮的「包裝」,需要考慮顏面。

只有實現二者的平衡,飲品業才真的離環保更近了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對標雲服務商亞馬遜,谷歌斥資26億美元收購Looker
《和平精英》賽事大揭秘,在All in與觀望間遊走的俱樂部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