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曹劌論戰》里「肉食者鄙」的魯庄公,真的很鄙嗎?

《曹劌論戰》里「肉食者鄙」的魯庄公,真的很鄙嗎?

《曹劌論戰》的故事,上過中學的人都耳熟能詳。這段故事火了一個成語「一鼓作氣」,還有曹劌那句名言: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可是,我們仔細研究這段故事裡的肉食者魯庄公姬同,並不容易看出來他未能遠謀。而且,正是因為魯庄公的納諫如流,他聽從了曹劌的建議,才在長勺之戰戰勝了強大的齊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從曹劌與魯庄公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魯庄公是一位虛心納諫、知人善用、盡職盡責的好國君。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位「肉食者鄙」的魯庄公。

魯庄公的父親是魯桓公,非常喜歡他的母親。魯庄公的母親是齊國人,叫做文姜。一次魯桓公帶老婆去齊國串親戚,無意中發現了文姜與自己的大舅子齊襄公有一腿。然後,就像《權利的遊戲》里的勞勃國王一樣,他被謀殺了,而且是死在了齊國。

消息傳來,年僅12歲的姬同即位,成為魯庄公。魯庄公很憋屈,一方面舅舅齊襄公與自己有殺父之仇,另一方面母親文姜也與自己有殺父之仇。而且囂張的齊襄公還時不時欺負一下自己的外甥,沒事就派兵攻打弱一點的魯國。

魯庄公八年,也就是長勺之戰的前年,齊襄公被殺,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爭奪王位,管仲輔佐的公子糾敗給了小白。因為公子糾姥姥家是魯國的,魯庄公自然而然地就支持公子糾,也因此遷怒於公子小白。

小白當上國君之後,就是齊桓公,話說他也是魯庄公的舅舅,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欺負魯國。魯國戰敗後,殺掉了避難在此的公子糾。齊桓公又向魯庄公索要管仲。手下有人看出了管仲的重要性,就勸魯庄公殺掉管仲,以免將來對魯國不利。而魯庄公並沒有那麼做,而是把管仲歸還給了齊國。

又過了一年,齊桓公又派鮑叔牙來攻打魯國,才有了曹劌一戰成名的「長勺之戰」。

從長勺之戰之後,魯庄公也算是把魯國帶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隱隱能夠與齊國分庭抗禮。但就綜合國力來說,魯國和齊國還是有相當大差距的,所以魯庄公揚眉吐氣不久,在五霸之首的舅舅面前,還是矮了一等。

所以,他後來不得不委曲求全,娶了齊國的老婆哀姜。同時也不得不矮下身子,如齊觀社。

魯庄公在長勺之戰能夠聽從曹劌的建議,但在《國語》里,還記錄著曹劌另一次勸諫。

庄公如齊觀社。

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終則講於會,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其間無由荒怠。夫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於社,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也,何以訓民?土發而社,助時也。收攟而蒸,納要也。今齊社而往觀旅,非先王之訓也。天子祀上帝,諸侯會之受命焉。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聞諸侯相會祀也,祀又不法,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

齊國強大起來之後,要號召各路諸侯到齊國觀看社祭,來彰顯本國的強大。魯庄公就被震懾到,想去參加這個集會,被曹劌勸諫住了。

曹劌說,禮是用來正民心的。周王朝要求諸侯五年要派使臣覲見天子四次,諸侯要去朝見一次。完了之後就集中在一起講習禮儀,來排定長幼尊卑的次序,確定納貢的標準。這是不能缺席和怠慢的。現在齊國違背祖宗的法度,自己搞一套活動,讓大家去齊國觀社祭,您怎麼能去呢?如果您去了,以後還怎麼來訓誡魯國百姓呢?

曹劌說的在理,可是庄公不聽。

公不聽,遂如齊。

從曹劌的角度來說,禮法怎麼能夠隨便破壞呢,庄公去了就是助紂為虐,助長了齊國的氣焰。他內心肯定又要說一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可是從魯庄公的角度來看,面對強大的齊國,當真是得罪不起的,所以他還是去了。

長勺之戰,應當是魯庄公44年人生中的亮點,在位32年間,他很想創立一番事業,但限於國力和才能,以及太過強大的對手齊桓公,他只能在取得些許成就後,選擇苟著去保存自己魯國的實力,不被齊國侵佔。

屁股決定大腦,一介平民曹劌評價的一國之君「鄙」,對這位忍辱負重的魯庄公來說,真的不太合適。

參考文獻:《左傳·庄公十年》;《國語·魯語》;《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果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TAG:烏果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