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小S:女人和物慾

小S:女人和物慾

來源 | 與爾同銷萬古愁(ID:shovidnana)

01

事情大概是從去年開始的。

自由職業滿兩年後,工作和感情狀態日趨穩定,父母也都搬了新家,我感覺到某種東西好像從我體內消失了,那就是——物慾。

物慾低迷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對買買買再也提不起熱情。新包新衣服,不能讓我快樂了,我不再喜歡逛街,出門旅行看到同行的小夥伴,去買一隻LV就快樂得翩翩起舞,好羨慕一隻包就能哄她們那麼開心。

第二,雞血劑量不足,主動錯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並且心安理得。我感覺金錢的獎賞,不能再給我補充新的驅動力,我的內驅力不夠,對一切有了意興闌珊的倦怠。

(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錢,還欠著房貸,只是不再為金錢感到焦慮罷了,經常被朋友嘲笑窮得心安理得。)

這樣的狀態大概維持了一年左右。

今年的某一天,情形又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從春天開始的,小區里變得繁花似錦,那些荒著的別墅區,忽然就搬進來了很多住客。

我每天出門都要經過別墅區,忍不住偷偷觀察他們的生活,有的在院子里種滿鮮花,修了漂亮別緻的亭子,還有的,布置了露天的咖啡吧,一派悠閑又時髦的味道。從巨大的落地窗窺探進去,可以隱隱看到華麗的水晶吊燈,實木傢具釋放著優雅迷人的光澤……

我酸了。同時我也感覺到,體內的慾望被激活,好像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標,每天活得興興頭頭的,又喜歡買買買了,並且時時督促呂同學要好好賺錢,給我買別墅。(別學我!要自己奮鬥啊朋友!)

忍不住感慨,女人和物慾的關係,真的很神奇啊。過去你心心念念想要一隻名牌包,現在變成了一個有花園的大房子,物慾不會真的消失,只是會轉換。

因此,女明星小S身上有一個我曾經看不懂的點——她和物慾的關係,但是看過《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之後,好像有點理解了。

02

節目有一個被熱議的片段,小S的女兒打電話過來,想讓媽媽買一件1000塊的衣服(我估計是1000台幣,摺合人民幣200多)。

小S的反應很激烈,批評女兒說不該買這麼貴的東西,不要再隨便上網瀏覽,說你才13歲,穿那麼貴的衣服幹嘛,而且你會長高,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

一旁的大S看不下去,就主動提出幫外甥女買這件衣服,做為她舞蹈比賽冠軍的獎勵。

小S轉身告訴了女兒,然後又是一番長篇大論:姨媽給你買東西這件事不會任何時候都發生,你自己要保持不要亂買,媽媽也經歷過亂買的階段。

小S不愛買,私下穿得很普通很隨意,沒什麼物慾是出了名的。

她一件毛毛衣服可以穿20年,一隻布袋子背了快10年,每次上節目,都是那個條紋的布包,邊邊都磨破了,但從來沒有換過。助理建議她買只新包,會被她懟,她覺得沒必要。

過去我以為她是買夠了買膩了,早已看穿了浮華物質的虛妄,現在我發現不是的。很多人說小S窮養女兒,為了培養她們的節約意識,我看到的卻是恐懼。

這種恐懼,也是多數人和慾望之間的關係:我害怕那些美好的,我嚮往的東西永遠都得不到,所以乾脆在慾望升起的時候,就掐滅它。不要去期盼,不要眼巴巴去渴望,你就不會受到傷害。因為不是所有的慾望都能實現的,萬一落空了怎麼辦呢?

我知道,那種被慾望灼燒,寤寐思服,愛而不得的感覺是多麼鑽心地痛。

可是,慾望真的能夠被理性控制嗎?

不是的,不是的,越壓抑只會越反彈;最後你會用一種殘酷的近乎報復的方式來和它相處。其實有效的方法是看見它,接納它,疏導它,穿越它。你真正的經歷過繁華,才能放下繁華。

真的有人會不懂嗎,女孩子十幾歲最愛美的年紀,為一件漂亮衣服百爪撓心的那種感覺。

小S是有匱乏感的。這種匱乏,不是來自於物質,而是情感。原生家庭父愛的缺失,好像成了她永遠的痛,心裡的至暗角落,填不滿的窟窿。

這種匱乏,被她轉嫁到了女兒身上,就是嚴厲控制孩子不要對衣服啊禮物啊有期待。過去看一篇報導,說小S每次去外地出差,都不會給小孩帶禮物,她不允許她們期待禮物,而是希望孩子這麼想:媽媽回到家就是最好的禮物。

可是,一個小孩子對禮物的期待是太正常不過的事啊!

這背後折射的,依然只是自己的恐懼。匱乏感留下的陰影,像一隻怪獸如影隨形。

03

當然,僅僅是匱乏感,還不足以解釋小S和物慾之間奇怪的關係,我還有另一個微妙的洞察。

小S的真實靈魂和她的人設之間,簡直是反面。

當她需要變成巨星小S的時候,她穿上華服,走向聚光燈,表演那些浮誇,那些喧囂,那些鬼馬和瀟洒,那些海市蜃樓般花花綠綠的慾望和熱鬧。

娛樂圈多殘酷,爬到金字塔尖的更是要捨得一身剮。小S不是不懂,雖然有姐姐和好朋友們的加持,她也始終對這個舞台是有敬畏感的,她害怕失去。

所以越用力,就離真實的那個自己越遠。

所以我也明白了,這幾年她轉戰內地綜藝之後,那些偶爾流露出來的,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了的疲憊是怎麼回事;哪怕不是自己的主場,作為嘉賓去參加大S和阿雅的節目,也非常用力去cue廣告和耍寶是怎麼回事。

她必然時常處在分裂和矛盾之中,在明星身份和真實自我之間遊走——舞台上多繁華,她在真實生活中就要用多大劑量的清淡去稀釋,去消解,去平衡。

因此,一個熱愛家庭重視親情的小S,一個希望一家人齊齊整整相親相愛的小S,她要用對物質的反抗來保全自我,那些素顏,普通的布衫,平價的包包背後,想要講的話都是:我要做自己。

沒有人能夠永遠活在偽裝里,不管這偽裝帶給他多少名利,多麼大世俗意義上的成就。那只是人性這個多稜鏡的一面。而另一面,真實的自我,才是最誘人的,無法迴避的部分。

04

女人都愛物質,只是程度輕重的區別,這不是什麼秘密,也無需感到羞愧;女人和物慾的關係,是從遠古時代就刻在基因里的。

女人和物慾的關係,也絕不僅僅是單純地愛物質那麼簡單——物質的背後,承載的可能是對美與愛的渴望,也有可能是對未來的希翼,甚至是某種恐懼和報復。

每個人和物慾之間,可能都有過一段相愛相殺的關係。

我在十幾歲念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花3塊錢買了一條手鏈,遭到媽媽的吐槽。

她覺得那是無用的東西,為什麼要在無用的東西上亂花錢。你可以理解一個小女孩的委屈吧?我知道它無用,但是我喜歡,並且真的不貴。它不僅帶給我好心情,還有對買不起昂貴服飾的補償感,以及一份小小的希翼。

可是,一個貧困的母親,是沒有能量去看見和接納女兒的這份細密心思的。當時才十幾歲的我,就早早懂得了人生的困窘和無奈,所以我並沒有怪她,也沒有為這事自責,我用一貫的敏感和理性,自我消化——我穩穩地接住了自己的慾望。

離開家讀了大學之後,我就開始做兼職賺錢,念研究生的時候已經嘗試創業了,我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我有一個堅硬的內在自我。

這個堅硬的內在自我是什麼呢?是我看見並接納了自己的慾望。

20幾歲的時候,我想要名牌包,我並不覺得那是羞恥的,或者它太昂貴,是不屬於我的東西。不不不,不要用虛榮去隨便評價自己,我接受自己暫時買不起,但是我努力賺錢讓自己得到它。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樣和物慾相處的方式,算得上比較健康。事實上,我也了解自己並不那麼愛物質,五星級酒店住得,廉價旅館我也不嫌棄,一個人活得有彈性,才能看到更開闊的世界。

這種彈性,依然需要你在得失之間不停修鍊,修鍊強大的內在自我。所以,不要在一切還沒發生的時候,就把自己隔離了這個真實世界,不要害怕受傷。

不過,我還是喜歡有點物慾的自己,太佛系容易灰心,容易喪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我喜歡熱氣騰騰地活著,喜歡有目標,有期待,有人愛,喜歡前方有新的風景。我想看看這個世界還會給我什麼禮物,我也不畏懼磨難。

這就是我想講的,關於女人和物慾的故事。

(好想要這樣的衣帽間啊哈哈哈,我真的要好好賺錢了!)

—END—

《讀者·原創版》

讀者傳媒綜合性新銳原創青年雜誌

2019年破季訂閱正在進行中

隨時隨心 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我問過100個人,他們都說不會和前任做朋友
papi醬的婚姻這麼獨立,當然是因為她有錢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