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月河筆下的一個清朝贓官,現代人為什麼給他樹立塑像

二月河筆下的一個清朝贓官,現代人為什麼給他樹立塑像

專家學者研究歷史,主要靠二十四史等專業歷史典籍。但這些古籍經典,雖然文辭雅緻,詳實可靠,但都是由深奧難懂的文言文寫成,一般人感到難以理解接受。因此對於大眾群體而言,各種各樣的電視劇、小說、戲曲等文學藝術作品,成了獲取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

但是人們在欣賞這些文學作品時,必須要注意一點,藝術畢竟不等同於歷史,有時候為了藝術效果,文學家會不可避免進行一些誇張、虛構與藝術渲染,從而與真實歷史產生不小的差距。但因為小說。電視劇的傳播影響力比正史要大得多,很容易造成人們對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產生誤解。

二月河,是筆者非常喜愛的一位文學家,也是現代作家群中少有的能駕馭重大歷史題材的翹楚。在學生時代時,筆者就曾對他的「清朝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讀得滾瓜爛熟,對於清史的興趣也以此為肇端。

在《雍正皇帝》中,二月河用爐火純青的高超手法,把鐵腕治吏的雍正皇帝刻畫的入木三分。其中有一段情節,很多人至今難忘。大學士張廷玉之弟張廷璐,在擔任江蘇學政之時,借用兄長張廷玉的人脈關係,和自己的職權之便,大肆受賄,上下其手,暗箱操作科舉成績,導致真才實學者名落孫山,胸無點墨者金榜題名。

紙里包不住火,此事曝光後,雍正皇帝大為震怒,不顧心腹幹將張廷玉的情面,重拳出擊,果斷處死了張廷璐。從此之後,張廷璐的贓官形象就此深入人心,人們都知道一代名臣張廷玉的弟弟是個貪贓賣法的不法之徒。

二月河是一位寫作態度非常嚴謹的作家,有著十分渾厚的歷史學功底,他的「清朝三部曲」雖是小說,然而主要人物和事件也基本都與歷史原型相符。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江蘇省江陰市的中山公園內,現代人卻赫然為張廷璐樹立了一尊塑像。

張廷璐塑像面容端莊,官服齊整,雙目有神,給人以一身正氣之感。那麼問題來了,二月河筆下的一個贓官張廷璐,現代人為什麼要給他樹立這樣一尊有紀念意義的塑像?

原來其中大有文章。歷史上真實的張廷璐,與二月河筆下的贓官形象迥然不同,恰恰相反,他還是一位兩袖清風、人品高潔、才幹卓異、政績斐然的能臣廉吏。他的名氣和官位雖然沒有父親張英、哥哥張廷玉那麼如雷貫耳,但也是清朝一代名臣。

張廷璐雖出身富貴豪門,但毫無驕嬌二氣,他自幼苦讀詩書,滿腹經綸,並在康熙五十七年依靠自己的能力高中殿試榜眼。自雍正七年開始,張廷璐開始擔任江蘇學政。東南江浙一帶文風興盛,參加科考歷來是當地人改變人生的一條重要途徑。

江浙一帶歷來是經濟繁榮的富庶之地,豪紳富戶多如牛毛,科舉考試中的行賄貪墨現象歷來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江蘇學政作為當地學政主管,如雍正皇帝所說:「學政若放開手,所得不可限量。若清正,實無一文可進」。張廷璐上任以來,以父兄為榜樣,潔身自好,不辱門風,從未有過一起受賄行私之事,深受雍正乾隆兩代皇帝信任。

張廷璐一直干到乾隆四年,因身體多病請求辭職,乾隆極力挽留,不讓他辭職,非讓他再干一任,最終張廷璐一再堅持才被批准,然後即回鄉隱居,流連山水,埋頭著書立說,不問世事,後於乾隆十年八月安然逝世,是典型的善終,根本沒有因貪贓賣法被處斬。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清官名臣,才為他設立塑像以示紀念。

二月河在寫《雍正皇帝》時,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其他歷史人物和事件都能基本忠於史實,唯獨張廷璐被他「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張廷璐形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變臉,從一代清官變成了贓官。從藝術角度而言,也許無可厚非,但從歷史角度而言,對張廷璐卻不夠公平。

參考資料:《清史稿》《無端蒙冤的張廷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進程
古代道士的「五雷法」到底靈不靈?清代紀曉嵐親自測試過一次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