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十位大自在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華嚴經淺釋

十位大自在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華嚴經淺釋

卷第二丨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

當此之時,在菩提道場中來聆聽華嚴經的大眾,有菩薩、有聖賢、有諸天、有神眾、有鬼眾等,都在華嚴法會中雲集。

【無邊品類,周帀遍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

在眾海裡邊,各種品類無量無邊。上自十方諸佛,下至一切眾生,包括十法界中的眾生都在其中。菩提道場周圍的虛空界,都遍滿無邊品類的眾生,沒有一粒微塵中不是眾海雲集的地方。各有各的形色,各有各的部從,每一位上首菩薩,都有無量無邊的眷屬跟隨。每一位上首神眾,也有無量無邊的眷屬,每一位上首天王,也有無量無邊的眷屬,形形色色。品類雖然很多,但是秩序井然,絲毫不混雜零亂。

【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

這些不同品類的眾生,跟隨他們的上首從所來的地方,前來親近世尊(這是佛最高的名稱;具足十號,才可以稱為世尊)。聽佛說法,專心一意,瞻仰千丈盧舍那佛的金容。

【此諸眾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

在這華嚴法會中的眾生,已經離開一切的煩惱心垢,和其餘的惡習毛病。

什麼是煩惱?就是我法二執。要是有我執,就有貪、瞋、痴三毒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的煩惱。又有粗煩惱、細煩惱、大煩惱、小煩惱,總之,煩惱非常之多。要是有法執,就有所知障的煩惱(知道什麼法?便有什麼法的障礙。不是法障礙你,而是你有法的執著障。換言之,不應該有,而你有,這就是所知障)。譬如,你的衣服里有一粒明珠,從前雖然不知道,明珠依然存在。現在知道了,明珠仍然還是存在。本來應該知道明珠在衣服里,可是卻不曾覺察。現在發覺了,這是原本就應該知道的,沒有什麼值得驕傲,更沒有什麼可自滿的。

什麼是心垢?就是心裡總想些不清凈的染污法,所以心裡便有塵垢。如果能斷欲去愛,不想情情愛愛的事,那麼,心自然就清凈了。

什麼是余習?就是不清凈的習氣(壞毛病),好像煙筒裡邊的灰塵,一天一天積聚,時間久了便會積成很多的煙垢。那麼,余xi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貪瞋痴來的。貪有貪的余xi,瞋有瞋的余xi,痴有痴的余xi。總而言之,有不幹凈的思想,就是余xi。

【摧重障山,見佛無礙。】

我們凡夫的無名重障,好像山一樣的堅固,所以要打破重障山。但要怎樣才能摧滅它呢?就是遠離煩惱,遠離心垢,遠離余xi。這樣,便會見到佛,而無所障礙。

【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於劫海中,修菩薩行。】

在前邊所講那樣多的大眾,他們都是往昔在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住世的時候,用大劫海一般長的時間來勤修菩薩行,行菩薩道。

【以四攝事,而曾攝受。】

菩薩修四攝的法門,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他們知道行此四攝法,能令眾生愛我、敬我、信我,然後才能聽我的勸導,受我的熏染,而能信仰佛法。那時候,毗盧遮那佛就是用四攝法來攝受這些法會中的大眾。

【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在每位佛所在的地方,眾生種善根的時候,都用四攝法來攝受一切眾生,用種種方便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令他們都成熟,都安住在一切智慧的道路,得到一切道種智。

【種無量善,獲眾大福。悉已入於方便願海。】

在前邊所說那些天眾、龍眾、鬼神眾,都在過去無量劫中,親近毗盧遮那佛,在法會中種足善根,安住在一切智道(種一切的佛因,結一切的佛果)。他們種無量的善根,在無量劫中修福修慧,所以現在獲得無量的大福報,皆入於方便願海。

什麼是方便願海?就是說修道必須發願,用權巧方便法門來引度一切眾生。這種願像大海一樣的廣大。修道要具備三個條件,才能入方便願海。第一、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將來能成佛。第二、要有願心,發願將來成佛之後,一定廣度眾生。第三、要有行心,單單有信和願,而不去躬行實踐,不去精進修行,是沒有用處的。

【所行之行,具足清凈。於出離道,已能善出。】

立了願海之後,便要實實在在去修行。所修的行門,完全具足清凈,就是出離道。出離什麼道?出離三界火宅的道。三界火宅不容易出的。能出離三界的道,這便叫善出。

【常見於佛,分明照了。】

這些聖眾,他們能常見到佛,因為他們已經出離三界火宅的道路。佛是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的。那麼,為什麼有人能見到佛?有的人見不到佛?因為唯有具足清凈心的人,才能見到佛。心不清凈的人,是看不見佛的。有的人常見到佛但卻不清楚,有的人雖然能清楚的見到佛卻不常見。現在這些聖眾,他們不但能夠常常見佛,並且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說分明照了。

【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這些聖眾,他們以勝解力,以大智慧來明白一切,已經入於如來功德大海中。這種功德就和佛一樣,所以說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得於諸佛解脫之門,遊戲神通。】

因為入於如來功德大海,所以得到諸佛的解脫門,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在,沒有一切的煩惱,獲得遊戲神通。前邊諸眾都已經達到這種無礙的境界。

什麼是解脫?就是解開三界見思二惑的系縛,脫離三界生老病死的苦果。沒有分段生死,是羅漢的解脫;沒有變易生死是菩薩的解脫。

什麼是遊戲?就是由真現妄,由妄現真,真妄不二,真妄本空。用權巧方便法來度眾生,脫離三界。

什麼是神通?所現之物,忽大忽小,忽有忽無,變化莫測,有這種境界的人,可以說是已經證果了。

以上是說菩薩諸神天王眾海所修的法門,修行成就時,便能得到解脫。在下邊是講他們所得到的解脫門及頌言。

【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

在前邊所講十位大自在天王中,有位天王名叫妙燄海。他所得到的解脫門,是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的解脫門。

什麼是法界?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包法界,所謂「一心不離十法界」,也就是說明法界沒有離開一心的道理。

什麼是虛空界?就是人的自性,清清凈凈,什麼也沒有,好像虛空一樣的清凈且光明。

什麼是寂靜?就是定。什麼是方便?就是動。定動都解脫了,這時,動不礙靜,靜不礙動,動靜一如。

什麼是解脫門?首先要說明,不要認為有個門,這個門只是譬喻。要有門就不能解脫,所以不要執著文字。如果出入沒有障礙,就是真解脫了。要是有個門,在門裡是解脫,那麼,在門外就不是解脫。在門外是解脫,在門裡又不是解脫。這樣還是沒有圓滿。要能在門裡門外都解脫,還要這個門做什麼?所以說這個門是無形的,是個譬喻而已。要想真正得到自在,得到解脫,是確實從心裡得,不要在解脫上來找門。這只是文字上的門,不是實際的門。這一點要認識清楚!

如果一定要執著去找門,那麼,從這個門進去,又從哪一個門出來呢?所以先要把解脫門的意思明白,才能了解真義。

【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

這位天王,他的名字叫自在名稱光。他所得到的是能普遍觀察一切法門,無論任何心法和色法,乃至一切諸法都非常自在的解脫門。

【清凈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清凈功德眼,他的清凈光明是盡虛空遍法界。他所得到的是明白一切諸法,本來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便是無功之功,無用之用。不需要造作,更不需要勉強,這就叫無功用行。

因為它不生不滅,所以不來不去;因為它不來不去,所以不生不滅。這位天王所得到的即是這種無功用行的解脫門。

【可愛樂大慧天王,得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慧。他所得到的是現見一切法的真實相。現見就是現在所見。真實相就是無相,然而無相無不相,智慧有如大海一般的解脫門。

【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不動光自在,他能入大方便定中給予一切眾生無邊安樂。無邊就是沒有邊際,安樂就是沒有煩惱。他所得到的是這種大方便定解脫門。

【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痴暗怖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妙莊嚴眼。他所得到的是能令眾生觀察寂靜之法,消滅一切愚痴黑暗以及恐怖的解脫門。

【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善思惟光明。他所得到是能善入無有邊際的境界。他能不起因思惟所造的業(即執著於三界二十五有)的這種解脫門。

【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智。他所得到的是普往十方說法,可是身遍十方而無所往。這就是不來不去而不動。無所依就是既不依賴人,也不依賴法,所以叫無所依解脫門。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普音莊嚴幢。他證得了佛的定、佛的慧,因而得到普現光明寂靜的境界,用他的智慧音來莊嚴寶幢。他得到的是這一種解脫門。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名稱光善精進。他悟到廣大無邊的境界,以這種境界為所修的因緣,來研究來觀察,這是他所得到的解脫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修「三摩地」,這是修行什麼?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幾則念佛人的真人真事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