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乾貨!酸梅膏(湯)的製法和應用大全

乾貨!酸梅膏(湯)的製法和應用大全

導讀:夏季來臨,傳統的酸梅膏作用不僅僅是生津止渴、防暑降溫,防病治病照樣可派上大用場!

治療和預防傳染性腸炎的酸梅膏

「酸梅膏」有制菌殺菌的作用,對腸道各種細菌傳染病,傷寒、霍亂、痢疾,以及小兒疫痢等病,都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我們都知道,一切的細菌,在鹼性液中才容易繁殖,若細菌培養基內遇到酸性溶液時,細菌就要死滅,所以我們的酸性胃液中,細菌沒有站足的地位。因為腸液是鹼性的,故健康人的腸內,也有很多的細菌,這些細菌大多不是病菌,有的對我們人體是有益的,可是一旦消化不良,或腸內有障礙的時候,它們也能興風作浪,造成腸炎、下痢等毛病;或者產生種種分解毒素而引起自家中毒,發生蕁麻疹等。如果「傷寒」、「霍亂」、「赤痢」等病菌乘機侵入腸內,那就很快地繁殖而發生病症。

梅肉是酸的,把它製成濃流膏吞服後,能使鹼性的腸液變為酸性,達到制止細菌繁殖或殺滅腸中細菌的目的,因已製成了濃縮的流膏(1g的膏,約需30g的梅肉),酸度甚高(若一二個烏梅的煎劑,服後到腸內,就被鹼性液中和,效果不可靠),服後腸液可能高度酸性化。但此項濃縮的植物性有機酸,似乎與鹽酸等截然不同,本品多量內服,實際經驗上,並無任何妨礙,這是它的特點,為其他化學藥品所不及的。

本品不僅殺菌,且對腸內細菌異常發酵分解毒素的消除、和解熱的作用,也十分顯著,對於小兒原因不明的突然發高熱,和疫痢早期,所得到的實際效果,確實可靠。

酸梅膏的作用,可以歸納為下面的幾點

一、為酸性制菌殺菌劑,治細菌性腸疾患,如傷寒、霍亂、痢疾,以及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性胃腸病、食物中毒與腸自家中毒,發熱性疾患。

二、為清涼解熱、生津、止渴葯,治急性熱病之發熱、口渴,氣管炎咳嗽,以及肺結核潮熱、咳嗽等。

三、為驅蟲葯,治蛔蟲性胃腸病、嘔吐、下痢、腹痛、驚厥等。

四、外用為消炎退腫葯,並貼肉芽生長過速之胬肉;搗貼,拔肉中刺。

五、為鎮痛葯,又治神經性肌麻痹,青梅燒酒外用,確有效。

據我們現在臨床應用的經驗,上面這些醫治作用,均有確實而明顯的功效,且有不少的實例。

酸梅在日本的應用

野村瑞城《民間療法與民間葯》云:梅肉越幾斯(流膏),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下痢,解熱、止痢,有特效。

梅村甚太郎《民間藥用植物志》云:烏梅黑燒,熱湯送服,治感冒、咳嗽、發熱,及喉痛病。烏梅煎膏,為急性胃腸炎及日射病之急救藥,又為腸傷寒之解熱葯。烏梅與紫蘇同煎服,治小兒痙攣,有妙效。烏梅肉貼指腫和頭痛,並貼竹木刺入肉,立出;擦牙,治齒痛。

田所良吉《自療與民間葯》云:梅肉膏可作回歸熱之預防葯,凡進入回歸熱流行區,或與回歸熱患者同居時,日服此膏,有預防效果。

築田多吉《家庭看護之秘訣》:盛讚梅肉越幾斯(流膏)功效的偉大,應用範圍廣泛,稱為不可思議之妙藥,他並且舉出了許多治驗的實例,現在把它歸納起來,有下面的幾種病:

一、傷寒(治療和預防)。

二、痢疾(包括小兒疫痢和其他細菌性腸疾患)。

三、各種胃腸炎(包括急性慢性的,及消化不良症、食物中毒、魚類食物中毒等)。

四、小兒原因不明的突然發高熱(包括寄生蟲、胃腸炎,及疫痢初起之發熱)。

五、各種腸寄生蟲(主要為蛔蟲,其他如鉤蟲,據稱也有效)。

六、肺結核與肋膜炎之發熱和咳嗽。

七、腸胃自家中毒之蕁麻疹。

八、猩紅熱與丹毒。

九、霍亂及夏季腸胃病……等之預防。

十、此外尚有急性肺炎、肝蛭蟲病等治癒的報告,所以他們非常強調本品的功用。

編者經驗

茲將我個人二十多年來臨床上的經驗,略舉如下:

編者對一般腸炎下痢用「酸梅濃流膏」代替「磺胺胍」(S.G.)和「琥珀酸磺胺噻唑」(S.S.),或「磺胺嘧啶」(S.D.)等應用,感覺它的功效,和磺胺類不相上下。它的優點是沒有副作用,多量的繼續服用,無中毒反應的顧慮。

編者的小女六歲時,忽然發高熱41.3°C,下痢一二回,手指厥冷,發驚搐,口鼻間衝出很熱的熱氣,目直視,立刻給服蓖麻油瀉下藥後,每2小時用酸梅流膏0.8g,溶化於白糖湯中服用,很快地解熱,兩天痊癒(當時驗血,白血球略增多,沒有其他,驗大便沒有蟲卵,只有紅血球、白血球、膿球和不消化物)。此外,同樣的例子也不少。

曾用於傷寒(肥大氏反應陽性者)約有數十例(勞動人民門診病例居多,大都是贈葯給他們的,限於條件,無完全記錄),在病症診查確定時,教他們回家靜卧,多飲流質和廉價的營養物:如鮮菜湯、米湯等;並給予本品5-7日的藥量(有時和黃連膏並用),小兒則單用本品,白糖湯溶化,鼓勵他們吃完了再來取葯,不要錢的,到第二次來要葯時,大部分據稱好得多了。其中有6例,住址距離較近,編者常自動去訪視,有的一星期後自覺證完全消失,兩星期退熱,也有三星期退熱的;有的雖在四周以後退熱,但病人無自覺證後,自己以為痊癒了;有一例在兩周後癥狀消失,體溫還未平(38.5°C),他自以為已經好了,起床行動,以致復燃,可見傷寒之護理更重於醫療。其他大部分只據病人家屬取葯時稱述此葯很好,可能是他們的感情作用,但無一例腸出血之轉歸與死亡的結果,則是事實。

本品驅蟲的效果雖然不及「使君子」,但曾有兩個小兒傷寒,給服本品,三四日間排出蛔蟲1-4條(傷寒初期,照例應先予驅蟲劑,本品適成為理想的良藥),如果因蛔蟲而起的腹痛、胃部痛、嘔吐、發熱等,服本品後,蛔蟲雖未必能全部驅除下來,但腹痛、嘔吐、發熱等癥狀,很快地減退,或許這是它能消除蛔蟲所產生之毒素的作用吧!

本品作胃腸病傳染病(霍亂等)的預防用,效果甚佳。記得似乎在1940年吧,那時蘇城為敵偽所統治,夏季霍亂大流行,編者的一位農村朋友跑來告訴我說:距離他們很近的村莊,已經發生了霍亂,有4人已死亡;那時農村裡根本談不到預防的注射,他很熱心,問我有什麼方法預防?我介紹他煎了幾斤烏梅流膏,做成丸子分給大家,飯後吞服2-3粒。他們的村莊一共二十餘家,約一百多人口,結果他們的村子裡,竟沒有一個人感染霍亂。

夏令容易發生胃腸病,有的腹痛嘔吐,有的下痢噁心,胸悶頭昏,我們鄉間的勞動人民由於傳統的習慣,對這些病症,概稱「痧氣」,大都「扎針」(挑痧)、「刮痧」(用銅錢沾些油,在背上刮幾下),或自己吃點所謂「痧藥水」如十滴水……等,從來不找醫生。我把青梅浸的燒酒裝在小瓶內,代替痧藥水送給他們,不但效果比十滴水好得多,並且低廉,合理而沒有流弊。

中醫瘍科書上有一種叫「收胬丹」,系用烏梅肉打成餅狀,貼在胬肉上的,以前編者沒有經驗。某次,有一位朋友,指頭上生了瘭疽,出膿後,因光紅的肉柱頭突出而不能癒合,觸之則發劇痛,我介紹他試用烏梅肉貼上包紮之,次日換藥,肉柱頭已縮小(這似乎不是腐蝕作用,而是收縮的),兩日後平復,後來漸漸癒合了。不過初次貼上時有些痛,然比其他腐蝕法或割治(割治似不可能)便利得多。另有一人,上膊因注射而化膿,後來亦因內芽增殖而突出胬肉,不能癒合,也用梅膏貼上而愈(陶弘景所謂蝕胬肉,日本梅村氏所謂貼指頭腫等,當系指此)。

酸梅濃流膏的製法

在黃梅時間,取青梅三五斤(或更多),洗凈,去核,搗爛榨汁,用布濾過,置廣口淺盆中(用陶磁盆,不可用金屬盆),日光下晒乾(產梅的季節是黃梅雨季,如無日光,可置炭火上蒸發其水分),至濃厚如飴狀,待冷,凝固如膠,瓶中貯藏(放置5-10年不壞),愈久愈佳。

若非產梅地區,或非產梅季節,可取中藥行之烏梅數斤,加入足量之水,炭火上煎熬,煎至極濃後去渣,用布濾過,再煎至稠厚如飴狀,待冷,凝固而成紫黑色粘韌之膠,瓷瓶或玻璃瓶密貯待用,也是經久不壞的。

用法與用量:取酸梅濃流膏,溶化於水中飲服,小兒可加些白糖,或將膏捻成丸子,外面滾少許滑石粉或白陶土等為衣,溫湯送服;大人每回用純膏如黃豆大三粒(約1g),小兒內服,依年齡酌減,一日3-4回,食前服。若急性重病時,用量須加重,效果方充分可靠,可以每2小時服一回,直至病狀好轉後,每日服3-4回,連服3-4日(即使小兒服用大人之量,亦無害),在有「傷寒」(腸熱症)、「疫痢」的可疑時,須照上記分量加倍應用(傷寒在起病5日以內,疫痢在發熱2小時以內,給予食鹽水灌腸後,再服此葯,則效果更佳)。若作解熱之用,則照前面用量已足;在急性胃炎等,作清涼解渴之目的時,每回如黃豆大1-2粒(約0.5g),溶於糖水中飲服。

青梅燒酒的製法

選取皮上無傷口的青梅若干斤,先用熱水浸一夜(去其苦味),翌日撈起晒乾(去水氣),放入大瓶或甏中,加入上等高粱燒酒,浸沒全部青梅為度,密封靜置兩個月後,即可應用。如果夏季作飲料用,還可加白糖或冰糖適量;要加糖,則在浸入時一起加入更佳,如專作藥用,不必加糖。

用法及用量:內服時加同等分量之開水,依其人飲酒之耐受量,適量飲服,以不醉為度;外用以紗布浸酒,擰半干,以不淋漓為度,摺疊2-3層,敷患部,外面敷以油紙包紮之,干則換上;或塗擦患處(只限皮膚面,粘膜、新生肉芽及瘡口等處皆不可),一日數回。本品內服可代痧藥水,外用敷擦腫毒、僂麻質斯(編者按:痹症)、神經痛等,往往顯快速而驚人的效果。

上面這些原料既易獲得,製法又極便利,五月間青梅上市,到處都有;或用烏梅,中藥行(店)均有出售,價值低廉,效果極好,又無流弊,可為人民大眾家庭常備的良藥。凡農場、工廠,以及廣大農村,邊遠地區,平時多多製備,以備不時之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收藏:50個常見病症實用按摩手法總結
通變柴胡湯之用?(不明原因發熱)

TAG:靠譜中醫 |